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秋雨裹着寒意扑在议事厅的雕花窗棂上,卓青龙握着滚烫的茶盏,指腹摩挲着杯壁上凸起的缠枝莲纹。窗外,龙襄军团新征的骑兵正在校场演练,马蹄踏碎积水的声响混着口令声,如同一支激昂的战歌。
\"骑司马,千针坊传来加急文书。\"亲卫将牛皮封筒递到案前,封火漆印着千针坊特有的三首枭图腾。卓青龙撕开封皮,粗粝的手指在竹简上滑动,目光突然定在某一行字上——\"卓山镇人口突破六万,周原、境湖升乡\"。
茶盏\"啪\"地砸在檀木案几上,滚烫的茶水泼在狼毫砚台上,晕开一片墨渍。
卓青龙望着窗外翻涌的乌云,月前的画面在眼前炸开:楚江两岸战旗蔽日,十万南楚将士列阵如林,战鼓声响彻云霄。陈国的箭矢像黑色的暴雨倾泻而下,却被南楚精心布置的龟甲盾牌撞得粉碎。
\"敌军右翼露出破绽,骑兵突击!\"老上司周仓的嘶吼声犹在耳畔。
那时的卓青龙还是个有名无实的骑司马,籍籍无名的卓山镇巡捕,偏将军周仓出于人情世故拉卓氏子弟一把。
马蹄踏碎晨雾,卓青龙手中的大刀在朝阳下泛着冷光,受命带着三百骑兵顺着山间小道疾驰。当他们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陈国后方时,敌军阵型瞬间大乱。
混战中,卓青龙一刀劈碎陈国副将的头盔,温热的鲜血溅在脸上,腥甜的味道混着硝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摩挲着怀中的千骑铜牌,卓青龙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这枚用军功换来的兵符,昨夜在试练中竟展现出惊人威力——当大军云气笼罩千人,所有人的实力都提升近倍。
如今的龙襄军团早已今非昔比,千人队的编制不再是虚衔,而是实实在在的威慑力。
与此同时,在杻密院听用的卓青麟也收到了传讯。
\"报——榕湖乡急讯!\"护卫的呼喊打断了他的思绪。
信笺上,贾钥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难掩兴奋:\"敏姐姐以人才符召得贾逵,三国名臣入我榕湖!\"卓青麟不禁莞尔,想起贾敏那跳脱的性子,倒是与古板的贾逵形成鲜明对比。
八马城的石板路在马蹄的践踏下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回响,仿佛是这座城市的心跳声。道路两旁,百姓们纷纷驻足行礼,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这是南楚的虚君制度所带来的独特景象。在这个制度下,每个家族都有机会崛起,只要他们能够召唤出历史上的能人异士。这些能人一旦被召唤出来,就会成为家族的代表,在内阁或众议院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崭露头角,参与国家的治理。
这种制度的公平性是前所未有的。它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让人们相信只要有能力和运气,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整个江南大地都被这种希望所激发,迸发出惊人的活力。
人们开始积极地研究历史,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英雄豪杰。家族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争夺着召唤历史能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和智慧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人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历史线索。
八马城的石板路,历经岁月的沧桑,却依然坚固如初。它宛如一位沉默的长者,默默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见证了南楚的繁荣与发展。
芦沽湖边,微风轻拂,水波荡漾。榕湖乡的水车在风中吱呀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贾敏踮着脚,站在乡衙门口,急切地张望着。远远地,她望见了卓青麟的身影,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喜悦,立刻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蹦跳着迎了上去。
“麟哥儿!你可算来了!”贾敏的声音清脆而欢快,“贾逵先生正在整理户籍呢,快跟我进去吧!”
