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586章 整顿盐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魏与朱由检得到江宁同意之后,当即带着人马火速赶往离凤阳府最近的五河盐场。

负责控制此处的是江宁的开山大弟子陈子龙,见这两位狠人带兵前来,忙上前行礼。

朱由检与老魏满脸笑意,与陈子龙寒暄几句,便直截了当地让他交出各大盐商派驻五河盐场的打手,以及盐场的盐课大使等官吏。

陈子龙心头掠过一丝不安,但见二人手持江宁手令,只得点头应下,随即命人押来人犯及相关罪证。

出乎意料的是,老魏与朱由检并未即刻处决人犯,反倒先去视察盐场内灶户的生活。

眼见百姓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目光呆滞,不少孩童更是赤身露体、瘦得皮包骨头,眼神之中也是充满麻木一色,一番询问后得知他们的境遇,二人顿时怒火中烧。

朱由检气得双目冒火、面红耳赤,老魏则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当即下令将人犯全部就地处决,也算是给灶户们出口恶气。

临走时,老魏拉着一位年长的老者叹道:“老哥哥,是朝廷对不住你们。

但放心,往后日子定会好起来,朝廷与陛下一定会管到底。”

在众人相送下,二人又火速赶往泗州盐场。

一路所至,血流成河却无一人冤枉。

对此,江宁得知消息后,并未多说什么,这些人本就死有余辜,如今由小老弟朱由检和老魏亲自送他们见阎王,也是仁至义尽了。

与此同时,京城的朱由校收到了江宁与温体仁的联名奏报,得知他们要整顿两淮盐务、向扬州官场及盐商动手,顿时喜上眉梢,得意地对身旁的方正化与傅冠道:“方大伴、傅爱卿,没想到江兄终于要对两淮盐务与扬州盐商动手了!

朕等这一天已经等的太久了。

武宗、世宗两位先帝当年都没能办成的事,如今要在朕手中实现,当真是大快人心!”

方正化笑着忙附和道:“这全赖陛下英明神武,侯爷办事得力。

想来侯爷对付这群宵小,定是手到擒来。”

一旁的傅冠也是一脸正气道:“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打百姓主意好比饮鸩止渴,只会加速王朝覆灭,百姓看似无权无势,实则最不能逼迫,一旦逼急了便会揭竿而起。

至于权贵士绅,只需揪出不法之徒开刀,便可解决不少问题。

扬州盐商富甲天下,若将其连根拔起,国库又能添一大笔收入,不知能救活多少百姓。”

朱由校闻言点头,笑道:“傅爱卿这番话,与江兄的杀富济贫之论,不谋而合。”

他心中暗道:老子从不挣穷鬼的钱,穷鬼能有几个钱,谁有钱老子就抢谁的。

老实的,分他三成还得看老子脸色。

不老实的,九成半归老子,剩下的半成不过暂存他们手里,老子随时会取。

此刻的朱由校只觉豪气满怀。

自仁宣之后,历代大明天子未有过他这么爽的,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朝堂上下铁板一块,不听话的早已被江宁与老魏给嚯嚯了。

他甚至觉得,待江南平定,便可趁机剿灭辽东建奴与塞外蒙古,说不定还能体验一把御驾亲征,成为大明第二个成祖永乐皇帝,将来谥号或许都能得个“祖”字。

想到此处,嘴角露出一抹得意之色。

方正化与傅冠虽觉疑惑,却不敢多问,生怕触怒圣颜。

朱由校自我陶醉片刻之后,当即让方正化传召内阁、八部尚书入宫议事。

不多时,一众大佬火急火燎赶至御书房,见朱由校满面喜色,料定有好事,心头全都松了口气。

毕竟这位天子如今干劲十足、权威日盛,连他们这些老臣都倍感压力,毕竟古往今来,英明君主哪个是好伺候的?

众人行礼完毕,朱由校一如既往给众人赐座,随即说出江宁要整顿两淮盐务、向扬州盐商开刀的消息。

众人听罢,或喜或忧。

首辅孙承宗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才叹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仍需稳妥行事。

两淮盐税积弊已久,直接间接关乎数十万人生计,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乱。

朝廷局势刚有好转,但也经不起大的动荡。”

朱由校心中虽有不悦,却也点了点头,毕竟孙承宗是他的老师,向来以稳重着称,这么说也是合情合理。

这时,袁可立起身道:“启禀陛下,老臣觉得江侯爷与温阁老的提议可行。

正如孙阁老所言,两淮盐务积弊深重。

此前户部郭尚书在京时,老臣曾与他谈及,据其粗略估算,若按实征收,朝廷每年至少可从两淮得盐税一千五百万两,可这些年最多仅得二百三十万两,这还是巡盐御史催了三次的结果。

这是把朝廷当成叫花子发了?

可见盐商贪墨了国库多少银子!

若不趁此时解决,留给后世子孙仍是一大难题。”

他顿了顿,继续道:“正德、嘉靖年间,先帝们想整顿都未能成功,只因缺合适的人接手,损失贸然行动,便会引发扬州盐商集体反抗,进而动荡两淮。

但如今,朝廷有大明工商总会及北方、西南各省商会作后盾,虽然有些风险,但只要运作得当,便能让两淮盐务重焕生机,国库也能增加收入。

至于扬州盐商,早已没有留着的必要了。”

朱由校连连点头,心中深以为然。

如今自己大权在握,又有江宁这个好兄弟和得力干将,若不趁此时整顿两淮盐务、端掉扬州盐商,难道要把难题留给儿子朱铁胆?

