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时期。
刘邦眼睛咕噜噜转着打量着自己如今的未央宫,在脑海中勾勒着长安城的布局。
也不知道经过了这几百年,天幕上的这座长安城是不是他们大汉的长安城,若是,岂不是说,天幕上说的这座污水都排不出去、布局混乱的城市,就是他建造的?
这怎么可能,他觉得自己的长安城还是很干净整洁的啊?
“子房啊,你觉得长安,乱吗?”刘邦沉思片刻,转头问了张良。
张良无语,这件事难道不是应该问一下萧何吗?长安城可是萧何这家伙主持建造的,他一点没插手啊!
“陛下,现在大汉新立,即便是都城长安,暂时也没有这么多的住户,长安现在看起来还是比较整洁的。”
众位大臣听着张良的话,都在微微点头。
这倒是,现在居住在长安城中的,大部分都是官员亲眷或者富商大户,普通黔首虽然有,但是数量很少。
现在的问题是,就是因为地方多,所以官员们都是自己随便找地方建造的府邸,看中哪块就建在哪里。
想来也正是如此,才会让长安日后的布局变得如此奇怪吧。
刘邦觉得自己是个非常随遇而安的人,也没什么强迫症之类的,但是长安可是大汉的都城,是大汉的脸面。
想一想,到底是一个规整干净的都城更能体现大汉的威严,还是一个混乱不堪、官民杂居的都城更好?
用脚趾头想都能得到答案好不好!
“萧何!”
“臣在!”萧何面无表情的出列了。
他就知道,既然当初长安城是他建造的,现在整改的事情,也一定会落到他的头上,明明他手中的事务已经有很多了!
刘邦看着萧何最近忙出的黑眼圈,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谁让其他人接手这件事他也不是很放心呢?
“萧何啊,这长安城整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快规划出各个区域的用途,我们现在国库不丰,没办法重新建造,那就让后来者按照我们的规划来吧,至少看起来好看一些。”
“哦,对了,还有城中的排水,一定要做好,乃公可不希望有哪一日,乃公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发现朕的长安被淹了!”
“朕也知道,萧何你事务繁忙,这件事你统筹即可,其他事情,都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办,乃公给你派个帮手,子房啊,要不你受点累?”
张良之前为了避嫌,已经减少自己在大汉朝堂中的影响,手中处理的事务,也都逐渐移交给了别人,在朝中很是清闲。
若不是天幕出现,他早就回去修道了,谁还愿意管着大汉!
但是现在,刘邦都开口了,他还能怎么办,只能应下了。
“诺!”
【隋初,因为频繁的战乱,很多百姓都没有了户籍,人口无法被朝廷摸清,直接影响到了隋朝的国家税收和对于可用劳动力的掌控。】
【人口对于每一个朝代来说,都是根本,若是人口问题不能统计清楚,那么后续的税收和徭役,都会很难安排。】
【为了尽快查实自己治下到底都有多少人口,隋文帝杨坚实施了一个名为“大索貌阅”的政策。】
【所谓“大索貌阅”,就是让各个州县的官吏按照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样貌对户籍进行一一核对,检查百姓们是否有谎报年龄、隐瞒人口、冒认户籍的现象发生。】
【如果查到人与登记户籍不符,不止这户人家要被治罪,就连村长保长等人,也是要被牵连的。】
【经过了“大索貌阅”,大量的隐户被一一查出,隋朝的人口得到了大量补充,大大增加了由朝廷控制的人口数量和赋税徭役。】
【这一措施,一举扫清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百姓隐瞒户籍的弊端,也为来后的开皇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索貌阅”之时清查隐户,清查完毕之后,隋朝也不想再启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混乱不堪的户籍制度和缴税制度,于是,隋朝的丞相高颎在隋文帝杨坚的授意下,提出了新的民户等级和缴税制度,这便是“输籍定样”。】
【虽然大索貌阅很有用,但可惜的是,大索貌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世家大族实力强横,与朝廷争夺人手的社会现实,这才有了输籍定样的出现。】
【所谓“输籍定样”,就是朝廷将百姓们的户籍进行了分级。】
【“输籍定样”为每一级的民户都制定了相应的缴税和服徭役的标准,国家需要缴税的时候,只需要按照这个标准,向百姓们征发赋税、福役。】
【“输籍定样”规定,县令每年的一月十五这日都要对之下百姓进行清查,百姓们则是三百到五百户人家编做一团,依照定样来确定各自的户籍等级,这边是所谓“输籍之法”。】
【隋文帝杨坚正是通过这两种办法,清查了大量的隐户,将这些原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隐藏起来的百姓重新编入隋朝户籍。】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隋朝,仍旧存在着大量的世家大族,很多的百姓之所以是隐户,就是因为他们都需要为了生活而依附于这些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便面上是给了这些百姓一条活路,实际上却是在不停的压榨着他们,这些隐户被查出,相当于隋文帝杨坚斩断了隐户们与这些世家大族之间的联络,很有效的削弱了这些世家门阀的经济实力。】
【现如今,隋朝二世而亡,很多的政策在史书上的记载都非常的简略,“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都属于被简略记载的政策。】
【我们现在也只能根据一些现存的典籍,一点点推敲出这些政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