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藏地,多吉与巴桑,两位心怀智慧的少年,沿着小桂和莫珺的思路,又寻得了一条妙计。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质朴而动人的民谣,名为“拉伊”,恰似他们途经陇右城时,耳闻那悠扬的“花儿”。无论是拉伊还是花儿,皆源自民间,其内容包罗万象,可歌颂炽热的爱情,亦能反映社会百态、劳动场景、自然风光与宗教信仰。每逢岁序更替,花儿会与民间赛歌会便会热闹开场,人们欢聚一堂,以歌声传递心声。
于是,多吉与巴桑心念一动,何不将医馆之事化作歌词,让其随着人们的传唱,飞入千家万户,使众人皆知在这寺庙旁的医馆,能为病痛之人祛除疾苦,甚至挽救性命。
他们想起那首广为传唱的《酒歌》——
青稞酒,香又甜,
酿在阿妈的手中间。
一杯敬给远方客,
一杯敬给天地宽。
酒杯端,情意暖,
高原的风,吹不散。
酒歌起,心相连,
五彩的哈达,情谊长。
酒香飘,歌声扬,
雪山脚下,草原旁。
酒中有,藏家情,
世代传唱,心向往。
多吉与巴桑轻声哼唱着,将这熟悉的旋律与歌词细细品味,而后提笔,将那歌词缓缓改写,化作一首新的《医馆情》——
雪山脚下,寺庙旁,
医馆里,有温情,
白衣天使,心善良,
世代传唱,心向往。
药香飘,情意长,
治病救人,暖四方。
医馆外,风雪狂,
医馆内,暖如阳。
病人来,心慌慌,
医生笑,暖洋洋。
一剂良药,病痛忘,
仁心仁术,情无疆。
写罢,二人对视一笑,轻声吟唱了几遍,只觉这新曲宛如天籁,完美契合了他们的心意。于是,趁着众人围坐共餐之时,他们带着大家一同唱起这首新编的拉伊。
那悠扬的歌声,如同清泉般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很快,附近的乡亲们便都学会了这首《医馆情》。它在风中飘荡,在街巷间回响,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让医馆的善举与仁心,如同阳光般洒向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时光流转,多吉与巴桑的智慧之举逐渐开花结果。那精心排演的戏剧,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藏族大地的各个角落徐徐展开。演员们身着华丽的藏袍,脸上涂着鲜艳的油彩,用质朴而真挚的表演,将医馆的故事娓娓道来。他们演的是医馆里医生们日夜操劳、救死扶伤的场景,是那些因病痛而绝望的患者在医馆重获新生的奇迹,还有那些因贫困而无力支付诊费的人们,如何在医馆的仁爱与包容中,用勤劳的双手换取健康与希望。
与此同时,那首《医馆情》的拉伊,也在高原的风中越传越远。它的旋律简单而悠扬,歌词质朴而深情,如同高原上的青稞酒,醇厚而绵长。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唱,在篝火旁围坐时唱,甚至在赶着牦牛去远方的路上也唱。歌声飘荡在雪山脚下,回响在草原之上,传遍了每一个部落,每一个村落。
很快,医馆的名声就如同高原上的阳光,照亮了藏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口口相传,都知道了寺庙旁的医馆,那里有医术高超、心地善良的医生,无论何种疾病,都能在那里找到治愈的希望。若是实在无力支付诊费,医馆也从不拒人于门外。他们允许患者留在医馆,帮忙打扫庭院、照顾花草,或是协助熬药、整理药材。在这里,劳动与感恩成为了一种无声的契约,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换取健康与尊严。
医馆的慈悲之心,不止于此。他们深知,藏族大地广袤无垠,许多部落地处偏远,那些年迈的老人、体弱的妇孺,或许无法长途跋涉来到医馆。于是,他们定期组织义诊队伍,带着药箱和医书,踏上巡诊之路。马蹄声声,踏过崎岖的山路;驼铃阵阵,穿过茫茫的草原。他们来到一个个部落,为那些卧病在床的老人把脉问诊,为那些因劳作而受伤的牧民敷药包扎。医馆的医生们,如同高原上的守护神,用他们的仁心仁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部落里的人们,望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大夫们,眼中满是感激。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谢意,献上洁白的哈达,端上香甜的奶茶,还有那亲手制作的糌粑。他们知道,这些医生不仅带来了健康,更带来了希望与未来。从此,医馆的名字,如同高原上的神山圣湖,被人们深深铭记。
朗杰与小武之间的情愫,如同高原上悄然绽放的格桑花,虽不张扬,却在心底生根发芽。朗杰曾远赴京城求学,那里的繁华与多元,让他不仅学会了流利的汉语,更染上了文人的儒雅气质。他能以笔墨绘山川,以诗词诉衷肠,这般才华横溢的青年,在藏地的草原上,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
小武初到藏地,面对陌生的环境与难懂的藏语,心中满是焦虑与迷茫。她本就性情柔弱,言语不通让她愈发感到孤立无援。然而,就在她几近绝望之时,朗杰伸出了援手。他耐心地教她藏语的发音,从最简单的“扎西德勒”到日常的交流用语;他用汉语为她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让她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渐渐找到了归属感。小武的心,也在朗杰的关怀中,慢慢融化。