卓青麟微笑着点点头,跟着贾敏走进了乡衙。一进门,他便看到一位身着深灰长袍的老者正端坐在案前,手持毛笔,挥洒自如地书写着。老者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显得刚劲有力,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当老者抬头时,卓青麟心中不禁一震。虽然他并不是传说中的贾诩,但贾逵的眼神中却透露出的睿智和沉稳。那是一种历经官场沉浮、历经世事沧桑的痕迹,让人不禁对他心生敬意。
“在下贾逵,见过主家。”老人缓缓地躬身行礼,动作不紧不慢,显得不卑不亢。
卓青麟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扶起老人,说道:“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今后榕湖乡就拜托先生了。”他的语气诚恳而郑重,仿佛将整个榕湖乡的未来都寄托在了这位老人身上。
贾逵微微一笑,点头道:“主家客气了。”他直起身来,放下手中的毛笔,目光自然而然地扫过墙上的舆图。
这舆图绘制得极为精细,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镇村落,甚至连一些小路和桥梁都清晰可见。贾逵的目光在舆图上缓缓移动,最后停留在榕湖乡的位置上。
“榕湖乡临水而建,若能疏浚河道,发展水运,不出三年,必成商贸重镇。”贾逵的声音平静而自信,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榕湖乡未来的繁荣景象。
卓青麟闻言,顺着贾逵的目光望去,只见舆图上的榕湖乡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之中。而这片土地,正是南楚的版图。
南楚的版图在舆图上显得异常庞大,它占据了江南行省三分之一的土地。然而,这庞大的疆域却并非浑然一体,而是像一个由无数碎片拼成的拼图。每个加盟势力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利益,彼此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如何让这些碎片真正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成了摆在所有南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麟哥儿!\"贾敏突然凑过来,眼中闪烁着八卦的光芒,\"盘山村的关彩儿可威风了!她竟然召唤到了大刀关胜,听说那红脸汉子跪在地上叫姑祖奶奶时,全村人都笑疯了!\"
夜幕缓缓降临,榕湖乡的灯光如点点繁星般逐渐亮起,与芦沽湖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仿佛将整个夜空都映照在了湖面上。卓青麟静静地站在湖边,凝视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的思绪却早已飘向了远方。
他深知南楚的北方边境已经延伸到了大江南岸,水上的威胁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在头顶,随时都可能落下。周边的各个政权对南楚的崛起既忌惮又眼红,表面上虽维持着和平,暗地里却风起云涌,明争暗斗不断。
而在南楚内部,各势力对内阁权力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政治舞台上的角力此起彼伏,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样一个波澜诡谲的局面下,要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展好自家的事业,绝非易事。
然而,就在此时,贾逵的出现却如同一道曙光,给卓青麟带来了新的希望。贾逵的才华和能力让卓青麟深感钦佩,他相信贾逵定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为自己所用。
想到这里,卓青麟不禁感叹贾敏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她不仅为自己引荐了贾逵这样的人才,更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若是下次还有机会,一定要让贾敏再来,说不定还能将她那两个国公老祖也一并招来,那可真是赢麻了。
卓青麟紧紧握住腰间的唐刀,那刀柄冰冷的触感透过他的手掌,仿佛能将他全身的血液都凝结。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夜晚的凉意,远处村口的篝火在夜空中摇曳,宛如点点星火,给这片黑暗的世界带来一丝微弱的光明。
