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拯救学渣 > 第374章 安全防范(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一周,博源跟着技术团队跑遍了城区的5所小学。在区第三小学安装设备时,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四年级(1)班学生小雅的‘营养午餐订餐系统’账号异常登录,登录Ip位于外省,且连续两次尝试修改绑定的家长银行卡信息。”

博源立刻联系小雅的班主任,得知小雅的妈妈最近刚换了工作,在订餐系统上更新过银行卡信息。他通过系统追踪异常Ip,发现该地址关联到一个专门窃取未成年人家长支付信息的诈骗团伙。“您先别急,我们已经冻结了异常登录的账号,还把诈骗Ip发给了反诈中心。”博源一边安抚小雅妈妈,一边教她给手机装了“安全防护”插件,“以后再在这类平台填信息,插件会自动检测网站安全性,有风险会立刻提醒。”

周五傍晚,区第三小学的系统正式上线,博源看着面板上“全区双重保护网络”的进度条跳到35%,心里刚松了口气,就收到了张队的消息:“之前抓的李xx团伙分支,又供出了一个隐藏的信息倒卖窝点,就在咱们区的写字楼里,里面存了近千条未成年人的学籍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

博源立刻驱车赶往写字楼,路上打开系统的“数据溯源”模块,很快锁定了窝点所在的楼层和房间号。等他和随后赶到的民警破门而入时,房间里的人正忙着删除电脑里的信息,桌上还堆着一摞打印好的学生信息表。“这些信息准备卖给谁?”民警控制住嫌疑人,博源则快速备份了电脑里还没删除的数据,“都是李xx的上线要的,说能用来精准推送‘课外培训’诈骗广告。”嫌疑人低着头,声音发颤。

车子驶在晚高峰的车流里,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博源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预警数据,突然想起白天在区第三小学看到的画面:小雅拿着刚订的营养午餐,笑着跟同学分享水果,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作业本上。

他轻轻点开系统面板的“任务笔记”,又添了一行字:“守护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能是拦截一次异常登录,可能是排查一辆可疑车辆,也可能是端掉一个信息窝点。但只要每一次都拼尽全力,孩子的世界就会多一分安全。”

导航提示还有十分钟到达区第四小学的周边社区,博源调整了下后视镜,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路灯,心里清楚:下一所学校,下一个社区,下一次预警,都还在等着他。而这条守护未成年人的路,他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心奔跑,直到每一份隐藏的风险都被彻底驱散。

车子刚停在区第四小学附近的社区门口,博源就看到社区网格员小陈在路边挥手。“博老师,快来!”小陈拉着他往社区活动室走,“这两天有家长反映,孩子在社区广场玩的时候,总遇到一个戴口罩的男人递糖果,还问孩子家住哪、爸妈在哪上班,我们巡逻时没碰到人,调监控也只拍到个背影。”

博源立刻打开系统“人员轨迹追踪”模块,输入社区广场的位置信息。屏幕上很快跳出一串数据:近三天下午4点到6点,有一个身高约1.75米的男子多次出现在广场周边,每次停留20分钟左右,离开后都往西边的老旧小区走。“把监控里的背影截图上传系统,试试人脸比对。”博源一边操作一边说,“另外,在广场加装两个移动预警摄像头,覆盖所有出入口,再给家长发提醒,让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刚部署好设备,系统突然弹出红色预警:“检测到目标男子已进入社区广场,正靠近一名独自玩耍的小男孩,口袋里有疑似糖果的物品。”博源和小陈立刻往广场跑,远远就看到一个戴黑色口罩的男人蹲在小男孩面前,手里拿着一颗包装鲜艳的糖。“小朋友,这糖给你吃,你告诉叔叔你家在哪好不好?”男人的声音透着刻意的温柔。

“住手!”博源快步上前,挡在小男孩身前。男人见状起身想跑,却被赶来的社区保安拦住。博源打开系统面板,调出人脸比对结果——该男子曾因猥亵儿童被判处有期徒刑,半年前刚刑满释放。“你为什么多次在广场接触孩子?”博源盯着他,男人脸色发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在民警的讯问下,承认是想找“容易哄骗”的孩子下手。

处理完这事,小陈擦了擦额头的汗:“幸好有系统预警,不然真要出大事!”博源点点头,打开“社区安全方案”:“咱们把社区的监控和学校的预警系统联网,孩子从学校到社区、再到回家的路线,都能实时监测,一旦有可疑人员跟踪,系统会同时给家长、社区保安和学校发提醒。”

接下来的几天,博源在区第四小学推进系统搭建时,又遇到了新问题。“博老师,有家长反映,孩子用学习App写作业时,总弹出带暴力画面的广告,还有些弹窗让填家庭住址领‘学习资料’。”李老师拿着家长的截图来找他,语气里满是担忧。

博源立刻让技术团队排查这些学习App,发现有3个App存在漏洞,被不法分子植入了恶意广告和钓鱼链接。“我们先给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设备装‘广告拦截’插件,再联系App开发商修复漏洞。”博源一边操作系统,一边对李老师说,“另外,给家长开个线上讲座,教他们怎么辨别学习类App的安全性,避免孩子误点危险链接。”

一周后,区第四小学的系统顺利上线,“全区未成年人双重保护网络”的进度条跳到了52%。博源刚想喘口气,就收到了张科长的电话:“博老师,邻区想借鉴咱们的‘科技护童’模式,下周要组织校长和社区主任来参观学习,你准备下经验分享的材料。”

博源挂了电话,看着系统面板上新增的“跨区联动”功能提示,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这几个月走过的社区和学校:实验中学里被拦截的录音设备、区第一小学里小宇逐渐开朗的笑脸、区第二小学端掉的诈骗窝点、区第三小学守护的支付安全、区第四小学拦住的可疑人员……每一个场景,都藏着守护的温度。

这天傍晚,博源受邀去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参加“安全守护”分享会。站在讲台上,他看着台下认真倾听的家长、老师和社区工作者,举起手机展示系统面板:“这里的每一条预警、每一个数据,都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我们共同为孩子筑起的防线。可能我们做的事很平凡,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让更多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长大。”

分享会结束后,有个家长拉着博源的手说:“以前总担心孩子遇到危险,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心里踏实多了。”博源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会完善系统,覆盖更多场景,让守护没有死角。”

走出活动中心,夜色渐浓,路边的路灯亮起,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博源坐进车里,导航显示下一个目的地是邻区的第一小学——那里将是“科技护童”模式跨区推广的第一站。他发动车子,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灯光,心里清楚:守护未成年人的路,还在继续。但只要有更多人加入,这条路上的光,就会越来越亮,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