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42章 能加杠杆的提货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今日,这蔡京到不知睡觉压了哪根神经。起早便是的病怏怏的,闷闷不乐。一大清早,便站了原本属于那丙乙先生的位置,独坐了,虽那座前一个无酒无茶,也是一个赖定了不带挪一下窝的。

只是枯坐了,手中却捻了一张“盐钞”,眼神空空的盯了那宋邸坍塌的大堂,呆呆了发愣。

而在他不远棋台之上,怡和道长和丙乙先生持黑拿白,饶是杀得一个难解难分。

是这蔡京人缘不好?

似乎倒也没那么差。

只是在这大堂的废墟前面壁者,且不止那蔡京一人。丙乙先生也是有事没事的看了那废墟愣愣的发呆。如此倒是见怪不怪。

于是乎,便是一个下棋的下棋,摸钱的摸钱,两不相扰的各得其乐。

说这蔡京也是个怪胎,没事干摸这“盐钞”能生出个什么乐趣来?倒是能从这上面搓出些盐来?

对了,啥是“盐钞”啊?

说这“盐钞”那就不得不说这《盐钞法”。

此法乃宋代朝廷规定下,盐商凭钞运销食盐的一个制度。

庆历八年,由兵部员外郎范祥变通《盐法》,由折中法的交实物改为盐商交钱买了朝廷发行的盐钞。然后,商人凭盐钞购盐,行得运、销二事。官府则用所得之大钱充做盐税。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由政府发行“盐钞”令商人付现,按钱领盐的一个专用券。

但是,这玩意儿严格意义上说来,不能算是个流通货币。

然而,盐钞还有一个重要作用,这玩意儿能在不超发大钱的情况下平抑物价。

咦?还有这功能?

这事还真不是我瞎掰。

《梦溪笔谈》官政一有载:“京师食盐,如果每斤卖不到三十五钱,就敛藏入库而不发卖,以使盐价上涨。如果超过了四十钱,就大批发放库存的食盐,以抑制商人的暴利,使盐价保持稳定。”

然说归说,但事,往往是个事与愿违。这本是政府发行的一个“垄断性稀有资源”的“提货凭券”,倒是让北宋的那些个商家活脱脱的给弄成了一个金融产品,而且,在流通中经历了数次“加杠杆”的过程。

你说的“加杠杆”,不会是现在的“金融杠杆”吧?

对,就是现在指投资的通过借入资金来扩大投资规模,以追求更高投资回报的行为。

你吹吧,那会就有加杠杆了?这玩意儿不是现在才有的?

有,而且,北宋那帮商人倒是将这“加杠杆”玩的一个乐此不疲,并不亦乐乎。

神宗朝,因边关战事频繁,重兵在边。

然“兵无粮不动,马无草不行”,一旦重兵集结,这粮草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同样还伴生出一个更大的问题——粮草运输。

那有什么问题?不就是个运输麽?人推马拉了去呗。还能怎样?

诶?这里面的问题可是多了去了!

一则:路途遥远。

而且,不仅只是一个山高路远,通往边关之路,也不尽是坦途。

北宋的粮食运输是仰仗了人马车船之力。

然,边关大部在北方,而北方无水,河运?你还是省省心思吧,河倒是有一条,但是基本没戏。

那就只剩下陆路运输了。

正常情况下,一路上人吃马嚼的,这两曹不到边关便是一个折损大半。

咦?这是什么道理?有人贪污吗?

贪污也是有的,路上损耗也是有的,不过也没折损一大半那么厉害。

折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运粮的永远不会为了边关将士把自己先饿死,路上那叫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这二麽,这粮草也不能一次送上去太多,太多的话会造成粮草堆积。

对面的那帮人尽管尽是些个蛮夷,但他们也不缺心眼。“若有所闻必攻之”!

一旦大军粮草被毁,等着你的就是一个军心大乱,不战而败的结果也是唾手可得。

因此,这粮草也只能一点一点的往上送。

关键是还得分了精锐去严防死守。

于是乎,这本就不多能用的兵力么,也只能再来一个捉襟见肘。

怎么办?

