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县丞、赵主簿和宋典史闻言,纷纷抬头看向说话严肃且认真的陈延。

有些诧异。

不是,这位原来真的是来此干实事的吗!?

不怪他们震惊,在枣林县待了那么些年,来此的县令也有好几茬了,谁来都是一副萎靡不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思度过这三年的任职时间的。

只有眼前这一位,一来便表明了自己来此是准备干正经事儿的。

不怪他们震惊呀!

三人心思各异,都在想着,这到底是真的还是一时兴起。

陈延将几人的神色纳入眼底,想什么,他自然能够猜到一些的。

不过现在光是嘴上证明些什么,没有意义,时日一长,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是最好的。

“下官明白,县令大人有事儿但请吩咐!”

话说,三人虽然心里面存疑,但是此时该表态的还是的表态。

毕竟这位不止看着并不是什么软性子,就是他身后的背景,也让他们不得不顺从讨好一些,没办法,这不是没骨气,这是从心,识时务者为俊杰。

陈延不管几人怎么想的,反正只要将自己布置的任务完成就行,其他的,他管不那么多。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陈延陷入了极度忙碌之中。

开始了县衙大整改。

杨县丞和赵主薄以及宋典史这边是最先要求被整改的。

县丞是正八品的官职,是协助知县管理粮马、户籍、征税、河防等,也是知县的左膀右臂。

若知县缺位,是可暂代其职的。

杨县丞是举人身份,自然也是有其抱负的。

这个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在那日和三人说完自己来此的目的后,陈延便将杨县丞单独留下来谈了许久。

县衙众人都知道,不知道陈县令到底和杨县丞谈了多久,但是从后面陈县令不管做什么,杨县丞都一律支持赞成的态度上来看,杨县丞和陈县令当时定然是谈得极其相投的。

主簿正九品,负责分管文书、档案、户籍、仓库等事务,地位次于县丞。

是个秀才,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不是个刺头,最主要的是他和杨县丞关系很好。

两人的想法都差不多,所以,陈延几乎没有怎么摆出官架子,这人便听话了。

典史是没有品级的,负责县署治安、缉捕盗贼,兼管监狱,是县衙常见的属官。

宋典史是曾经因为家庭原因选择退役的低级军官,读过书,常见的文书事务等处理完全不在话下。

最主要的是,他本身就是枣林县的人,对于枣林县很是熟悉,所以当初来县衙应聘时,很容易就应聘上了。

陈延了解了一番,这人怎么说呢?

嗯,很是摆烂。

当然,他也被陈延单独叫去谈了一番话。

还被布置了一系列的任务。

处理完上首这一切,陈延便迅速召见了六房书吏和其他专职吏员以及皂役、差役、杂役们。

这些衙门的基层人员也是很重要的职位,陈延必须将这一切全部整改了,之后才好进行接下来的事情。

六房书吏,是对应中央六部,是县衙的核心行政部门,每房设 “典吏”也就是负责人一名,下辖若干 “书吏”“攒典”。

而其他专职吏员中,承发房则是收发、传递公文,协调六房事务,架阁库:保管县衙档案、文书的,至于儒学教谕、训导,他们虽属 “学官”,但归县衙管辖,负责县学教育(教谕为正八品,训导从八品,协助教谕)。

皂役其实就是衙门内的勤务人员,皂隶、门子、马夫、轿夫等,

差役就是外出执行任务的人,捕役(捕快)、快手、驿卒、粮差。

杂役也就是基层服务人员,比如仵作、仓夫、库夫等。

陈延将人全部叫齐后,认了个脸熟,当然,也将各人简单的了解了一遍。

将自己制定的规矩说了一遍,众人表面上看着倒是非常服从,没什么别的心思,答应得好好的,陈延心里还算是满意。

“规矩本官已经说清楚了,若是有人胆敢破坏,本官就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了,希望诸位能够遵从。”

陈延面色严肃的站在上首,语气淡淡的,但是底下众人没有谁会以为这位年轻的县令是在说笑。

这位县令的背景他们这段时间早就打听清楚了,端看杨县丞和赵主薄都那般服从,他们这些小虾米哪里敢不听从啊。

“是,大人!”

……

用几日的时间,将县衙内部的事情处理了一番,该看得账本和案子都看了一些,陈延便打算出去微服私访,了解了解枣林县如今的实际情况。

毕竟没有什么比自己亲眼去看去观察更加令人信服的了。

枣林县,顾名思义,枣树最多,且相较于别的地儿,常年都是缺水的状态,属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粮食作物等想要将产量提上来,是非常难的,二十年前,听说还闹了好大一场旱灾,死了不少人。

一部分人早就因为当年的旱灾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了,留下的,一些是有幸活下来的,一些是后来逃荒出去又折回来的百姓。

不过,才生出这般心思,想要出去看看情况,便发生了一件事。

陈延照旧在衙门上值,处理着之前遗留的一些案子。

门便被敲响了。

陈延头都没抬,“进来。”

就见宋典史匆匆忙忙的进来,一来就说道:

“大人,不好了!”

听到这话,陈延眉心就是一跳。

他猛地抬头看向宋典史。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