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340章 帝国大学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0章 帝国大学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一)

联合帝国中央帝国大学,“万国苑”国际学生公寓,三楼走廊。

1923年初秋的帝都,天空是一种被工业烟尘浸染过的灰蓝色。中央帝国大学校园内,哥特式尖顶与东方大屋顶建筑交错林立,穿着各色民族服装或西式校服的学生们行色匆匆。在专供外国留学生居住的“万国苑”三楼东侧,一种无声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比帝都着名的秋日雾霾还要浓重。

希腊王国公派留学生迪米特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一位来自雅典富裕船商家庭、主修船舶工程的金发青年,正与他的同胞、学习电气工程的尼科斯·安德里亚迪斯并肩走向公共洗漱间。迪米特里奥斯手中拿着一份刚收到的、从希腊驻联合帝国大使馆转来的《雅典新闻报》,头版标题赫然是“凯末尔政权强制驱逐我士麦那同胞,暴行令人发指!”他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

就在他们快到洗漱间门口时,对面西侧走廊的门也打开了,走出两位土耳其共和国公派留学生。走在前面的,是来自伊斯坦布尔(尽管首都已迁,他仍习惯如此自称)、主修机械工程的阿里·埃于普奥卢,他身材高大,眉宇间带着安纳托利亚高原牧民后裔特有的坚毅和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跟在他身后的,是来自安卡拉、学习土木工程的穆罕默德·亚武兹,性格更为内向沉静。

四人在狭窄的走廊里迎面相遇,脚步同时顿住。空气瞬间凝固。迪米特里奥斯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阿里胸前那枚小小的、红底新月星辰的土耳其国徽上。阿里则毫不退缩地迎上他的视线,眼神平静却暗含警惕。过去几个月,尽管同住一层,他们彼此都心照不宣地避免直接接触,此刻的狭路相逢,仿佛宿命的安排。

“埃于普奥卢,”迪米特里奥斯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希腊语口音生硬,语气充满挑衅,他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看来你们安卡拉的新主人,在‘建设新土耳其’的伟业中,还不忘继续对我们希腊人进行‘清理’?士麦那的悲剧,还不够吗?” 他指的是不久前结束的希土战争中,土耳其军队收复士麦那(伊兹密尔)后,发生的导致大量希腊裔居民逃离或伤亡的混乱事件,此事在国际上引发巨大争议,也是希土两国间最深的伤疤。

阿里·埃于普奥卢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深吸一口气,用带着浓重土耳其口音但语法准确的汉语回应——在联合帝国的大学里,汉语是官方交流语言:“帕帕多普洛斯,那份报纸的报道充满了偏见和夸大其词。那是战争结束阶段的混乱,任何战争都有不幸。现在战争已经结束,洛桑条约划定了边界。我们被派到这里,是为了学习知识,建设各自的国家,不是为了延续过去的仇恨。” 他试图保持冷静和理性。

“仇恨?” 尼科斯·安德里亚迪斯忍不住插话,声音因激动而尖利,“你们在安纳托利亚内陆对希腊村庄的焚烧和驱逐,也是‘混乱’?那是系统性的清洗!你们凯末尔的口号不就是‘土耳其是土耳其人的土耳其’吗?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现代化’和‘文明’?”

穆罕默德·亚武兹这时上前一步,他个子不高,但语气坚定:“安德里亚迪斯同学,请你注意言辞!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各族群混居的地区发生动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土耳其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凯末尔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世俗、现代化的国家,对所有守法公民一视同仁。过去的悲剧,双方都有责任,现在需要的是向前看。”

“向前看?说得轻巧!” 迪米特里奥斯逼近一步,几乎与阿里脸贴脸,“你们靠着法国和意大利的武器(他刻意忽略了联合帝国的作用),把我们赶出了小亚细亚,那是我们希腊人生活了三千年的土地!现在,你们又跑到这里,来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是想用更强大的武器来巩固你们的‘胜利’吗?”

阿里强压着怒火,握紧了拳头:“我们学习技术,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摆脱贫困和落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继续战争!如果希腊愿意,我们也可以和平共处。但前提是,你们必须放弃对土耳其领土的觊觎!”

“觊觎?君士坦丁堡(他坚持用旧称指代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就是希腊的明珠!是被你们窃取的!” 迪米特里奥斯吼道。

眼看争吵即将升级为肢体冲突,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都在这里吵什么?忘记校规了吗?”

来人是一位穿着中央帝国大学深蓝色导师制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他是负责“万国苑”留学生事务的学监,名叫沈文渊博士(无党派人士,校长沈文瑞的远房堂弟)。沈博士身后还跟着一位身材娇小、戴着厚厚眼镜的女生,是学生会国际部的干事,名叫林晓梅(其父是帝国商业部的一名司长)。

沈文渊博士走到四人中间,目光严厉地扫过他们:“帕帕多普洛斯同学,埃于普奥卢同学,还有安德里亚迪斯同学,亚武兹同学。我记得在你们入学伊始的训导会上就明确说过,中央帝国大学是学术圣地,严禁将母国之间的政治恩怨带入校园。你们脚下的土地,是联合帝国,是一个尊重知识、崇尚理性的地方。你们的任务是学习,不是来这里进行无谓的争吵,更不是重演你们家乡的冲突。”

林晓梅干事也轻声但清晰地说:“沈博士说得对。学校图书馆有最新一期的《帝国科学评论》,上面有荣耀集团关于新型船舶涡轮机的最新论文,还有龙武集团在能源勘探方面的突破性报告。食堂今晚供应来自澳洲联邦的牛排。这些,不比沉溺于过去的纷争更有意义吗?”

迪米特里奥斯和阿里都喘着粗气,勉强压下火气,但眼神中的敌意并未消散。沈博士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一些:“我知道,你们的国家都经历了深重的苦难,都渴望强大。但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互相敌视,而在于自身的发展。看看这座大学,看看帝都的工厂和港口。联合帝国能成为今天的强国,靠的不是沉溺于历史恩怨,而是不断学习、创新和建设。我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个道理。”

他顿了顿,说:“作为惩戒,也是作为促进理解的机会,下周的‘应用力学’小组项目,帕帕多普洛斯和埃于普奥卢,你们两人一组。安德里亚迪斯和亚武兹,你们另一组。我要看到你们抛开成见,合作完成一份出色的报告。现在,都回去准备上课吧。”

这个安排让四人都愣住了,尤其是迪米特里奥斯和阿里,让他们合作,简直难以想象。但在沈博士不容置疑的目光下,他们只能勉强点头,各自阴沉着脸离开。

这场走廊里的冲突,只是中央帝国大学内复杂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在远离故土的帝都,这些来自世仇国家的年轻学子,不得不在学术的框架下,艰难地学习共处。而他们之间的每一次摩擦、每一次被迫的合作,都微妙地折射着外部世界大国博弈的影子,以及联合帝国作为东道主,试图以自身模式影响未来一代外国精英的深远意图。迪米特里奥斯和阿里都明白,在联合帝国的屋檐下,他们个人的恩怨必须让位于更现实的生存和学业,但那份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隔阂,绝非一次小组作业所能轻易化解。未来的日子,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