她曾以为,自己与心仪之人之间,若是语言不通,便是隔着千山万水。然而,朗杰的出现,让她明白,真正的爱意,是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在这群藏族青年中,朗杰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高大帅气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儒雅稳重的心。他从不张扬,从不刻意讨好,却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予小武最贴心的关怀。他未曾当众送她鲜花,未曾献上自己的猎物,但那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便足以让小武沉醉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起来。
与此同时,桑杰与格桑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也在草原上悄然上演。他们仿佛是天生的对手,离得近了,便互相争吵、互相埋怨,仿佛谁都不肯让着谁。桑杰总是抱怨格桑做事毛毛躁躁,格桑则嫌桑杰太过古板。他们的争吵声,时常在帐篷外的草地上回荡,引得旁人忍俊不禁。
然而,当他们稍一分离,那股思念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桑杰会在独自放牧时,望着远方的山峦,思念格桑的笑颜;格桑会在夜深人静时,轻声哼唱着家乡的歌谣,思念桑杰的陪伴。他们的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绊着,哪怕只是短暂的分离,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与失落。
这不,两人又闹起了别扭。桑杰气鼓鼓地坐在帐篷外,嘴里嘟囔着:“他怎么一点都不在乎我,每次都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格桑则躲在帐篷里,眼眶微红,小声嘀咕:“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我,每次都这样,让人操心。”草原上的风,轻轻拂过他们的脸颊,似乎也在为这对冤家的小心思而叹息。
小武是个性格外放的女孩子,可骨子里,她又带着几分倔强与羞涩。她知道自己对朗杰的心意,却总觉得,总不能总是自己一个人在感情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往前冲。于是,趁着一次两人独处的机会,她悄悄地问朗杰:“我在你心里,到底是怎样的呢?”她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却又带着一丝忐忑。
朗杰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只是从怀里掏出一本医书,轻轻递到小武面前。小武愣住了,她原本以为会听到朗杰直白的回答,哪怕是拒绝也好,可他却只是递过来一本医书。她心中一气,转身就走,嘴里还嘟囔着:“哼!我是在你心里什么都不算吗?”回到自己住的房间,她越想越委屈,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心中暗自担心,莫非自己这一腔春心,真的错付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武哭得累了,靠在窗边发呆。一阵微风吹过,桌上那本朗杰递过来的医书被轻轻翻开,书页沙沙作响。小武不经意间瞥去,只见一张纸从书中飘落出来。她下意识地伸手捡起,展开一看,上面竟有字迹。
她仔细一读,泪水瞬间又涌了出来。那是一首情诗,用她熟悉的药材名字写成,每一句都像是在诉说着朗杰的心声:
青青白芷间,初见你容颜,
如莲藕出水,清新又娇憨。
我心似沉香,为你燃起烟,
缕缕情意浓,飘向你身畔。
红花映日开,恰似你笑颜,
温柔如甘草,抚慰我心田。
你眼似决明,清澈又明亮,
照亮我前路,驱散我迷茫。
我愿为茯苓,伴你度时光,
在你身旁守,岁月也芬芳。
你若如玉竹,坚韧又清扬,
我便是菟丝,缠绕你身旁。
金银花盛开,情意绵又长,
愿与你携手,走过四季霜。
你是我心爱,如麝香珍贵,
此生情不渝,与你共白头。
小武紧紧抓着那张纸,心中五味杂陈。她又惊又喜,又羞又恼,嘴里忍不住嘀咕:“对不起,这是朗杰写给我的!”她再也坐不住了,抓起那张纸,转身就跑去找朗杰。
朗杰还在外面站着,看到小武急匆匆地跑过来,眼角还带着未干的泪痕,他心中一紧,忙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想要替她擦去泪水:“别哭,小武,你一掉眼泪,我会跟着心疼的。”
小武却一把拍掉他的手,气呼呼地说:“你是木头吗?不会说出口吗?对我的喜欢就只能写吗?”她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朗杰却只是微微一笑,他轻轻把小武揽进怀里,温柔地说:“我朗杰心悦小武姑娘已久。这首诗,不只能看,还能唱。”他轻轻放开小武,深吸一口气,那悠扬浑厚的男声响起:“青青白芷间,初见你容颜……”
小武的心跳瞬间乱了节奏,她望着朗杰,眼中满是柔情。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朗杰的爱,早已在那字里行间,在那悠扬的歌声里,在他每一个温柔的眼神里,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