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天空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只有东方的天际微微透出一丝曙光。
朝阳的第一缕光线洒在八马山的山巅,将整座山峰染成了一片耀眼的金色,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金纱。
站在八马城南门城头的项羽,身披金色战甲,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目光凝视着城外的平原。
那里,漫山遍野飘扬着玄色的战旗,如同黑色的海洋一般波涛汹涌。每一面旗帜都代表着一支军队,这些军队来自四面八方,汇聚在此,准备迎接一场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项羽紧紧握住拳头,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捏得铁甲咯吱作响。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兴奋和得意。
去年七月,为了驯服那匹桀骜不驯的乌锥马,他一路被这匹马带着狂奔。从江北的桐柏山脉开始,他们穿越了无数的山川河流,跨越长江,踏过高峰,整整七天七夜,行程超过三千多里。然而,最终人马都精疲力竭,无法再支撑下去。
在交河镇外的万泉湖中,他们一同跳入水中,希望能借此恢复一些体力。但湖水的冰冷刺激让项羽的身体突然打起了摆子,全身乏力,使他在湖中无法上岸。就这样,人马顺水漂流而下,最终在交河镇东门的码头被一名卓家小儿所救。
原本,项羽打算先调养好身体,治愈伤寒之症,然后再驱马北上,返回彭城。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在交河镇仅仅停留了数日,便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
当时,交河镇正处于各方势力争夺地方控制权的激烈竞争之中。趁着交河立县的机会,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竟然引来了外敌入侵,使得局势瞬间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在这内忧外患交织的关键时刻,项羽却因缘际会地挺身而出。他带领着卓氏部众,迅速收拢了残余的士兵,并毅然决然地驰援县衙。谁能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让他一举将交河县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自那以后,项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他率领着麾下的军队东征西讨,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先后收复了北安、征伐了沣原、征讨了新阳,甚至还率领着三千铁骑如疾风般突袭了大隅。
如今,项羽的麾下已经聚集起了三万如狼似虎的精锐之师,而他所控制的地盘更是涵盖了一郡四县,拥有着百万之众的人口。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项羽不禁思绪万千,心中感叹命运的奇妙。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项羽原本只是出于正义感和责任感去拯救交河县,却未曾料到这竟会成为他崛起的契机。这一系列的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充满了无数的变数和机遇,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将军,吉时已到。”随着副将殷野王的一声高呼,那兴奋之情仿佛能穿透城墙,直抵项羽的耳畔,将他的思绪硬生生地从沉思中拽回了现实。
就在这一刹那,城头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犹如雷霆万钧,震得那雉堞都不禁簌簌落灰。原来,是三十六声礼炮同时炸响,这声音响彻云霄,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着一场盛大庆典的开始。
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官道上,一支庞大的车队正蜿蜒而来。
车上满载着各种贺礼,或用绸缎精心包裹,或直接裸露在外,金银器皿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仿佛在炫耀着送礼者的财富和诚意。
项羽缓缓转过身,迈步走下城墙。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带着千钧之力。他边走边回首,目光落在那由原北安郡府扩建而成的王府上。
王府的朱漆大门高耸而庄重,门上衔着一对威风凛凛的铜狮,铜狮的双目圆睁,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府邸的威严。门钉颗颗鎏金,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
匾额上,“霸王府”三个大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那是项羽亲手所题,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霸气和自信。府外的门廊上,挂满了缴获的丝织锦缎,这些锦缎色彩斑斓,质地优良,随风飘动,宛如天边的彩霞。
然而,与这华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墙的青石砖缝里,还沾染着攻城时留下的血迹,那暗红色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府邸的来历和主人的赫赫战功。
穿过三重城门,项羽来到了城外的演武场。演武场中央,矗立着一座三丈高的点将台,它宛如一座山岳,稳稳地立在那里。台下,铁甲如林,万千利刃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仿佛一片钢铁的海洋。
为了庆祝这一盛事,项羽决定在八马城外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盛大庆典。他精心策划,命人在背靠南门城墙的地方,搭建起一座巍峨高耸的阅兵台。
这座阅兵台气势恢宏,不仅高度惊人,而且装饰得极为华丽。台上铺满了精美的丝绸,四周悬挂着鲜艳的旗帜,随风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西楚霸王的无上威严。
