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别接着切脉,正待他感受脉象,准备提问的时候。
小女孩原本放在脉诊垫上的手臂,忽的往回缩了一下,切脉一下子中断。
小女孩怯生生的看着方别,“我...我不是有意的。”
“没事。”方别轻轻笑了笑。
“我知道这不是你能控制的。”
在刚才他就注意到了小女孩的手臂时不时便会抽动,这种抽动明显不是小女孩为了引人注意而主动做出的,而是因为某种疾病导致的共济失调。
在中医上,这种情况基本上都归纳于颤症。
一般表现为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轻者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像小女孩这样的情况其实还属于轻症。
继续切脉,方别同时朝着老人问道:“她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
老人回道:“有好几个月了已经,中间我凑钱带她看过大夫,大夫开的药是有一点效果,但到现在钱花完了,囡囡这个病却没除根......她跟着我也是让她受苦了。”
老人看着小女孩,眼神中满是疼惜之色。
小女孩闻言很是着急,连忙朝着老人安慰道:
“爷爷,囡囡跟着你没有受苦,而且这只是一点小毛病,没事的爷爷,囡囡都已经习惯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向小女孩这种情况,懂事的更早。
还在诊断当中,方别也没说别的,接着朝小女孩问道:
“你现在手上力气怎么样?还能用上劲吗?”
小女孩想了想回道:“现在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最严重干的时候囡囡一点忙都帮不上爷爷的,现在已经能帮爷爷做一些简单的活了,但......但也只能做简单的活,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囡囡就拿不动了。”
说道这里小女孩的情绪有些低落,是因为不能提爷爷分担更多的活而感到愧疚。
方别安慰道:“别担心,会好起来的。”
小女孩忽的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欣喜:“真的吗?医生叔叔。”
方别点点头,“当然是真的,前提是你要认真回答我的问题,最后还要认真服药,不准因为药苦就不喝。”
“放心吧,囡囡不怕苦的。”小女孩笃定的点头。
方别笑了笑,又问道:“身体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都可以跟我讲。”
小女孩想了想,回道:“还有就是囡囡自从生病了之后,这里,还有这里,”小女孩努力的想着该怎么给方别形容,“感觉......感觉很酸软。”
小女孩指的地方是腰部和双腿。
这就是腰困膝软。
方别又接着问道:“平时胃口怎么样?吃饭能吃多少?”
小女孩抿嘴回道:“囡囡最近一直都不怎么吃的下东西。”
“家里粮食够不够?”方别转头看向了老人。
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大夫,必须要能够在精准的判断,小孩说的信息是否正确有用。
有时候并不是小孩刻意撒谎隐瞒,而是因为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对待事情的认知没成年人那么清楚,所以回答医生的问题,就会出现纰漏。
老人回道:“好心人最近送了一些粮食,所以粮食也还够吃,另外囡囡的胃口也还好,就是生病了之后,胃口就不怎么好了。”
方别点头,示意自己清楚了,又朝着小女孩说道:
“好,张嘴,我看看舌头。”
小女孩张开嘴,方别一看舌苔白滑,有痰。
到了现在脉诊也有了结果,小女孩脉象细弱。
一般的颤症,多是因为肝风内动导致。
但小女孩的脉象和舌象却并不是这样,肝风内动,表现出来的是脉弦劲,面赤。
而小女孩则是脉细弱、舌润苔白滑,这时属于虚风的范畴。
在中医理论中,虚风的意思是非热极肝亢所致震颤、抽搐类病证,具体来说就是因正气亏虚,如气血阴阳不足,导致筋脉失养而生的风动之象。
小女孩腰膝酸软,舌滑白苔,脉细弱是很典型的脾肾阳虚生风。
而小女孩身上出现其余的症状,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所以影响胃口,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养,出现气虚乏力。
手臂抽动属中医“筋惕肉瞤”范畴。肝主筋,肝肾同源,肾阳亏虚则肝失温养,筋脉失于濡润与温煦,加之脾虚气弱,无法约束筋脉,导致筋脉不宁而抽动。
在病机转化之前,小女孩的情况倒是和方别之前治疗过的一个小女孩相同。
电业局副局长于立业家的闺女。
当初于立业的女儿患有小儿舞蹈症,就是方别用大定风珠增味加减治好的。
小儿舞蹈症,一般多见于5到15岁女孩,与之对应的还有一种名叫秽语综合征的病名,好发于2到15岁男孩。
现在方别面前的这个小女孩,病情已经过了最开始的阶段,乃是小儿舞蹈病之余波,伤及脾肾之阳。
再按照之前的肝风内动,使用羚羊角,钩藤等平肝潜阳药物,会导致阳气损伤加重,震颤加剧。
要是再误用虫类药搜风剔络,还会导致耗气劫阴,虚羸不起。
辨明了病机是脾肾阳气亏虚,肝肾失养,筋脉不宁。
那治法上自然也有了思路。
以补为核心,兼顾敛化。
方别之前就在家里做过义诊,只是因为当初敌特袭击,才暂停了义诊。
所以家里还一直备有纸笔。
现在也算是再次派上了用场。
乐瑶很体贴,见着方别诊断完成,结束思考,顺势就抵上了纸笔。
方别提笔便写到:
生黄芪,党参各30克。
白术,当归,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15克。
柴胡,升麻各5克。
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
炒麦芽60克,炙甘草10克,鲜生姜5片,大枣6枚,胡桃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