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历史的玩梗,有没有类似“爱你老哥,玄武门见”的笑话。】
评论区:
【武则天:不好的评论我会删除】
【@楼上 无字碑是吧哈哈哈。】
【商鞅知马力, 比干见人心 】
【@楼上 地狱笑话,完全地狱笑话。】
【立俄战争,旁观者清】
【@楼上 靠……】
【路易十六在去刑场的路上会听到什么?前方一百米,请掉头。路易十六此刻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高速公路,因为不准掉头。】
【配图(寻人启事:我侄子在南京工作时办公室着火,恰好我带着一些朋友去找他玩,后来我侄子就失踪了,家里老人四年前去世了,现在我迫不得已当了家庭顶梁柱,唉,有没有好心人帮我找找小侄子啊?洪武三十五年,朱棣。)】
【穿越成功了,让我看看这是哪有棋盘,哦,原来是在下棋。
不是,我就问一下怎么下的,兄弟,你急什么?你抡棋盘干嘛?我就知道……】
【练得身形似鹤形,半夜宫女勒脖颈。我来问道无馀说,朕的儿子也通倭。】
【为什么没有蔡伦的后代申请造纸术专利】
【@楼上 不是因为时间太久远而是蔡伦没后代】
【溥仪:爷清结】
【张大帅坐火车——帅炸了】
【夏侯惇看路易十六——一眼望不到头】
……
李世民眨眨眼,微微低了头,怎么还有他的事呢?
只是良好的眼力还是让他看到了评论区的‘商鞅知马力, 比干见人心’。
……好毒的一张嘴,老祖宗都这么拿来开玩笑。
心里谴责两句,李世民的头低得更低了……真的好好笑。
明。
朱棣看着被崔照晴特地放大了的寻人启事,心里无语,你觉得你很幽默是吗?
旁边的朱樉眼睛一亮,瞧瞧,又叫他抓到了老四的把柄。
“呦。”朱樉故作惊讶的呦了一声,“怎么还着火了呢?”
他没像以往那样大惊小怪的直接喊出声,“怎么还有大侄子的事情?大侄子的房子着火了,大侄子还失踪了?”
“哦呦,这大侄子真是命途多舛呐。”朱樉扭头看着朱棣,“老四,你说是不是?”
早在先前的几个视频里,他们就已经知道,自家老爹日后是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的。
虽然说朱允炆不得他们待见,但是眼前明显更大的阻碍是在朱棣这边,两相比较之下,还是朱棣更面目可憎一点。
朱元璋听出了朱樉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手段狠辣,对自己的亲人都敢下手。
不过已经基本选定了继承人的朱元璋还是偏心了,不过朱元璋也习惯了,他自然的很。
毕竟偏心这种事情,从朱标的身上已经可见一斑了,朱元璋简直信手拈来。
“行了,叽叽喳喳的做什么?!”
“有天幕在眼前看都堵不上你们的嘴??”
被偏心的朱棣对着朱樉微微一笑,好像在表达什么兄友弟恭。
被自己的“仇敌”当面得意,又被自家老爹当面驳斥,朱樉忍着怒气闭上了眼。
干嘛呀?太子还没定呢,就开始偏心朱棣了……
朱樉又吸了吸鼻子,松开了握紧的拳头。
唉……太子一位,终究还是和他无缘了。
啊!!老四的命怎么就那么好啊!!
……
【你身边的历史盲说过什么逆天发言】
评论区:
【日不落帝国是立本。】
【李自成因为不满唐太宗的暴政,发动了黄巾起义,建立了清朝。】
【华夏是发展主义国家,立本是发展中国家,阿美丽卡的全称是美华人民共和国,阿美丽卡的首都是纽约,法国的首都是华盛顿。】
【漂亮国炸的珍珠港】
【武则天和嬴政是夫妻,秦始皇还强吻了李白。】
【男生一:墨子墨家,那老子老家的?
男生二:屁,老子是儒家的!】
【刘邦是刘备的儿子。】
【我哥们说唐太宗为了驱除元朝人而建立了锦衣卫。】
【李世民和杨玉环凑成一对了。】
【我学生曾经问我曹操是不是汉武帝。】
【“诸葛亮其实不存在出师表呢都是编出来的,大多史书都没有出现过诸葛亮,他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人物。”】
【今天上午,前桌问我唐玄宗是李世民吗?】
【“马皇后在军中的威望有多高,随时可以废了朱元璋。”】
【秦始皇跟项羽争天下。】
【于谦是奸臣,堡宗胸怀大志但惨遭暗算。】
【刷到过一个应该算是历史幻想论:郑和的真实身份是朱允炆】
【@楼上 那这也太幻想了】
【在别的评论区看到:汉武帝刘邦。】
【安史之乱爆发时,王安石被贬官】
【@楼上 《北宋王安石在中唐时期被贬官》】
……
“日不落?”刘彻来了兴趣,“好大的口气啊,取这个名字。”
不过扭头再看看评论区的解释和其他评论,刘彻又皱起了眉头,“竟然还真是名副其实的?”
“日不落啊……多好的名字,怎么就不是大汉的呢?”
刘彻觉得可惜,不过也在心里坚定了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试着开拓海外疆域的念头。
这大海还真是赚钱呀,若是他做不了,那就让他的儿子做,子子辈辈传下去……到时候,日不落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大汉。
……
三国。
刘备低头慌乱的擦了擦衣袖上被喷的水渍。
前头那什么武则天和嬴政是夫妻也就算了,嬴政强吻李白也就算了,总归说的不是他们。
那后头,什么叫刘邦是刘备的儿子!!倒反天罡!倒祖为孙啊!
这要真叫他的长辈看到了,又要如何评价他?
(忙得连找死都要挤时间的刘邦表示:没空去评价。)
诸葛亮心中无奈,拿了旁边的帕子递给刘备,正要开口,又瞧见了评论区关于他的说法,“不存在?”
“我不存在?”
“曹操是汉武帝???”
诸葛亮和刘备对视一眼,心中无奈,早先看过其他视频,后代子孙在背诵他们前人的诗词文章时,可能会有一些差错,从而导致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误会和笑话。
那怎么都不背文章了,就是纯史实都记不住呢?
原本以为没了文章的拗口,他们还能保留几分自己的清白,结果……都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