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世衡等人原本以为这一次的议和也不过就是西夏下一轮进攻大宋的借口,西夏根本就不可能找北宋议和。】
【所以,为了查出西夏的真实目的,种世衡将西夏的议和使者李文贵直接扣留在了青涧城。】
【这一扣留就是好几个月,李元昊纳闷,自己的使者李文贵怎么失踪了?查一查原来是被扣押了!】
【这一次,李元昊直接向宋仁宗赵祯递上了国书,要求释放己方的使者。】
【李元昊在国书中,还隐晦的暗示了自己求和的意思。】
【宋廷在定川寨之战后,本就不想再打仗,看到李元昊的国书才知道李元昊要议和。】
【这个发现让宋朝很高兴,但是问题是,李元昊根本就没有在国书中明确提出议和的要求,这让宋廷很难办。】
【李元昊没有直接提出议和请求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丢不起这个人!】
【李元昊并不想要主动提出议和,所以他暗示宋廷先提。】
【宋廷这个时候,也还算硬气,虽然也提出了议和的想法,但说的话更像是招安。】
【这样一来,双方算是皆大欢喜,李元昊没有主动提出议和,大宋也明白,这次的议和,是李元昊处于下风。】
【在这期间,范仲淹等人有没有做出什么不议和的抗争我们不得而知,纠结了好几个月之后,宋夏双方终于还是议和了。】
【这次议和史称庆历和议,内容也很简单,第一,李元昊必须去掉帝号,向宋朝俯首称臣,相对的,西夏仍旧是个国家,宋朝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一条,就会发现这一条其实是偏向了西夏的。】
【虽然西夏向北宋俯首称臣,看起来是西夏输了,但是仔细想一想,原本的西夏是大宋的一部分,现在虽然没有皇帝的称号,但是西夏还是成为了单独的一个国家,它自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既然西夏不再是大宋的领土,那么这片土地上的税收等等,都跟大宋无关!】
【第二,宋朝每年都要给西夏赐岁币,里面包括了乾元节的回赐和李元昊生日的赏赐,加在一起有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这一条就不用说了,北宋纯纯就是个冤种。】
【所谓的岁币,说的好听是上位国家对于下位国家的赏赐,但是实际上,西夏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认一个大哥,就能在大宋白拿这么多东西!】
【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西夏本来因为叛乱和天灾,国中都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结果,和议一签,来自北宋的援助立马到账!】
【原本北宋要是不议和,而是在此时反攻西夏,可能已经将西夏灭国了,就算是放任不管,西夏可能也撑不了多久了!】
【就是因为有这些岁币,西夏才能稳定下来甚至成长起来吧?】
【第三条,之前战争中双方掳掠的财产和百姓、士兵甚至是将领,都不用再还给对方。】
【主播不清楚这次战争中双方到底掳掠了多少人,但是按照双方的表现来看,很明显,更加野蛮的西夏,掳掠了更多的宋人。】
【大宋是礼仪之邦,战争的战场大多数也都是在大宋境内,西夏作为入侵者,怎么想都是西夏掳走了更多宋人!】
【这一条显然也是偏向了西夏的,虽然看似是表现了北宋的大度和仁慈,但是谁能为被掳走的宋人发声呢?】
【他们听见议和的消息时,可能已经欣喜若狂,觉得看到了回家的希望,结果,就因为朝廷的不作为,他们要永远作为西夏的奴隶活着了。】
【也就是古代的资讯不发达,消息传不出去,大部分的百姓也没什么文化,要是搁我们现在,自己国家的公民不去营救,反而在这装什么清高大度,信不信下一秒国家账号就该被喷瘫痪了!】
【宋仁宗赵祯,瞎白他顶着一个“仁”字,但是这仁,却并没有惠及普通百姓!】
{卧槽?这就是庆历和议的内容?搞笑来的吧!}
{就这,范仲淹等人居然没有阻止这场议和?果然是一个朝代一种人!}
{完了,我对范仲淹北宋第一完人的印象被破坏了!}
{范仲淹不是很看重黎民百姓吗?怎么会答应这么离谱的要求!}
{呵呵,这就离谱啦!要我说,还是西夏自己提出的要求更离谱!}
{啊?西夏提什么要求了?}
{西夏想要保留帝号,唯一的好处是,西夏的皇帝要认北宋的皇帝当爹!}
{这也不行,当爹也不过是口头上的,双方又见不了几次面,说是认爹,其实完全可以不叫爹!完全口花花没有实际好处的!}
{西夏还希望大宋可以停止建设边境防御设施呢!}
{异想天开?}
{幸好真实的和议内容中没有这一条,不然的话,我还要担心一下,仁宗一朝的君臣是不是脑子都进水了!}
{还有还有,西夏还要求北宋割地割户呢!}
{这场战争,北宋才是战胜国吧?西夏怎么有脸提这些要求的?}
{我觉得,要是我站在宋朝的朝堂上,我能立马跪下建议仁宗继续攻打西夏!}
{我也是,什么玩意儿啊!求和都没有拿出应有的态度!}
{去帝号有什么用啊!}
{真要说起来,这些条款这么离谱也是有原因的,宋夏开始议和到签订合约,前后经历了三个多月,这其中最大的分歧,就在去不去帝号上!}
{为什么不对其他的要求提出异议啊!纠结这个有意思吗?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对北宋来说可能有吧,毕竟国主的称号就是比皇帝的称号要低人一等呢!}
{宋朝每次都是这样,议和的时候就给别人送钱送东西,完全搞不清楚为什么表现的像个战败国的赔款!}
{大宋才是胜者吧?议和的信号也是李元昊先发出的!}
{大宋,果然不愧被称为大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