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365章 幽云争锋,谁主沉浮(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5章 幽云争锋,谁主沉浮(7)

作为大宋的宰相,范仲淹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大宋。

陛下可以软弱,但他作为宰辅,却必须硬气,争取大宋利益的最大化。

既然辽国没有十足的诚意,只是想糊弄大宋,那就没必要再谈下去。

箫彬听到边关战报,大惊失色。

包拯大军已经兵临幽州城下?

这怎么可能?

他出使的时候,宋军才刚刚出兵攻打涿郡和朔州。

才短短几日的功夫,宋军便已攻下涿郡?

在他印象中,大辽骑兵横行天下,所向披靡,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

更何况,宋军这次还是主动进攻,涿郡和朔州集结了重兵防守,绝不会那么轻易被攻破。

可瞧着范仲淹和大宋群臣的表情,似乎又不像是在撒谎。

以往日大宋士大夫懦弱的性格,大军若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士大夫的态度不可能如此强硬。

装是装不出来的!

天呐,宋军当真如此妖孽吗?

这可如何是好?

箫彬原以为,大宋只要尝到甜头,一定会撤兵,握手言和。

孰料大宋现在的胃口这么大,割让云州八郡都不能满足胃口,竟然觊觎幽云八郡。

这是箫彬始料未及的结果。

不过眼下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幽州战事吃紧,再拖下去,只怕整个幽云十六州都要被大宋吞并。

与其徒增伤亡,不如忍痛割爱,给大辽留最后一点体面。

否则,一旦大宋攻克幽云十六州,大宋的野心会更加膨胀,索求的就不只是幽云十六州,可能是要让大辽称臣,甚至大军一路北上,灭了大辽,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在箫彬眼里,割让幽云八郡,无疑是最小的代价,姑姑应该会同意。

一念闪过,箫彬略作沉吟,似是在谋划什么,而后才艰难地做出回应:

“好……陛下,大辽愿割让幽州八郡!”

“不过事关重大,我还需要回去禀报太后。”

“在此期间,大宋不得再攻打城池。”

音落,群臣都忍不住暗暗咦了一声。

辽国真的同意割让幽云八郡?

赵祯心里更是欣喜万分,包卿说得不错啊,拳头才是硬道理。

弱国无外交,只有实力强大了,才有谈判的资格。

尤其是野蛮的游牧民族,不能讲仁义礼节,只能用拳头说话。

赵祯道:“朕可以让大军撤退三十里,不过,朕希望辽国最好不要耍花样,否则,朕,誓灭辽国!”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箫彬连连点头,态度格外谦卑。

赵祯随即命范仲淹道:“范卿,传旨包拯,停止攻打幽州,大军后撤三十里待命!”

“是!”范仲淹领命。

赵祯目光扫视群臣:“谁愿出使辽国,商榷和谈事宜。”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你推我我推你。

契丹人,豺狼心性,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使诈。

倘若契丹人返回,只怕是有去无回了。

良久之后,才有人站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愿往!”

赵祯定睛一看,乃是知谏院富弼,心中很是欣慰,不愧是范仲淹和包拯赏识提拔的贤才,果然胆识过人。

赵祯欣然同意,叮嘱道:“朕知爱卿学富五车,此番出使,切莫辱没大宋国威!”

富弼铿然回应:“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师命!”

随意带上礼部官员,和箫彬一道,沿官道北上。

……

幽云边境。

此时,狄青、蓝玉、岳飞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个城池。

才一日功夫,岳飞便已成功拿下瓦桥关,一路北上,准备与徐达、常遇春、蓝玉大军会合。

萧太后所在的幽州岌岌可危!

包拯见幽州已是囊中之物,大喜过望。

只要拿下幽州,那其他州郡就容易了。

眼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梦想即将实现,可朝廷突然让撤兵三十里待命的圣旨,给了包拯当头一击。

“什么,朝廷答应了辽国的请和,要本府停止进攻?”

“王大人,朝廷可知,蓝玉大军已经兵临幽州城下,岳飞业已攻破瓦桥关,一路北上,最多半个月,便可收复幽州。”

“此时撤兵,将功亏一篑!”

王真道:“相爷,这是朝廷的命令,下官只是奉命行事。这也是范相的意思,辽国已然同意割让幽州八郡,包大人还是撤兵吧!”

包拯突觉脑袋天旋地转,一点点甜头就让皇上和范仲淹满足了?

简直迂腐!

以大宋士兵现在的士气,最多两个月,就可以拿下幽云十六州全境,控制长城,威胁辽国首都上京。

不想朝廷为了幽州八郡这点微薄的利益,便放弃了灭辽国的大好机会。

除了无力,包拯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可惜现在他远在边境,想反对也无济于事。

在场的众将也是愤愤不已,脸上露出浓浓的不甘之色。

就连公孙策这次也表现出了鲜有的愤慨。

如此大好的形势,朝廷却又改变战略,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以大宋现在的实力,不敢说灭了辽国,可收复幽云全境,不在话下。

偏偏朝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接受了辽国的请和。

在公孙策看来,大宋看似获得了一些利益,可实际上是在纵容敌人。

辽国一旦缓过气来,大宋今后想灭了辽国,将会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他不敢相信,这等浅显的道理,以皇上的英明睿智,以范仲淹的深明大义,不会不明白。

可他们偏偏就不明白,公孙策心里很是失望。

“公孙先生,下令撤兵吧!”包拯没有挣扎,没有意义。

皇上和范仲淹既然已做出决定,他也没必要再违抗圣旨。

眼下,只能静观其变了。

若萧太后当真愿意割让幽州八郡,包拯也勉强能接受。

他所担心的是,这只是萧太后的缓兵之计。

自己一旦撤并,萧太后又出其他幺蛾子!

毕竟,换了谁,也不会甘心把这片肥沃富饶之地割让给他国。

更遑论是雄才大略的萧太后!

幽州城外。

蓝玉、徐达和常遇春三路大军轮番进攻。

虽没攻破城池,但萧太后和耶律斜轸被困城内。

徐达断定幽州城内的粮草将尽,遂改变战术,围而不攻。

不出十日,城内军民必定陷入混乱。

届时,城池一举可破。

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可就在这时,展昭突然出现在中军帐内。

“包大人有命,大军后撤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