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就知道,这一世,赵青云绝不会比前世差。

从堪堪挤入三甲,到如今万众瞩目的一榜状元,直接留京。

接下来入阁拜相,再入皇家族谱,一步步,在她的扶持下走到那个位置!

她终究是比那没用的沈诗琪要强!

“青云,你终于熬出头了。”

赵青云接过文书,却是神色平静。

“这只是开始。”

他看向沈语嫣,“翰林院虽好,却无实权。我需尽快站稳脚跟,才能谋求外放。”

沈语嫣皱眉,并不认同,“能在京城好生生的,外放作甚?你安心留在京城任职,再想办法往上升才是。还有,崔家只是踏脚石,万不可牵扯过深,把自己陷进去。”

对前面半句话,赵青云没有接茬,只淡淡道:“崔家助我入仕,我自然要投桃报李。”

...

...

与此同时,陈王府。

书房内气氛凝重。

“崔家算个什么东西?”

“自己一身骚还没洗干净,竟还有心思去拉拢新科状元!”

赵青风劝道:

“王爷不必忧心。崔家此举不过是虚张声势,想稳住阵脚罢了。”

“赵青云也不过就是个小小的从七品的翰林编修,翻不起什么风浪。”

陈王面色不虞,“本王要崔家永世不得翻身!”

一想起之前宫中之事和景州传来的坏消息,陈王心中怒火更盛。

“还有那顾瑾言!本王在景州布置多年,竟被他一个黄口小儿搅得天翻地覆!”

赵青风垂下眼帘,

“王爷,顾瑾言在景州虽得了民心,却也彻底得罪整个景州官场。如今他退回青州,想必也是见好就收,不敢再与王爷作对。”

“至于赵青云……”

“此人先前曾向王爷投过策论,如今却转投崔家,可见其心性凉薄,首鼠两端。”

陈王面色稍缓。

“你的意思是?”

“不妨静观其变。崔家如今是泥菩萨过江,赵青云此时与他们搅和在一起未必是好事。”

“我们只需暗中推波助澜,让陛下对崔家更加猜忌。届时,赵青云自然也受到牵连。”

陈王沉吟片刻,看向赵青风时,神色颇为玩味。

“赵青云与你是堂兄弟,还曾同在白麓书院读书,你竟肯大义灭亲?”

赵青风冷笑:“我们两家原是我父亲死时便算是断了交的。我家落魄时,未见他来过一次。我在白麓书院时亦受他多番羞辱,此人,人品低劣,小人耻于与他为伍,自然谈不上亲。”

一番话说得干脆利落。

陈王打量赵青风神色,笑道:“就依你所言。”

“总不能让他们太得意了。”

赵青云入职翰林院后,行事颇为低调。

每日按时点卯,埋首于故纸堆中整理编修史书,从不参与同僚间的宴饮清谈。

崔家也并未对他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不过是偶尔让他润色几篇歌功颂德的奏折。

仿佛一切风平浪静。

直至半月后,北境传来急报。

去岁大旱,北辰颗粒无收,今春集结兵力频频叩关,南下劫掠之心昭然若揭。

朝堂议论纷纷。

主战派曰:北辰背信弃义,才投降不久便再度生事,应立即发兵痛击北辰,以扬国威。

主和派则曰:青州、景州水患刚过,国库空虚,不宜再动干戈,应以安抚为主,遣使议和。

两派争执不下,夏帝久久未决。

翰林院内,几名年轻编修也在私下议论。

“北辰一向狼子野心,若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只怕后患无穷。”

“话虽如此,可打仗花费甚巨,青州、景州接连受灾。如今国库哪还有银子?”

众人议论纷纷,唯独赵青云沉默不语。

崔朗请赵青云吃饭,也问及此事。

“赵兄,对此事有何高见?”

赵青云道:“崔公子,此事关乎国运,在下位卑言轻,不敢妄议。”

崔朗笑了笑,“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他压低声音,“家父的意思是主和。”

赵青云心中了然。

崔家根基在江南,自然不愿朝廷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战事。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战与和皆非上策。”

崔朗一愣,“怎讲?”

“战则劳民伤财,和则示敌以弱。”

赵青云站起身,走到窗边。

“北辰之所以南下,非为攻城略地,实为求生。”

“若能开边市,以我朝富余之粮草布匹,换取北辰之牛羊战马,既解其燃眉之急,又可充实我朝军备。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崔朗眼睛一亮。

互市!

这个法子若是果真能行,既可避免战争的消耗,又可顾全朝廷的颜面,还能从中获利。

若是能够主办此事...

实乃三全其美!

“赵兄大才!”

崔朗激动地抓住赵青云的手臂,“我这就回去禀告家父!”

次日,崔恒入宫求见,提出开边互市之策。

夏帝沉吟许久后,最终准奏。

并命崔恒牵头负责此事。

汇报时,崔恒试探性的问了皇后近况,皇帝也并未动怒。

崔恒这才放心。

回府后,崔恒特意将赵青云叫到府中,大加赞赏。

“到底是状元郎,此计不仅解了陛下燃眉之急,也为我崔家立下大功。”

赵青云微微一笑,低眉道:“承恩公过誉,学生只是纸上谈兵,全赖大人运筹帷幄。”

崔恒满意地点头。

“你放心,你的功劳,我不会忘。”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北境边军大营的荐书。互市之事千头万绪,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主持。你可愿往?”

赵青云心头一跳。

外放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他接过荐书,郑重道:“学生愿往。”

赵青云从崔府回自家时,脚飘得如同踩云。

北境边军大营的荐书烫手,却实在。

这是他迈出翰林院这清水衙门,真正踏入实权的第一步。

沈语嫣替他收拾行装,嘴里嘀咕:“互市是个肥差,可到底是要去北境,你定要注意保重自身,万事当心。”

说着,又忍不住叮嘱:“崔家给的差事,你办好便是,但切莫与他们深交。”

赵青云略有不耐:“行了,这些事情我心中有数,你不必过于操心,安心操持家中的事便是。”

这样一说,沈语嫣心中反倒不得劲了,试探性道:“要不,我与你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