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515章 大明军火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后,朱由校转头看向张维贤、江宁等武将勋贵。

张维贤见状,不等朱由校点名,赶忙站起身恭敬行了一礼,随后开口道:“启禀陛下,天启三年的几场大战,刚才孙阁老已经说过了,臣便说一说定远侯和忠贞侯在北方数省编练新军以及清查军田的情况。

定远侯在河南编练内军5万,清查田亩480万亩,除保留足额军田外,剩下的全部移交户部,由户部统一售卖给百姓。

又在陕西编练新军5万,清查军田426万亩,除保留足额军田外,剩下的也全部移交户部,由户部统一售卖给百姓。

同时,又从京营调遣2800余名伤残老兵前往各府州县担任捕头一职,从河南、陕西两地编练的新军中各抽调1万5000人担任捕快之职。

此前,山西已由山西镇总兵马如龙编练3万新军,军田也在天启元年彻底清查,所以无需再议。

至于山东省,除登莱水师提督俞咨皋的3万水师官兵外,便是山东总兵戚金麾下的3万人马,军田也在平定白莲教之乱后清查完毕。

老臣与诸位左都督商议之后,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各省保留三万名额,余者全部打算,分别担任地方捕快。”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对这个结果比较满意。

毕竟大明的军事实力如今以京营为主,其次便是九边,至于各省编练的内军,也只是用来维护地方治安,若是编练人数太多,无疑是朝廷身上的负担。

紧接着,张维贤再次开口说道:“老臣与诸位左都督商议之后,打算年后开始彻底整顿九边重镇。

由于辽东目前有建奴作乱,所以老臣与诸位左都督的意思是先从甘肃镇开始,裁撤老弱,从京营中抽调将领操练军队、提升战力。

然后便是宁夏、固原、延绥几镇,至于山西、大同、宣府、蓟州,则放在最后。

为此,老臣与几位左都督还有兵部尚书李大人仔细核算过,将九边整顿完毕后,朝廷每年能从九边节省下来几百万银元的军费。

毕竟,如今九边将领吃空额严重,大多数都存在空额情况。

虽然朝廷此前已选派京营将领进入九边,但效果甚微。

九边将领派系林立,许多将领拿着朝廷的军饷豢养家丁,对朝廷的军令阳奉阴违,更有甚者私通外敌、走私钱粮军械,虽没有辽东那么严重,却也绝不容小视。”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随后站起身开口说道:“前几日熊延弼回京述职时,也给朕说过辽东的情况,九边也是时候进行整顿了。

若是继续放任下去,恐怕他们就要割地为王了。”

听着朱由校的话,在场众人心中一惊,九边腐败的程度已让这位少年天子无法忍受了。

毕竟,先前选派京营将领进入九边,便是给这些将门一个警告,结果他们要么排挤打压京营将领,要么将其拉下水一同贪污受贿。

朝廷每年在九边花费的军饷高达近千万银元,这还是削减辽饷之后的开支,这要是再不整顿,迟早会变成辽东那种情况,到时候搞不好会爆发大乱。

紧接着,朱由校一锤定音道:“这件事,你们五军都督府年后给朕递个章程上来,但有一点,九边绝不能乱。”

张维贤、江宁、陈策、沈有容几人闻言,赶忙起身领命。

就在这时,理藩部尚书刘文明起身行礼,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前几日,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命人送来国书,希望朝廷能够售卖给他们一些火器和军械。”

朱由校闻言,顿时神情严肃起来:“倭国的德川家光打算做什么?

居然还想买我大明的火器,简直痴心妄想,直接回绝就是。”

刘文明刚要领命,这时江宁却站起身开口说道:“陛下,臣有一言。”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

只见江宁笑着说道:“启禀陛下,如今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刚刚继承将军之位,但德川秀忠并未彻底放权。

显然,刚即位的德川家光想要做出一番成绩,再加上如今倭国大名各自为政,这位第三代幕府将军是想干出一番事业。

既然如此,那不妨便将火器、军械卖给他们。”

听到这话,朱由校顿时急眼了,赶忙开口说道:“江爱卿,你要不要先听听你在说什么?

军械火器可是国之利器,若是卖给倭国,他们发展起来又来侵扰我大明沿海边境,该如何是好?

