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到主桌前,几人双手捧着酒杯,依次行礼报上姓名,恭敬地给这主桌的人敬酒。

主桌上的人也都颇为和气,纷纷应下,喝了酒,气氛融洽。

其中一位年长官员目光落在林向安身上,打量了片刻,和蔼地问道:

“哦?你就是林向安?前几日在茶馆文斗中出风头的那位小举人?”

那场南北文斗的事,早已在士林中传开。

茶馆更是顺势将比试内容整理成册,准备打算印售。

李伯之就是从同僚那里听来的消息,尤其听说那位少年举人提出了“实学为本、器利并兴”的主张,既新鲜又切时务,不免引起了他的关注。

原本以为这少年年纪轻轻,怕是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之辈。

如今见面,却出乎意料地沉稳大方。

林向安不卑不亢,态度谦和地答道:“晚生正是,前日之事,不过运气使然,实不敢当。”

听到这番对话,桌上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原来就是你,不错不错,后生可畏!”

“老夫那天便听人说起,你那篇策论极有见地,论述有理有据,真是不错。”

“十五岁便有此眼界,来年怕是要一鸣惊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一下子热络了起来。

这群人见到有才华的后辈,纷纷问起他的功课安排、书目所读等情况。

林向安面对众人提问,始终从容应对,言语得体。

既不失谦逊,又不显怯场。

李伯之在旁默默点头,心中越看越满意。

一旁的张书淮、赵有光、王诚三人却是一头雾水,站在那儿满脸懵:怎么突然大家都认识林向安了?

他们这几日一直静养,消息闭塞,根本不知文斗之事。

段昊初凑过去,小声解释了几句。

三人听完都大吃一惊,随即看林向安的眼神里满是羡慕。

被这么多主桌上的大人物记住,还被主动问话,这机会简直千载难逢。

不过毕竟是除夕夜,时间有限,大家也没问太久,林向安敬完酒便知趣地退了回来。

只是他刚坐下不久,便陆续有人前来他们这桌敬酒,还有人特意来找他谈学问,话里话外都透着试探和欣赏。

他这一桌顿时成了小半个焦点。

这种场合,也实在不好推辞,林向安只得应酬不停,笑语不断,一时之间竟成了全席最忙的人。

等到酒过三巡,席间气氛愈发活跃,已有人开始起雅令行酒。

席上文士官员兴致渐浓,笑声与吟诵声此起彼伏,将年夜的喜气推向高潮。

到后来,林向安实在应付不过来,头也有些晕了,只好顺势装醉,干脆趴在桌上装作不省人事。

段昊初见他脸色微红,还以为真喝多了,忙上前扶他起来,一边搀着他往外走,一边低声安抚:“没事,我送你出去透透气。”

众人见状,也不再继续招呼,这才放他一马。

于是,连之后围炉守岁、文人雅集的热闹守岁活动,林向安都没能参加。

出了宴厅,夜风一吹,人清醒不少。

段昊初看他走得稳稳当当,哪还有半点醉意,不由失笑,侧头打趣道:

“向安兄,你这是真醉了,还是假醉得有些高明啊?”

林向安笑着摇了摇头:

“里头太热闹了,我都快招架不住了,只好借醉避避风头。”

院外虽冷,耳边却还能听见厅内阵阵笑声,不时夹杂着吟诗作对的声音。

读书人过年,少不了诗酒唱和。

这样的场合既是热闹,也是难得的表现机会,人人都很积极。

他转头对段昊初说:“子宴兄,你不必陪我,我坐坐就好,歇一歇,晚些再进去,你还是回去和大家守岁吧。”

段昊初望着院中张灯结彩、灯影摇曳的景象,嘴角带笑,语气轻松地说道:

“咱们在外漂泊,又没家人作伴,你一个人在这儿多冷清,我留下来陪你坐坐,也挺好。”

他的话,让林向安不由得想起了家中亲人。

不知此刻林家怎么样了?

他和林远如今远在京城,今年这个年夜饭,想必冷清了许多。

往年即便他在外读书,逢年过节时也总会抽空回家陪伴几日,如今却是第一次真正离家过年。

虽说在半路曾托人捎信回去,但进了京之后,还未能写家书。

而且一封信从这里送到家中,少说也得数月才能收到,想来家里人这会儿多半正牵挂着兄弟俩。

这信息一断,心难免悬着。

他走神间,段昊初注意到他神色有异,便侧头问道:“可是想家了?”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顺着廊下慢慢走着,穿过喜庆灯影,绕过偏院,找到一处僻静的角落,坐下歇息。

廊柱挡风,加上酒意未散,倒也不觉寒冷。

林向安望着院中淡月,语气低了几分:“是啊,这还是头一次离家过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在亲情上就格外珍惜。

虽心里成熟,也免不了惆怅。

“我家人不多,弟弟妹妹还小,我奶身体不好,爹娘也一直很辛苦,如今我和阿远离家,幸好还有阿桥帮着照看着些,这才安心。”

说着说着,他忍不住抬头望了望夜空,懒懒地靠着柱子:“你呢?不想家吗?”

段昊初笑了笑,语气轻松:“当然想,不过我家人多,少我一个也照样热闹。”

林向安闻言一笑,却没接话。

平日里,他很少询问别人家里的事,一般人听说他家是商户,就容易戴有色眼镜看人。

毕竟社会环境如此,林向安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自古以来,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站的高了,别人自然就会闭嘴。

不过与人交往,他多是看中人品,学识倒是其次。

往往聊的投机或者相处融洽,才会顺其自然交心。

各自的家庭情况,知道的并不多。

这一刻,林向安倒来了点兴致,偏头看向段昊初,半认真半玩笑地问道:“子宴兄,如今你也过了弱冠,可有定亲?”

古人婚嫁早,段家又是当地望族,按理说,他的亲事应早就安排妥当。

他虽未见段昊初谈过家中亲事,却也猜测多半早已有安排。

更何况,像段昊初这样才貌俱佳、又已中举的青年才俊,放哪都是媒人抢着上门的对象。

林家那会儿,便也有不少媒人登门。

不过一来林家目前并不缺银钱,二来林向安年纪尚小,他便以专心读书,谢绝此事。

哪知段昊初竟怔了一下,似是没料到他会问这个。

“我?”他笑了笑,目光落在远处微晃的灯火上,“倒还没有。”

林向安一挑眉:“咦?这可是意外了。”

这个年纪没娶妻,而且段家竟然也没给他定亲,看样子是想攀高枝啊!

这想法也没错,谁不想往上爬。

若是找个厉害的老丈人,能少走不少弯路!

段昊初被他逗笑了,目光随意落在远处一盏摇晃的灯笼上,笑着调侃道:

“不过我若会试没中,怕是得回去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