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个孙女一双双清澈明亮、满是期盼的大眼睛看着王父。

王父心里那点关于王建军的担忧和焦虑几乎要藏不住。

他喉咙有些发紧,连忙把头微微撇开,不敢与小家伙们对视。

只是含糊地应和了两句:

“啊,对对对,你爸爸工作好忙的,咱们先吃饭,先吃饭……”

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王母,对王父的一举一动再熟悉不过。

看他这躲闪支吾的样子,心里立刻“咯噔”一下,断定他肯定有事瞒着大家

而且十之八九与老二有关。

她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但目光扫过身边挺着大肚子的儿媳聂文君,又强自把到了嘴边的追问压了下去。

现在可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万一惊着了她,动了胎气,那可就出大事了。

想到这,王母脸上立刻堆起笑容,语气轻松地伸手给孩子们夹菜。

巧妙地接过了话头,把话题引开:

“哎哟,光顾着等爸爸了,都快忘了咱们的小馋猫们了。

来,快吃饭,奶奶特地给你们做的,今天跟奶奶跑了一天了,肯定饿坏了。”

可三小只依旧兴致缺缺、聂文君也有些心不在焉。

见状,王母眉头一皱,想到什么,然后看着小靖雯继开口笑道:

“咱们今天不是又去看《红灯记》了吗?你们不是也学了新唱段?

给太爷爷他们来一段怎么样?”

这一问,果然立刻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一下可戳中了小靖雯的“唱瘾”,她最喜欢唱歌儿了。

小靖雯立刻放下挑饭粒的筷子。

把忙碌的爸爸暂时抛在脑后,小脸上洋溢着兴奋。

仿佛刚才那个有点小委屈的不是她。

“嘻嘻,太爷爷太奶奶,今天我们学新的《红灯记》唱段了。

我都会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了……”

她说着,还下意识地模仿了一下李铁梅提篮小卖的动作。

只是小手空空的,显得格外可爱。

就连兴致不高的聂文君都被小家伙逗笑了,更别说王父他们了。

大人们都心照不宣地鼓励小家伙继续。

小靖雯小脸满是兴奋,只见她空着的小手有模有样地虚虚一抓。

仿佛真提了个小篮筐,小腰一扭,奶声奶气地就唱开了: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这《红灯记》可不是一般的戏。

它是近几年才红火起来的“革命样板戏”,是当时特有的文艺革命成果。

根据沪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改编。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三代,为保护一份密电码前赴后继、与日寇鸠山斗智斗勇的英雄故事。

这戏节奏紧凑,唱腔激昂,人物鲜明,被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

充满了阶级斗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

自从1964年汇演一炮而红后,这出戏就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到了1966年初期,已经被奉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最高典范,其地位远超传统戏剧。

它的传播力度是空前的。

不仅中国京剧院等国家级院团频繁上演。

各级“思想文艺宣传队”更是将其作为必演剧目,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巡回演出。

四九城的胡同里、大院的空地上,经常能听到宣传队高亢的唱腔和锣鼓点。

更重要的是,它的主要唱段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像小靖雯他们这样五六岁的孩子,天天耳濡目染。

跟着广播哼哼几句,模仿几个动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在当时,像王建军家这样条件不错的家庭,大人有时还能托关系弄到票。

带着孩子去正规剧院看一场由四九城名角演出的《红灯记》。

更多的时候,其他孩子是在胡同口、大院空地上。

看着街道文艺宣传队或附近工厂宣传队的露天演出。

演员们或许行头不那么精致,唱功不那么专业,但那股子认真和激情却丝毫不差。

他们挤在人堆里,仰着小脑袋,虽然对复杂的革命道理似懂非懂。

但那铁梅姐姐的坚强、李玉和的英勇、鸠山的狡猾。

还有那些朗朗上口的唱段,却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成了他们最时髦的游戏模仿对象。

所以,不仅是小靖雯会唱两句,就连菲菲和瑶瑶也不能免俗。

这不,小靖雯这一开腔,可把旁边的菲菲和瑶瑶的戏瘾也勾上来了。

菲菲立刻站起来,双手叉腰,努力做出凶巴巴的样子,粗着嗓子学鸠山:

“小姑凉~密码底码~你滴~说出来!”

可惜“密码”俩字说得含糊不清,听起来像“咪咪哒哒”。

那股子想要模仿坏人威逼利诱的劲儿,配上她圆润的小脸,显得格外滑稽。

文静的瑶瑶也不甘示弱,细声细气地接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学李奶奶还是邻居阿姨劝架的词:“奶奶~您听我说!”

说完自己先不好意思了,抿着嘴笑着躲到了菲菲身后。

三个小丫头顿时笑作一团,刚才那点小委屈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聂文君也无声抿嘴笑了笑。

不过她笑的是王皓文。

小靖雯她们唱的时候,她正好看到小皓文也跟着唱。

王皓文发现妈妈看他唱戏,他居然还有些不好意思。

看着大儿子忸怩的样子,聂文君突然感觉还挺有趣的。

毕竟,王皓文平时就像个小大人一样,平时跟着他二哥三哥经常跑出去。

很少见他童真的样子。

再说三个小家伙。

她们这现学现卖、串词又忘词的《红灯记》选段模仿秀,把满桌子大人都逗乐了。

王父忍着笑,赶紧给这三个小“革命文艺积极分子”各夹了一筷子菜:

“好了好了,小铁梅、小鸠山还有……呃,小奶娃?

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闹革命唱戏,等爸爸回来,你们给他来个全场!”

小靖雯这才心满意足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口肉末蒸蛋塞进嘴里。

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地说:“嗯!等爸爸回来,我唱全本的!”

那认真的小模样,仿佛她真能记住全本唱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