在阅兵台下,项羽的将士们精神抖擞,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整齐地排列成方阵。他们的队列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透露出一种无坚不摧的气势。
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目光如炬,展现出军人的飒爽英姿和威武雄壮。而在草场的外围,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前来祝贺的各路代表和当地百姓络绎不绝,他们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现场气氛热烈,人声鼎沸,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八马城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而卓家众人,也在元宵节后,随着北上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八马城。
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参加项羽的开府庆典,更是为了向这位西楚霸王献上一份厚礼,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卓家众人也想借此机会凑个热闹,感受一下这场盛大庆典的氛围。
上午巳时,阳光正好,吉时一到,伴随着激昂的战鼓声,项羽手握着那把饮血无数的青龙戟,缓缓地走上三丈高的点将台。
他身着金色玄甲,外披血色的披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战神降临人间。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人们的心尖上,让人不禁为之震撼。当他站定在点将台上时,众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住了。
只见他剑眉斜飞入鬓,如刀削般的面庞上,一双怒目圆睁,眼神犀利如电,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他的嘴唇紧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让整个人更添几分霸气。
项羽站在点将台上,居高临下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和百姓。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人们都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压迫力,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他对视。
然而,在他的眼中,却并没有丝毫的傲慢和轻视,只有对这些将士们的信任和对百姓们的感激。
在他的身后,站着一群忠诚的谋士和将领,他们身着华丽的战甲,神情肃穆,宛如钢铁长城一般。这些人都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他们为项羽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是项羽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力量。
台下,数万将士整齐地排列着,他们身着厚重的铁甲,手持长枪大刀,威风凛凛。
当项羽的目光扫过他们时,他们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动作整齐划一,铁甲碰撞的声音如滚滚闷雷,响彻整个广场。
“诸位!”项羽的声音压过呼啸的山风,“三个月前我们还蜷缩在山谷里啃冷硬的麦饼,如今半省六县赋税尽归我手!”他猛地抽出长枪,枪尖指向天际,“这不是我项羽天命,是你们用刀剑拼出来的!”
话音未落,演武场突然响起整齐的呐喊:“霸王!霸王!”声浪直冲云霄,惊起满山飞鸟。项羽望着台下那些熟悉的面孔——有的跟着他从部众起家,有的是打散的溃军,此刻全都眼含热泪,青筋暴起。
庆典第一项是祭天仪式。
项羽率领着众人,面向天空,虔诚地祭拜天地神灵。他祈求上天保佑楚国的复兴,保佑他的军队战无不胜,保佑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在香烟袅袅中,项羽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整个八马城上空:“今日,我项羽承蒙各路英雄豪杰的厚爱,在江南开府建衙,建立西楚江南共和领。我将以天地为证,以苍生为念,以民为重,扫平战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第二项是祭旗仪式。
八名壮汉抬着七色麒麟霸王旗缓步上前,旗面浸透了三场大战的鲜血。项羽将酒碗重重摔在旗面,火苗“轰”地窜起,映得他的脸忽明忽暗。当火焰燃尽,麒麟化作焦黑轮廓,却更显霸气。
“以血祭旗,战无不胜!”殷野王的吼声中带着哭腔。
他本是明教匪徒,原本一辈子活得浑浑噩噩,直到被霸王所俘,跟着项羽攻城掠地,在攻打新阳县时被箭矢贯穿肩胛,如今伤疤仍在锁骨处狰狞盘结,而自己老爹白眉鹰王却与自己身处不同阵营,这复杂的局面让他内心五味杂陈。
祭旗完毕,便是盛大的阅兵仪式。
项羽一声令下,将士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依次从阅兵台前走过。他们的脚步声如同一阵阵雷鸣,震撼着大地。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坚定的神情,他们高举着兵器,向项羽展示着自己的忠诚和勇气。
在阅兵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项羽的霸王铁骑。这些骑兵个个骑着高大健壮的战马,身着黑色的铠甲,手持长枪和长刀,威风凛凛。他们在阅兵场上疾驰而过,马蹄声如雷,扬起一片尘土。
项羽的骑兵部队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机动性,成为了他在战场上的一张王牌。
阅兵仪式结束后,项羽在阅兵台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回顾了自己从起兵的初心到如今开府建衙的艰辛历程,感谢了将士们的忠诚和付出,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他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今日,我们在此庆祝开府建衙,这是我们迈向胜利的重要一步!”项羽的声音激昂而有力,“但我们的目标还远未实现,世间战乱不休,天下百姓仍在受苦。我们要继续努力,团结一心,推翻扫平战乱,建立一个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的太平国家!”