正在一帮人犯愁的挠墙之时,扭头一看!嚯,这不还有一帮人的吗?

谁啊?

还能有谁?那帮商人呗!

这帮人也有商队,运输能力比各地的厢军也差不到哪去,只是让军队跟了沿途保护就行了。这样也解决了军队兵员不足的难题。

而且,运上去多少拿多少,倒是个天公地道,童叟无欺。

朝廷的那帮粮官一看这帮人,眼泪都快出来了。赶紧的上报了朝廷。

朝廷一看,咦?还有这好事?

得嘞,全民参与吧!

最初,朝廷只是为了减轻向边境战线运输粮草的成本,便鼓励商人参与运粮。

然不成想,那些个商人却都是沾上毛就是猴啊!那算盘打的,隔着半条街都能听了去。

于是乎,纷纷嚷嚷了,表示只给钱?我们不干!必须得奖励一些其他有利可图的东西来。

这朝廷也是个无奈,还真没见过只干活不拿钱的!左思右想,什么比钱还值钱?

于是乎,就有人“忽然的想”到了“盐钞”这个“垄断性稀有资源”的“提货凭卷”。

盐,这玩意儿也不算是很稀缺,只不过是消耗量太大。因为这玩意儿人人都离不了,谁能一天不吃盐?

别小看这小小的,司空见惯的盐,这玩意儿能创造出巨额财富,盐税甚至能占到国家税收的一半。

所以,这玩意儿从春秋时期开始被朝廷控制。齐国宰相管仲为富国强兵,实施“官山海”政策,由官府统一管理盐业,禁止民间私自采,私运,私自买卖。形成“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一条龙的盐业体系。

所以说,古代的盐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石油。

这玩意比钱金贵,而且,绝对能保值,

因为盐每年产出是恒定的,没什么丰收和受灾的情况,而且因为用量巨大,而显得十分稀少。

运粮商人之所以看上这盐钞,就是看中了这“垄断性稀有资源”的“提货凭卷”的特殊功能。无论凭盐钞换盐,拿来出售,还是直接买卖盐钞,其中都能获取巨大利润。这盘口?那叫一个只赚不赔。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盐钞”还不是法定的货币,充其量,就和咱们现在的超市“提货券”是一个概念,面额是写的有,但是最终解释权在发行单位。

盐钞的话,也是一个同理。只不过是提的货是国家垄断性质的稀有资源。

然,这“盐炒”在市场也是不能直接流通,因为私自买卖,官府也会抓。如此倒也算个安稳。

但是,到了哲宗这朝,情况就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这“盐钞”虽不能流通,但是,要急着用钱怎么办?

于是乎,便由此生出了各种“盐牙人”从中协助交割。

但这“牙人”逐渐多了虽说是个方便。但是,有时候这省时、省力、又省事的“方便”也不全都是个好事,主要是从业的人员繁杂,这坑蒙拐骗的事,也是个时有发生,于是乎就派生出了一个信誉的问题。

倒是个与时俱进,各地便有了各路商会组建的“牙庄”。

说是“牙庄”,所含业务也是个包罗万象,其中也包含了兑现“盐钞”的业务。

而后,到得元符年间,这些“牙庄”又联合钱庄一起,联合提供“盐钞”的货币汇兑业务,甚至还可以提供以“盐钞”作为抵押的贷款服务。

这就相当于将那原先暗地里的私盐买卖打明牌了,彻底不装了!

于是乎,不过数年,就逐渐形成了现代金融机构的雏形。

那位说了,北宋那会就有这事了?

