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富贵,今年又是钱老爷的整寿,寿宴办得自然风光极了。
从半月前就开始筹备,朱漆大门外搭了丈高的彩棚,以青竹为架,缠满了鎏金穗子和绯红绸缎。
绸缎上绣着松鹤延年的纹样,随风在空中飘荡。
门两旁立着几对鎏金铜灯,白日里瞧着就亮堂,到傍晚点起灯来,暖黄的光透过镂空的寿字照出来,想必更漂亮。
进了二门,庭院里也热闹。
正院的石板路上铺了猩红毡子,两侧摆着半人高的瓷瓶,瓶里插着开得正盛的孔雀蓝牡丹,花瓣上还沾着晨露。
廊下挂着宾客送的寿礼,锦盒堆得高高的,
旁边是寿帖,红底金字,衬得廊下都气派了几分。
钱家并未分家,除了钱老爷外,家中还有其他房头,人丁不少。
今儿众人都穿得富贵,只是平日这些小辈性子活泼,今儿却恭恭敬敬在院里候着。
宾客已到了大半,男客在外院,女客在内院,但是不管外院还是内院,众人虽嘴上说着话,眼神却无一例外翘首以盼,不住往门口方向望去,像是在等什么重要人物。
来得早的宾客已在钱家坐了许久,脸上却半点不耐烦都没有。
终于,两处都有丫鬟奴才急匆匆跑进来。
“老爷、夫人,瑶光郡主的仪驾要到府门外了!”
听了这话,钱家的宾客们比钱老爷和钱夫人还要兴奋,尽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让旁边的丫鬟奴才瞧瞧自己今日的着装是否乱了,随后两处人汇合,都往前厅正门迎了上去。
今儿钱家能来这么多人,可不就是因听说钱老爷大寿,瑶光郡主也要前来么?
不然这里面不少官家夫人,何苦来这钱家的寿宴?
她们眼巴巴过来,不过是为了见一见这位天朝最受宠的皇家郡主,能留个印象就是最好的了。
要知道,瑶光郡主来晋州城已有好些时日,平日她们去郡主暂住的别院拜见了许多次。
可郡主忙着筹措边关粮草,等闲不见人。
不过幸好她们没见着,晋州城其他人也没见着。
听说为数不多得见郡主天颜的是那些大粮商。
这也没法子,谁让人家手中有郡主此刻最需要的粮草呢。
黛玉的仪仗到钱府门口时,赶车的马夫便见府门外站了黑压压一群人。
脸上都挂着明晃晃的笑意,瞧着竟有些晃眼。
黛玉的仪仗刚在府门外停稳,那明黄镶紫的车帘还没掀开,钱老爷就已带着儿孙和众宾客迎了上来。
跪了一地。
“拜见郡主。”
声音倒是齐整。
“都起来吧,今儿钱老爷大寿,不必如此多礼。”
人尚未露面,清凌凌的声音先传了出来。
郡主发话后,跪了一地的人才起身谢恩。
眼巴巴的看着眼前这个富贵无双的马车。
最先从马车里出来的,是一个穿青衣、瞧着十分端庄稳重的姑娘。
晋州的官员都认得,这是瑶光郡主身边的丫鬟。上次在城门口是见过的。
那丫鬟从马车下拿了一个小几,放在马车旁,又在上面铺了个锦垫,这才轻轻掀开车帘。
先落下来的是一只绣着缠枝莲的云纹鞋,稳稳踩在刚刚备好的锦垫之上。
鞋尖绣着的缠枝莲似是活了一般,随着她下车的动作轻轻晃了晃。
紧接着,一截月白绣金纹的裙裾垂了下来,金线暗纹的流苏蹭过锦垫,没等众人看清,便见一只素手搭在了那丫鬟的手掌上。
指尖纤长,指甲透着淡淡的粉,腕间只戴了只白玉镯,玉质温润,衬得那手愈发清秀。
黛玉扶着雪荷的手从马车上稳稳落地,站定时,月白裙裾随着动作轻轻展开,裙上的金线暗纹在日头下微微发亮。
翘首以盼的众人这才有机会见到这位名满京城的瑶光郡主的真容。
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眸光清冷,眼中带着几分带着疏离的贵气。
鼻尖秀挺,唇瓣是淡淡的粉色,略施粉黛的脸颊透着玉般的莹润,美得不似凡人。
连钱家为钱老爷祝寿精心布置的富贵场景,瞬间都黯然失色了。
众人瞧得都有些怔了,连风似乎都轻了些,仿佛怕吹乱她鬓边的发丝。
他们活了这么多年,竟从未见过这般人物。
分明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偏又比画多了三分清冷、三分贵气,剩下四分是让人不敢亵渎的雅致。
钱夫人在旁笑着上前,伸手就要扶。
“郡主快里头请,这日头晒着,仔细晃了眼。”
黛玉对这样的目光早已不陌生,神情未变半分。
对笑得颇为谄媚的钱夫人没有答话,而是转头往身后看了一眼。
她似乎笑了笑,众人看不清楚。
只听到郡主清灵灵的声音。
“蓉儿,这都到你家了,怎么不过来为我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