毕竟倭寇当年对大明沿海边境侵扰已久,如今没收拾他们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江宁闻言笑了笑,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明这几年连年征战,淘汰下来的盔甲军械不在少数,其中光是前些年积压的各种火器就有一大堆。

再加上如今燧发枪研制成功,像之前的火绳枪也可以开始全面淘汰了。

这些东西放在仓库也是吃灰,不如卖给倭国换些银子,总比放在仓库烂掉的好。”

朱由校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一脸正色地说道:“江爱卿,你说的这些朕知道,但当年太祖在位时,曾言倭人,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

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

若是我大明为了些许利益,便将军械火器出售给倭国,难免来日会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

紧接着,在场众人也都劝了起来,要么劝江宁不要在乎这点利益,要么劝他不必在倭国身上下功夫,毕竟大明天朝上国,如今与倭国通商已是给了他们天大的恩赐,至于军械火器,完全没必要售卖。

江宁看着在场一众大佬纷纷劝说,唯独郭允厚坐在那里,眼珠子直溜溜地转,仿佛在琢磨着什么。

二人四目相对时,郭允厚看着江宁嘴角露出一抹坏笑,顿时心中明了,对江宁的这种笑太熟悉了,江侯爷每次露出这种笑容,就有人要倒大霉。

随即,郭允厚赶忙站起身声援江宁。

见郭允厚赞成将火器军械售卖给倭国,朱由校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郭爱卿呀,你能不能别把钱财看得如此之重?”

一众大佬也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但郭允厚的脸皮出了名的没皮没脸,自然不在乎,随后笑着说道:“陛下,江侯爷既然如此信誓旦旦,肯定还有后招,不如听听江侯爷的高见。”

朱由校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江爱卿,你可还有后招?”

江宁闻言点头说道:“回陛下,当然有。”

说罢,转头看着刘文明和毕自严二人,开口问道:“毕尚书、刘尚书,我大明除了与倭国幕府德川家有贸易往来,和其他倭国大名也有不少贸易往来吧?”

二人闻言不明所以,点头称是。

刘文明说道:“江侯爷,确有此事。

虽然幕府的德川家一再明令禁止其他大名与我大明进行贸易,但许多大名仍是不管不顾,主动与我大明贸易。

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原则,下官自然来者不拒,管他哪国人,只要给钱就成。”

毕自严闻言也点了点头,毕竟他们二位没少和倭国人打交道。

江宁笑着说道:“那年后,你们就把德川家光准备从我大明购买火器、军械的消息告诉其他大名,看看他们什么反应。

只要他们不是傻子,都能明白德川家光要准备干什么。”

随着江宁的话音落下,在场众人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好家伙,这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呀!

朱由校随即也笑着说道:“若是如此安排,我大明的军械和火器自然可以卖给倭国。

不过对于数量要进行把控,不能卖得太多。”

江宁闻言也点了点头,称赞道:“陛下言之有理。

除了火器数量,还有弹药,毕竟倭国没有制造火器的技术,他们买了火器、火炮之后,弹药要依靠我大明。

一旦我大明给他们停止提供弹药,到时候火枪就是烧火棍,火炮就是铁疙瘩,屁用没有。”

朱由校满脸笑意地对刘文明和毕自严说道:“两位爱卿,年后你们就按江爱卿说的去办。”

二人赶忙领命。

就在这时,江宁赶忙开口说道:“对了,刘尚书、毕尚书,顺便可以告诉那些倭国大名,买完火器之后,我大明还可以派遣士兵前往倭国,教导他们操练火器。

反正必须让他们打起来,绝对不能闲着。

若是他们手中的钱财不够,可以用港口和矿山进行抵押,若有必要,我大明还可以派遣大军帮助他们作战,当然了,不可能白帮忙,得加钱。”

听着江宁的话,在场一众大佬顿时明白了他的险恶用心,这完全是自产自销的路子,只怕到时候倭国想不乱都不行。

不过倭国越乱,对大明越是有利,毕竟如今大明朝堂上的大佬们,早已尝到了打仗带来的甜头。

别的不说,单是赵率教在缅甸的骚操作,就颠覆了众人的认知。

听说前段时间,老魏还求着江宁给赵率教发公文,让他在缅甸给西山煤矿“进点货”。

朝廷若是能够趁机拿下倭国,除了能霸占当地的矿产资源和出海口,更重要的是倭国的人口,就算杀一半留一半也行,毕竟那可都是免费的劳动力,想想都让人心动。

朱由校更是心情大好。

遥想当年大明开国之初,太祖洪武皇帝派去倭国的使者竟被杀害,老朱震怒,本打算派大军剿灭倭国,却被诚意伯刘伯温以“大明刚立国,北元仍在草原虎视眈眈”为由劝阻。

综合考量后,老朱最终放弃了出兵,否则以老朱的暴脾气,加上手下那帮悍将,倭国恐怕早杀成了不毛之地。

如今,他朱由校却有可能完成太祖未竟之事,这事若成了,史书上好歹也得夸自己两句。

至于江宁,倒没众人那么多想法。

对倭国人,他只剩厌恶。

如今大明事务繁杂,暂时腾不出手收拾它们,却也不能让它们太清闲,得给它们找点事做。

于是江宁便扮演起军火商的角色,就看倭国能乱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人脑子打成狗脑子,把脑浆子都打出来才好。

到时大明之前派人过去接收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