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度关山 > 第152章 射策抽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来应试之前,申屠灼就知道自己会遭受刁难。

他是由地方郡县以“治剧”之才举荐上来的,池郡守在推举时已经详述了他如何通晓政事,如何花费数年绘制了“千金渠”,从而为河西四郡水利做出贡献。依照大宣察举的应试规则,他理应只需要参加殿试的对策作答。

然而光禄勋告知他的考核方式是:先为射策,再为对策。

射策主要是针对太学生和以明经科被举荐之人,重点考察这些弟子对经学的掌握程度,并不适用与申屠灼。但光禄勋给出的理由是,他少时曾为太学生,与皇子同窗,由诸位博士悉心教习,若非去边关后荒废了学业,本当无惧此项考核。

这就相当于明着给申屠灼加试,而他无法推辞。

射策的考题,通常是由考官将经学中的疑难问题分门别类,按难度分为“甲科、乙科、丙科”,分别写在简册上并加以密封。其中甲科最难,可能涉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乙科常涉及《礼记》中的礼制细节和变革,丙科则为《论语》的基础释义及延伸。

毫无疑问,申屠灼要应试的是甲科。

得知自己要考射策之后,他在张掖郡时就着手经学复习,到了安都更是拜访名师,只为能将自己从前学过的东西捡起来。在此期间,他也曾多次碰壁,被同为太学院弟子的少时玩伴羞辱为家道中落的乡巴佬。

那些人大多已蒙荫庇,能够毫不费力地在朝中为官授职,不像阿兄与他这般,需要豁出性命才能在军中立足,需要尝尽苦头才能得到一个被举荐的机会。

但他也早已不是那个心高气傲的纨绔,任凭外人如何奚落,考制如何变更,他自岿然不动,再多险阻也动摇不了他的心志。

射策考核即将开始,主考官走了进来。

申屠灼抬起头,就看见大司徒祁正初端坐于上,手执十余个密封简策,唇畔带着谦和的笑意,夸赞诸位考生颇有才气,鼓励他们专心应考。

申屠灼:“……”

饶是他心知再坚定,也不免觉得是老天爷在跟自己作对。

祁正初如今位列三公,是五皇子母族的靠山,东宫最大的政敌,皇商擢选的主事人,秦王开辟西境商路的阻碍,以及当年陷害他阿翁的始作俑者。即便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他们一直猜测,和亲公主遇刺一事,多半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申屠灼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有时候看到仇敌就在眼前,不仅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得不仰其鼻息。要他在这人的手里赢一局,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

秦王不是说,这次射策的主考官应该是太常大人吗?

这是专门为挡他而换的人?

然而千言万语,终是汇成一句“来都来了”。来都来了,还能站起来要求换考官么?只能硬着头皮考了。

-----------------

祁正初朗声道:“本场为射策考试,我这里有十八签简策,已按甲乙丙三科分好,你们每人上来抽取一签,在我面前拆封题目,再回到案前撰写答卷。各位都是明经科的大才,如何答题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

众考生恭敬应和。

于是从右首第一名考生起,依次上去抽签。祁正初会在核对考生名字与籍贯后,将其对应的签筒取来放到面前。

轮到申屠灼上去时,甲科的签筒中还剩下三个简策。

祁正初很是自然地拿过签筒,亲手晃了晃,递到他眼前,闲谈道:“当真是造化使然,竟能在此遇见故人之子。”

申屠灼按捺住心中的翻腾,伸手欲取签。

在他手指碰到其中一个简策时,祁正初忽然极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签筒,让另一个简策滑到了他指尖。

申屠灼抬眼看他:“……”

几个意思?简策上动过手脚?不都长一样吗?莫非这根签子的题目特别难?

祁正初不动声色地说:“抽吧,不要有什么顾虑。”

目光回到三根一模一样的简策上,申屠灼竟有些卡住了。问题不在于这三根签子上是不是动了手脚,是不是这根签子的题目特别难,而在于他要不要顺从祁正初的意愿。

若是就取这根签子,算不算是一种挑衅?

这人是断然不想让自己入仕的,保不准这个简策里的题目就是一个大坑,只等着他往里跳,摔个头破血流,届时多年艰辛,尽数付诸东流。

若是偏要换一根签子,也算是对他的反抗?

可这样动手脚没有意义,他无法预测考生会选哪根签子。所谓输人不输阵,当初阿翁就是被此人逼得无路可退,若真的换一个简策,倒显得自己怕了他似的。

正混乱时,申屠灼深吸一口气,顿觉一股清冽悠远的香气直冲灵台,令他如梦初醒。

他在做什么?

还没看到考题,就被主考官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弄得心神不宁,简直是自掘坟墓。

当下他不再多想,随手取出了指尖碰到的那根签子。

内心挣扎许久,实际只是一瞬。

他将签子递给主考官。

祁正初哼笑一声,边启封简策边道:“你比申屠渐知那个懦夫有胆量。”

申屠灼咬牙:“你……祁大人,考场上就不要追忆当年了,还请告诉我题目为何。”

祁正初将简策展开给他看:“阐释《公羊传》的治世之理。”

取过简策,申屠灼回到案前答题。

确实不是一道简单的题面,但也绝对算不上刁难,可见方才祁正初就是在故意试探,借以扰乱他的心神。

琅观香的气味让他心绪渐渐沉静,思索起回答这道题的脉络——

公羊寿与胡毋生共同将口耳相传的《公羊》学说着于竹帛,以“微言大义”而着称,强调“大一统”“君权神授”和“三世说”等治世之理。

从题面入手,应先将这三点详细释义,但射策答题不能如此浅薄,不仅要引经据典,还要将自己在政务上的独到见解融入其中,阐释清晰……

想着想着,申屠灼突然明白这道题的考点在哪里了。

曾经的公羊学大家更注重灾异谴告,其中的伦理辨析十分复杂,而当今圣上更偏好务实的治世举措。所以他不能拘泥于原本的释义,更应该强调公羊学说中的“人道之治”,将空泛的“大一统”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政令措施,如统一赋税、控制盐铁、大兴水利等政策。

这也是他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