南楚,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此刻正展现在卓青麟的眼前。这里有热血、有梦想、有希望,当然也有隐藏在暗处的危机。然而,卓青麟毫不畏惧,他坚信只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幼麟嘶吼,那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要震动九天。这是卓青麟内心的呼喊,也是他对未来的期许。他知道,自家的未来就像这浩瀚的芦沽湖一样,既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也暗藏着未知的风浪。
但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多少艰难险阻,卓青麟都毫不退缩。他将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探索这片土地,去书写属于他自己的辉煌篇章。
而远在交河县的暮秋总带着几分潮湿,卓家四合院的青石板上凝着薄薄水雾。
洪凌波跪在正堂蒲团上,怀中襁褓里的孩子正发出细微的呢喃,她鬓角的碎发被泪水浸湿,贴在苍白的脸颊上。
“师傅,请您息怒,龙哥他在军中听用,真不是不管我们娘俩,再说卓家众多亲人长辈在侧,我真没受委屈。”洪凌波声音哽咽,像受惊的雀鸟般颤抖。
她知道师父赤练仙子李莫愁的脾气,那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五毒神掌,此刻却悬在她头顶,化作沉甸甸的担忧。
李莫愁广袖一挥,绣着赤练蛇纹的衣摆掠过青砖地面,“哼,你倒是维护他。可如今你孤身带着孩子,他却常年不在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来护你周全?”她朱唇微启,吐出的话语却比交河的河水更冷。
这位从神雕世界穿越而来的女魔头,此刻眉间的煞气竟掺了几分慈蔼——毕竟眼前这柔弱女子,是她唯一的徒弟。
洪凌波抱紧怀中的孩子,孩子粉嫩的小手无意识地抓住她衣襟,“师傅,龙哥他是为了南楚,为了咱们卓家。我相信他,也愿意等他。”她的目光越过李莫愁肩头,落在堂前摇曳的烛火上,火光映得她眼底泛起坚定的涟漪。
记忆中卓青龙跨马出征的背影,与孩子咯咯的笑声在脑海中交织。
三日前,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李莫愁正漫步这繁华的街道上。突然间,她感觉到袖中的赤练小蛇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这条赤练小蛇可不是普通的蛇,它是李莫愁在原世界偶然得到的五毒教圣物。当初,她难得地发了一次善心,救下了一名五毒教的遗孤,并从他手中得到了《五毒神掌》秘籍和这条青色的赤练小蛇。
李莫愁对这条小蛇一直视若珍宝,因为它不仅是修炼《五毒神掌》的必备毒物,还被五毒教精心喂养得颇有灵性。然而,就在这一刻,这条小蛇却显得异常兴奋,不断地昂起头,蛇信吞吐间,竟然朝着交河县的方向游动。
李莫愁心中不禁一动,她意识到这小蛇可能是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或者人。于是,她决定顺着小蛇的指引,一同前往交河县一探究竟。
交河县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李莫愁下船后,小蛇的兴奋之情愈发明显,它似乎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李莫愁见状,心中的兴致也被勾了起来。她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了解这个世界的好机会,同时也说不定能在这里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缘。
当她循着蛇踪找到这座四合院时,看到的竟是昔日轻功卓绝的徒弟,正抱着孩子哼着摇篮曲。这种时空错位的荒诞感,让杀人如麻的赤练仙子也怔在原地。
李莫愁袖中银针微微颤动,最终还是收了回去。
她想起当年救下襁褓中的洪凌波时,那孩子攥着她衣角不放的模样。
“罢了罢了,你这性子,真不知随了谁。”她别过脸,不愿让洪凌波看见自己眼底转瞬即逝的温柔,“我且再信他这一回,若他再不懂得顾家,休怪我不客气。”
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一名亲卫浑身浴血,单膝跪地时带起的尘土落在李莫愁绣鞋边:“夫人,骑司马派人传来消息,战事已歇,司马大人不日便归。”
洪凌波猛地抬头,泪珠顺着下颌滚落,在衣襟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太好了,师父,龙哥要回来了。”她声音发颤,却笑出了声,怀中的孩子也跟着咿呀学语。
李莫愁望着徒弟泛红的眼眶,突然觉得这方陌生世界的黄昏也没那么冷了。她转身望向暮色中的交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赤练小蛇从袖中探出脑袋,蛇瞳映着天边的晚霞,竟像是在为这场重逢而欣喜。
“这小子,还算有点良心。”她轻轻哼了一声,广袖拂过洪凌波头顶,像是要拂去所有等待的疲惫。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惊起一群归鸟,掠过四合院的飞檐,也掠过两个跨越时空的江湖儿女的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