演讲结束后,就是献礼环节。
各地氏族豪绅战战兢兢捧上礼盒,纷纷带来了珍贵的礼物,表达对项羽的敬意和祝福:豪商进贡的夜光杯,在烛火下流转着神秘的光晕;巧匠打造的百炼钢刀,刀身寒光凛冽,削铁如泥;原世界王室流落民间的玉璧,温润光泽,暗藏岁月痕迹。
而卓山镇进献的是一尊一米八高的青铜方鼎,重达八千斤,上面雕刻着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农时花鸟、狩猎征伐等等精美纹饰,由卓青牛等16名壮汉抬着,跟在老祖卓不凡身后,引来一路羡慕的目光。
那青铜方鼎上的纹路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道雕刻都凝聚着卓家工匠们的心血。
随后,庆典进入高潮——犒赏三军。
项羽命人抬出十二口装满铜钱的木箱,当着全军的面将铜钱抛洒空中。雨点般的铜钱落在将士们身上,有人跪地痛哭,那泪水里饱含着过往的辛酸与此刻的感动;有人欢呼雀跃,高声呼喊着霸王的名号,引得一片欢呼。
这些曾食不果腹的汉子,此刻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犒赏结束后,庆典进入最后环节——长街宴。
八马城中大街上一路排开,摆满了一排排的酒席桌,将士们和百姓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着这欢乐的时刻。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和美酒,烤得金黄的羊肉散发着诱人香气,新酿的米酒清甜甘冽。人们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项羽走下阅兵台,在秦(曹)真、虞子期、项庄三人的陪同下,来到百姓与将士们中间,与他们一一敬酒,共饮。
而卓青麟这会又干回了侍者角色,抱着一个十斤装的大酒坛,一路跟着几人,一边走,一边为几人倒酒,闻着酒香,倒也其乐融融。项羽的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与将士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和战斗情况。
将士们看到项羽如此平易近人,心中倍感温暖,更加坚定了跟随他的决心。
在宴会上,还有精彩的歌舞表演。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舞女在街上翩翩起舞,从街头舞到巷尾,她们的舞姿轻盈优美,如同一群仙子下凡。
旁边,乐师们跟在舞女身后,演奏着欢快的音乐,为舞女们的表演增添了几分韵味。将士们和百姓们一边欣赏着表演,一边品尝着美食美酒,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夜幕降临时,城内广场上张灯结彩,项羽望着席间推杯换盏的众人。文臣谋士们峨冠博带,正高谈阔论着治国方略;武将们袒露着布满伤疤的胸膛,大声讲述着战场上的惊险瞬间。
角落里,几个老兵正在一边喝酒,一边互相交换缴获,笑声混着酒香在空气中弥漫。
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项羽的心中却有着一丝忧虑。他深知,这江南之地虽然在自己带领下开府建衙了,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自己毕竟要返回江北,留下的众将能维持住一方太平么。
那些潜在的敌人是否会趁着他离开而蠢蠢欲动,这些问题如同阴霾般在他心头萦绕。
夜深了,庆典渐渐接近尾声。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散去,八马城渐渐恢复了平静。
项羽独自一人站在城墙上,望着星空,陷入了沉思。月光洒在项羽的身上,映出他高大而又坚毅、孤独而又挺拔的身影,月影被拉得老长老长。
他抬头凝视着浩瀚的星河,仿佛在那璀璨的星辰中寻找着未来的方向 ,思索着该如何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和百姓,在这乱世之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