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名振完胜高丽的捷报,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了长安城的天空,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田,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自豪。

然而,四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到了九月初。

这一天,晨曦初照,长安城的宫殿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

早朝的钟声刚刚敲响,官员们便如往常一样,鱼贯而入,进入朝堂。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肃穆。中书省的官员们手捧着奏疏,步履沉稳地走出队列。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仿佛整个朝堂都在为他们的到来而屏住呼吸。

中书省官员站定后,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一种沉稳而略带凝重的声音说道:

“启奏陛下,如今国库需重点供应边军,然而书学、算学、律学这几年的学生人数却越来越少,日常花费却并未减少多少。臣等认为,应当废除这三所学堂,如此一来,节省下来的银钱恰好可以填补军需的缺口。”

他的话音落下,朝堂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默。片刻之后,有几位老臣似乎想要发言,但皇帝却率先开口了:

“边军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确实不应该再养着这些用不上的学堂。

然而,那些正在就读的生员们也不能被弃之不顾。

如果他们有志于入朝为官,可让吏部按照他们的才能给予安排一些小官职;若是他们想要归家,也应当发放足够的盘缠,绝不能让他们流离失所。”

皇帝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让原本有些躁动的朝堂瞬间恢复了平静。

中书省的官员们连忙应声,表示会立刻照办。整个事情的处理干脆利落,前后不过半柱香的时间,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刚刚讨论完三学之事,工部的官员们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来,他们手中紧握着奏疏,上面的墨香尚未散去。其中一位官员恭敬地说道:

“陛下,秋日的出巡日期临近,按照往年的惯例,我们需要用新车来承载排城。经过臣等仔细计算,此次出巡至少需要制造七百辆排车才能够满足需求。

目前,木料和工匠都已经挑选好了,只等陛下批准我们的奏章。”

李治闻言,放下手中的朱笔,眉头紧紧皱起,他凝视着工部官员,缓声道:

“七百辆?这需要砍伐多少树木、征召多少工匠啊?如今正值秋收时节,农户们都在忙碌地收割庄稼,如果把他们强行拉去造车,那么地里的庄稼又该如何处理呢?”

工部官员显然没有预料到李治会有如此反应,他稍稍愣了一下,声音不自觉地降低了一些:

“可是,排城乃是圣上出行的重要仪仗,如果简化或省略,恐怕会有损圣上的体面啊。”

李治的脸色微微一沉,他的眉头微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他的语气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声音略微低沉地说道:

“体面?在朕看来,百姓的生活远比所谓的体面更为重要!朕可不想为了所谓的排场而让百姓们受苦受累。”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朕记得城外有几处旧行宫,虽然已经许久没有人居住,但它们的根基尚在。

你们去将那些行宫的院墙修缮一下,把门窗加固好,待到秋日出巡时,便可将这些地方作为临时的住处。这样一来,岂不比制造新的排车更为省事?”

旁边的户部尚书听到李治的话,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连忙附和道:“圣人说得对!修旧院墙比造新车省不少钱,还不耽误农户收秋。去年边地收成不好,今年再误了农时,百姓日子就更难了。”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户部尚书的说法。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工部官员,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修院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强征民夫。要按照工钱招人,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来的绝不勉强。材料方面,也先捡旧料用,实在不够再少量购买,切不可铺张浪费。”

工部官员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他急忙躬身施礼,惶恐地说道:“微臣谨遵圣旨,立刻去安排相关事宜,绝对不会让百姓们遭受丝毫劳累。”

朝会结束还不到半个时辰,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城外。此时,农户李大郎正扛着锄头,准备前往自家田地劳作。

当他听到不用被征去造车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瞬间落了地,他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喜笑颜开地对媳妇说:“真是谢天谢地啊!还好圣上英明,体恤民情,不然的话,咱们地里的谷子恐怕就要烂在田里啦!”

与此同时,村口的老工匠王师傅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原本正手持刨子,专心致志地修理着旧院墙,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手上的动作不由得快了几分,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这可真是太好了!修旧院墙不仅能赚到工钱,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可比去造排车强太多啦!”

转眼已至九月中旬,旧行宫那边的工程终于正式启动了。工地上,工匠们手持各种工具,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整个场面热火朝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路过此地的农户们,看到这热闹的场景,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好奇地观望一番。他们与工匠们交谈几句,询问工程的进展情况,有时还会热情地递上一瓶水,以解工匠们的口渴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计划用于制造排车的木料,如今却被运到了农具坊。

这些木料经过工匠们的巧手改造,变成了一把把锋利的镰刀和坚固的锄头。这些农具随后被分发给了那些家中缺少工具的农户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秋收劳作。

至于那七百辆排车的事情,如今已无人再提起。

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位皇帝心中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些华丽的排车,更重要的是百姓们的收成和生活。他关心的是每一个普通百姓的日子是否过得安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