他可不敢赌干儿子江太平能有江宁的,本事。

其实朱由校召众人前来,不过是走个过场,顺便商议善后事宜。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大部分人支持袁可立,也有一部分赞同孙承宗的稳妥之论。

最终,朱由校拍板,依江宁与温体仁之议,重定盐纲盐引,核定各省份额,制定盐价交各大商会代售,此前盐引一律作废。

在他看来,江南盐商坑了朝廷这么久,没必要再讲情面,所谓信用破产,解决了扬州盐商便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见天子决心已定,孙承宗只得叹气作罢。

众人仔细商议后,决定即刻派官员与厂卫在各省收集数据,核定份额、盐价,确认江宁与温体仁所报数额。

次日大朝会,朱由校宣布重制盐纲、重定盐引,瞬间引发朝臣热议,却无人敢反对,毕竟奉天殿外,田尔耕带着锦衣卫持杖而立,这个时候谁要是提出反对,怕是当场就得被杖毙了。

上次大明第四届无限制格斗大赛,清流党被杖毙三十余人,领军人物李玄至今卧床不起,徐泽更是让小弟代为受罚,如今已经和老魏成了一类人,在家哭天抢地。

于是在朱由校的威势下,提议全票通过。

朱由校随即颁旨昭告天下,此前盐引全部作废,重制盐纲共五十纲,每纲仍为二十万引,每引四百斤,废除小引,仅留大引。

由大明工商总会、户部、税务部牵头定价定额,盐引以竞拍方式由各大商会竞标,每省至少三家,朝廷让出部分利润,商会须按官价从灶户手中收盐,售卖权十年一期,到期重竞,不得在本省连续竞标。

同时,朱由校派内阁次辅袁可立携带圣旨前往凤阳府,协助江宁督办两淮盐务。

众人见状,皆感天子整顿盐务与扬州盐商的决心之重,江宁本就有老魏、朱由检、温体仁协助,如今又添一位内阁重臣,谁敢再为扬州盐商说话,怕是活的不耐烦了?

袁可立手持圣旨,在锦衣卫许显纯护送下沿运河火速南下,心中干劲十足。

在他看来,江宁虽得天子信任却终究年轻,温体仁才高八斗却行事偏激,处理两淮盐务这等大事,还得他这老家伙出马才稳妥。

另一边,钱正秋召见各大商会主事人,告知朝廷有意让他们代卖各省食盐,众人激动不已。

他们明白朝廷是要用他们来取代扬州盐商,却也明白食盐乃刚需,朝廷肯定会让出一部分利润,足以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何况一省份额由三家分占,简直是天降富贵。

其中秦商秦有德、豫商林少风尤为兴奋,暗道跟着朝廷果然有肉吃,这等官盐专卖之权,以前想都不敢想,毕竟扬州盐商天下闻名,朝廷都得看他们脸色。

众人当即一合计,决定向朝廷表忠心,各以助饷名义捐银一百万银元。

毕竟朝廷除了扶持北方、西南商会,肯定也会重新扶持一些南方商会,自己若不及时表忠心,说不定机会就落了别人手里。

钱正秋见状满意点头,却仍一脸严肃告诫道:“此事是朝廷对诸位的信任,但诸位也得记住扬州盐商的教训,莫要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搭上全家性命。”

众人赶忙点头称是,秦有德与林少风更是保证:“我等能有今日,全赖朝廷提携,绝不会学扬州盐商坑害朝廷与百姓,定当守法经营,按照官价收盐售盐。”

钱正秋告辞后,各大商会火速派人回京师报信,催促总部赶快捐钱,生怕错失良机。

随即,钱正秋将各大商会的态度上报江宁,江宁赞许道:“正秋办得好,回京之后本侯为你请功。”

钱正秋笑道:“皆赖侯爷提携,卑职不敢居功,只盼早日处置了扬州那些丧尽天良之辈。”

此时钱正秋心中十分畅快,当年家族因扬州盐商蒙冤,如今总算能报仇雪恨。

更重要的是,他已成功带领钱家转型,右商转政了,在将大明皇家商会最后半成股份分开售卖给徽商同乡,自己也从原始股东变打工者了,虽然赚得少,却安全了许多。

如今自己身兼工商总会与大明皇家商会会长,只要替朝廷平衡各大商会、完成任务,将来卸任也能全身而退,还能为子孙挣下富贵前程。

有江宁照顾,只要自己不糊涂,这辈子稳了。

与此同时,江宁收到朱由检的亲笔信,得知各盐场灶户生活依旧困苦,当即下令郭允厚从查抄款项中调拨补贴,改善灶户生活,并着手制定相关福利政策。

毕竟灶户与普通百姓不同,百姓种地他们制盐,所以一些新政他们无法享受,但朝廷也不能放任不管。

郭允厚接令后,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知一众灶户。

众人听闻朝廷要为他们制定新政,个个激动不已,感动得热泪盈眶,当牛做马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