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306章 李泰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6章 李泰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时间悄然滑过一个月。

扬州,古称广陵,江淮重镇,运河枢纽。

时值初春,运河解冻,千帆竞发,码头上人声鼎沸,货物堆积如山,一派繁盛景象。

然而今日,码头上最显眼的不是商船,而是肃立的仪仗和黑压压一片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吏。

一艘装饰华贵,却不失亲王威仪的大船缓缓靠岸。

船头,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负手而立。

他身量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圆润,穿着一身亲王常服,被江风吹得袍袖微鼓,更显胖乎乎的。

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一双小眼睛里却闪烁着几分兴奋之色。

正是奉旨就藩扬州,加扬州大都督衔的越王李泰。

踏板放下,李泰在左右侍卫和内侍的簇拥下,稳稳当当地踏上扬州的土地。

岸上,以扬州刺史为首,长史、司马、别驾等大小官员,以及本地有头有脸的士绅代表,早已黑压压跪倒一片,齐声高呼。

“臣等恭迎越王殿下!殿下千岁!”

声浪震得码头上的鸥鸟都扑棱棱飞起一片。

李泰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在长安,他虽是亲王,但上面有父皇母后,有太子哥哥,他就是个被宠着,可以安心捣鼓自己“杂学”的富贵闲王。

此刻,被这么多人跪拜,听着震耳的“千岁”呼声,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责任感瞬间充盈了他年轻的胸膛,连带着坐船颠簸的不适都减轻了不少。

他努力板起脸,想做出威严的样子。

但微微上扬的嘴角还是泄露了他的心情。

他清了清嗓子,学着父皇的样子,抬了抬手,声音刻意放得沉稳。

“诸位免礼。”

“谢殿下!”众人这才起身,垂手肃立。

接下来便是繁琐的见礼,寒暄,介绍。

李泰耐着性子,与刺史、长史等人一一交谈,询问些扬州的民生、漕运、物产等基本情况。

官员们回答得恭敬而详尽,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位年轻亲王的奉承和对扬州未来的“美好”展望。

李泰听得有些飘飘然,但心里始终惦记着他此行的最大目的。

他的海图和造船大业!

好不容易等到场面话告一段落,李泰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题。

他没有去安排好的行辕,反而指着码头附近一片相对开阔但略显荒芜的河滩地,对身边的扬州长史和负责工曹的官员说道:“本王奉旨总理皇家商行海事拓展及岭南造船厂诸务,这扬州临江近海,位置绝佳。”

“岭南那船厂太远,来回不便,本王看此地甚好,地势平坦,水深也够。”

“这样,你们即刻着手,就在此处,给本王建一个小型的造船厂!”

“不用多大,能造些用于内河和近海航行的试验船即可。记住,要快!”

长史是个老成持重的官员,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难色,谨慎地提醒道:“殿下明鉴,此地虽开阔,但若要建船厂,尚需平整地基,修筑堤岸,引水设坞,还需招募大量工匠...”

“所费不赀,且非一日之功,再者,这河滩地归属...”

“钱不是问题!”李泰大手一挥,颇有点财大气粗的意思。

他可是揣着母后的五十万贯,和皇兄偷偷塞的十万贯巨款来的!

“归属问题你们去协调解决,该买就买,该征就征!”

“本王要的是速度!”

“图纸我会让王府的工匠提供一部分,你们尽快招募人手动工。”

他想起在船上看的那些资料,又补充道:“另外,扬州通往长江的几条主要水道,本王看有些地方过于狭窄曲折,大船通行不便。”

“工曹要派人勘察,该拓宽的拓宽,该疏浚的疏浚!这关系到日后海运大计,不可轻忽!”

工曹官员连忙躬身应诺,心里却在暗暗叫苦,这刚开春,徭役征发、物料筹措都是难题,这位小王爷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

这时,站在稍后位置,主管地方治安的司马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还有一事,需禀报殿下知晓。”

李泰正沉浸在即将大展宏图的兴奋中,随意地道:“讲。”

司马面色有些凝重。

“启禀殿下,近来江南道,尤其是睦州、婺州一带水域,颇不太平。”

“出现了一股流窜的水匪,颇为棘手。”

“水匪?”李泰眉头一皱,胖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年年剿匪,怎么还有?让地方府兵和折冲府加紧清剿便是!这点小事也来烦本王?”

司马连忙解释道:“殿下容禀,这股水匪与以往不同。”

“他们行踪极为诡秘,来去如风,专挑些名声不佳的富商巨贾的货船下手,偶尔也劫掠一些官船,而且...”

他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

“据一些传闻,还有我们安插的线人回报,这股水匪似乎与当年祆教的残余势力有所勾连...”

“祆教?”

李泰先是一愣,随即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荒谬的事情,忍不住嗤笑出声,脸上的肥肉都跟着颤了颤。

“哈!祆教?他们以前的圣女陈硕真,现在不就在我柳大哥手下老老实实当差吗?”

“连圣女都归顺了,剩下些小鱼小虾,能翻起什么大浪来?还打家劫舍?”

“怕不是几个穷疯了的毛贼,打着祆教的名头吓唬人吧,不必大惊小怪!”

李泰对柳叶有着近乎盲目的崇拜和信任,在他看来,柳叶收服了陈硕真,就等于彻底解决了祆教的问题。

剩下的,不过是癣疥之疾。

那司马见李泰如此态度,知道再劝也是无益,反而可能触怒这位新来的王爷,只得把后面更重要的情报咽了回去。

那就是这股水匪行事虽然狠辣,但并非滥杀无辜,甚至有时会把抢来的部分财物分给穷苦百姓,在民间底层,尤其是漕运苦力中,竟有些侠义的名声,官府追查起来阻力重重。

“是是是,殿下明鉴,想是些不成气候的宵小,下官定当督促地方,加强巡防,尽快剿灭。”

司马连忙躬身应承。

李泰满意地点点头,注意力已经完全转回到他的造船厂和疏浚河道的大业上。

他兴致勃勃地指着那片河滩,开始比划着哪里建船坞,哪里设工坊,仿佛已经看到一艘艘他设计的新式海船从这里下水,乘风破浪驶向大海。

江南的这点小麻烦,在他宏伟的航海蓝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