诶,你还别不信,相国寺的“长生钱”其中重要的业务之一就是信贷。而且抵押物也是很简单,那叫一个但凡值点钱,当时就给你放贷!更不要说这国家信誉作背书的“盐钞”了。

然,朝廷看到盐钞印刷方便,而且制作成本低廉,倒是个省时省力见效果快之良策。

于是乎,便开始大量派发,以缓解边境军队的经济压力。

后果么,那也是个显而易见的。

以致彼时民间的实际用盐量为四十二万席,朝廷印发的盐钞,却高达九十万席。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实际用量的一倍还多。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央行发行基础货币,银行通过存贷将基础货币放大,整个货币投放背后的抵押物,其实就是政府垄断的稀有资源。

商人图利,本性也!

怎么能“少干活赚大钱,不干活也赚钱”?那是他们千百年来上下求索的主要精神依赖!

经过几番的试探,其中致富密码终于被他们发现了。

居然能和边境官员协商,从而达成一个创造性的协议——虚报运粮成本。这一下两边都能赚钱了,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这原本扭扭捏捏两厢暗通款曲之事,渐渐的变成了一个不能成文的江湖规矩。

勾结就可以牟取暴利!这事谁不干谁他妈的缺心眼!

况且,那粮草本就是个日销货,即便是发现少了,也不好拿了罪证。

拿贼要赃,捉奸见双,你总的让我站一头吧?你这一点证据都拿不出来,凭什么定我的罪?

于是乎,朝廷明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也是个挠头。怎的,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虽多次派员督查,然,也就是个去了也就去了,转上一圈看个热闹。

然,但是被那商人借了势,将这官员巡查做了一个“风浪越大鱼越贵”之势。

于是便又是一个变本加厉,哄抬物价。无形中又加了一个杠杆进去。

生生作出来一个督查、边军、商贾,三边配合均有利可图的局面来。

三方相互配合,以至于参与运军粮的商人,居然能拿到数倍于成本的“盐钞”。

而负责收购“盐钞”的金融机构“牙庄”见这盐钞大有泛滥之势,便也开始折价收购。

一条龙的服务倒是少去了不少中间环节。这样具有“国有专营稀缺资源的凭证”性质的“盐钞”就变成了一个牟取暴利的金融手段。

“牙庄”手里堆积了大量的“盐钞”倒不急着买卖而获利,而是通过“盐钞”为抵押和钱庄进行货币的存贷。

那钱庄亦是一个生猛,且不回看着大把的盐钞砸在自己手里,于是乎,便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传来,竟然让那盐钞的价值忽上忽下。

一国货币来说,怕的不是不值钱,或者是汇率。最让人害怕的是不稳定。忽上忽下的,肯定有人低收高出。

你却去想,今天你这百十万还能买辆车,经他们一倒腾,没准也就是两个烧饼钱。

诶?这就好看了。

白居易曾有诗云“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且是个至理名言。

充分说明了商品供应、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这一商品归属于金融市场道理也是一样。

不过这里的“物”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各“牙庄”、“钱庄”给予众多商家之间,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制度”或是“服务”。

然而这种“服务”是没有任何标准去度量的。

然,世人图利,那叫一个没够,这玩意儿跟抽大烟一样,有时候比抽大烟还过瘾。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过度。

而对付这种人性贪婪,那得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约束的。

无法即无天,若没人管了,便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牙庄”与那“钱庄”再次联合,直接控制盐钞的票面价格。

于是乎,一场金融风暴便在北宋愈演愈烈,而后,竟是犹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

这也是北宋第一次经济危机的雏形。盐钞,亦是正常通货膨胀的始作俑者之一。

说这蔡京拿着这个玩意干嘛?

倒是有他的考虑。

此时,所经历的,是因朝廷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进行货币超发引起的全国性通货膨胀。

这个经济危机现在的表象,却是早在神宗朝熙河开边已经形成的雏形。

然,反复三朝,经二十八年,终于大观四年末便呈爆发之势。

彼时天觉相当国,虽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

然,经过一番夯里琅珰的一通操作。最后,居然拔毛拔到本就所剩不多的皇帝头上。

上书言:“加以管束”

那小暴脾气,就差揪着那文青官家的脖领子喊:

“你他妈的给我克制一下!没事干别去做些劳民伤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