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后,林向安又细细看了看首饰的样式。

在古代,男女皆爱佩饰。

只是女子的种类与花样要比男子繁复得多。

男子所用则相对简约庄重。

首饰大致可分为六类:

簪钗类、鬓饰类、耳饰、项饰、佩饰、冠饰与戒指,各有讲究,名目繁多。

林向安不甚熟悉,便向掌柜讨教一番。

掌柜虽心里奇怪他问得细,却也耐心讲解。

大体如下:

簪钗类,包括簪、钗、步摇。

鬓饰类,如头花、钿儿、草虫簪,多是点缀鬓边的小巧装饰。

耳饰,如耳环、排环、丁香耳坠,造型各异,常用于区分已婚与未婚身份,寓意不同。

项饰,有项链、项圈,也有长命锁、寄名锁。

佩饰,组玉佩、香囊、荷包,或是实用性较强的“三事”银链,三事便是牙签、耳挖与镊子,兼顾装饰与实用。

冠饰,如钿子、凤冠、额帕,讲究造型规制,多见于婚礼或盛典。

戒指,分为礼仪用、实用型、护身类与纯装饰性,象征意义不一,佩戴人群也较广。

林向安听得认真,一边看样,一边在心里默默整理归类。

其中像簪子,他倒是熟悉,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束发工具,男女皆用。

耳环倒也不陌生。

至于佩饰,夏季他身上常挂的香囊,其他时节多佩戴荷包、三事银链。

见他问得细致,掌柜虽心中疑惑,却也未多言,只耐心答复。

了解完这些后,林向安没急着给长辈设计,反而先决定为妹妹林嘉月定制一套。

一来年纪尚小,可爱活泼,首饰样式可以俏皮些,画起来不费神;

二来长辈的饰物要考量年纪、性情、身份,不好贸然下笔,反而更需斟酌。

最终,他定下了钗与耳环两个品类。

钗较之簪子,更适合日常佩戴,一对成套,既可单戴也可双插,灵活又实用。

而且一般来说,重要场合,需要佩戴双钗的。

他不禁想起前世读书时,那些爱扎马尾的小女孩,发间夹着彩色的蝴蝶发卡,阳光底下蹦蹦跳跳,满脸是笑。

小姑娘若戴上一对轻巧精致的钗,想来也会格外欢喜。

林向安看了看一旁准备好的绘画工具,竟还有柳炭条,正好可以用来打草稿。

这种炭条比起现代的压缩炭笔,显得脆弱得多。

不仅容易断裂,还较粗,颜色浅、颗粒粗糙。

不过优点也有,可用羽扇处理浅浮尘,深嵌炭粉需用面团吸附,类似橡皮擦的效果。

日后若有闲暇,不妨试着琢磨琢磨,找专业的匠人改进一下,看能不能仿照铅笔结构,将这柳炭条压缩成细长形炭笔,那样更方便实用。

略一沉吟,林向安便取了柳炭条,在宣纸上轻轻打起草稿。

见他终于动笔,屋里众人纷纷起了兴趣,悄悄凑近几步,围着他看。

林向安毕竟是手生,起稿时线条难免潦草,在外人看来,倒像是随手乱画。

果不其然,掌柜一瞧,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眼皮直跳,心头一紧,越看越觉得悬。

赵泽却是一派悠然,满脸写着信任。

他知道林向安从不做没把握的事。

王和信、林远两人站得稍远些,踮起脚看过去,心里虽也犯嘀咕,却也没出声。

他们心里明白,林向安不可能在这种场合信口开河。

众人心思各异,唯独林向安神色自若,聚精会神。

最初几笔,他画得并不太顺,毕竟手生,炭条又不顺手。

但试了几回,渐渐摸出些感觉,线条也逐渐流畅起来。

这次设计的关键并不在钗的长短,而是蝴蝶的造型。

蝴蝶,自古便是吉祥寓意中最常见的图案之一,象征自由、美好、长久与喜乐。

传统造型多成双成对,翅膀平展,线条规整。

看上去端方中正,但未免太过板正,少了几分灵气。

而他笔下的蝴蝶,却明显轻盈许多。

并未完全照搬传统构图,而是融入了现代审美中常见的流线造型。

这是珠宝大师陈世英的制作的蝴蝶首饰,类似这种造型。图片来自网络

翅膀边缘微带弧度,线条略显不规则,内翅细长,尾部微翘。

整体姿态不似静止,而像是刚落下还未来得及收翅,正待振翅而飞。

那姿态,轻盈灵动,若停于鬓间,便似随风起舞。

他画得越发投入,又快速勾了几个不同角度的蝴蝶造型,分别标出线条走向和造型转折。

这种造型,但材质替古代的工艺,这也是大师陈世英的珠宝作品,这人非常厉害,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旁管事原本也是见过不少画匠,可看着眼前的草图,竟生出一丝茫然。

心里虽然犯嘀咕,但看这位公子沉稳的气度,倒也不像乱画之人。

等林向安用叶筋笔(狼毫,可画细线)蘸中墨,将轮廓和里面的细节勾勒出来后,四周的人才恍然大悟。

尤其管事更是一惊,这造型倒是独特,蝴蝶显得更灵动。

林向安将每一对翅面都分为内层与边缘区,内翅预留给淡彩琉璃或浅色宝石。

边缘则略带起伏,可用银錾出微微波纹,光线下能映出光晕;

而蝴蝶的触须和身子部分则细细收束,显得纤巧灵动,不失精致。

考虑理解,林向安还勾勒了三个角度的图样:正面、侧面,以及佩戴时从上方俯视的样子。

虽然不尽标准,但能传达意图就行。

每个视角都着重突出蝴蝶的结构轮廓,便于工匠揣摩制作,也预留出一定的微调空间。

毕竟纸上画稿与实物之间,终究存在差距。

能有八成还原,能有八成相似就很满意了。

他是相信这古代高档银楼工匠的审美,毕竟达官贵人可不好糊弄。

线条勾勒完后,他便琢磨起上色的事来。

颜色搭配至关重要,不能随意。

他选了白云笔(用于晕染的兼毫笔),打算分层上色。

在此之前,先在另一张纸上调试颜色,等大致摸索出晕染的过渡规律,才动笔上色。

正当他凝神将笔尖探向画面,忽听背后传来一声略显突兀的声音,手一抖,险些出错。

“你们挑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