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诗华也是满眼笑意的看着帅气的易中河。

虽然他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宁诗华也知道易中河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现在这个年代的人,可没有后世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认准一个人,就是一人,也没有现场加彩礼的情况。

易中河很轻松的就把宁诗华接了出来。

宁家的亲朋好友搬着宁诗华的嫁妆朝外走。

现在的嫁妆也简单,就是几床被子,脸盆暖壶之类的东西。

就是这几床被子,都够让围观的人羡慕不已。

计划经济可不是说着玩的,什么都是规定死的,普通家庭,两年的棉花票都不够做一床被子的。

更何况宁家陪嫁了四床被子,这就能看出来宁家得花费多大的代价。

在宁家的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宁诗华的嫁妆被绑在几人的自行车上。

在宁诗远点燃鞭炮以后,易中河就带着宁诗华回95号院。

一路上的行人看到这个接亲队伍的时候,无一不是感慨,这家嫁女儿是真舍得。

易中海安排的刘海中家的老二刘光天放炮。

当刘光天见易中河骑着自行车带着新娘子回来的时候,刘光天飞快的点燃鞭炮引线,然后跟着自行车朝95号院跑去。

一边跑还一边喊着,“一大爷,中河叔带着婶子回来了,一大爷,中河叔带着婶子回来了..........”

院里的易中海听到鞭炮的声音和刘光天的喊声都聚集在门口。

易中河把车子停在大门口,牵着宁诗华的手,对站在大门口的易中海两口子,说道:“哥,嫂子,我把诗华接过来了。”

易中海激动的无与伦比,满脸都兴奋的通红,一个劲的说好。

吕翠莲连忙让两个人进院。

对于易中海两口子来说,易中河结婚,不仅是兄弟结婚,更像是儿子结婚。

易中海能看到易中河结婚,代表着易家的延续,更别提自己的养老了。

易中河两人个新人在朋友邻居工友的拥簇下来到中院。

这个年代的婚礼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变革的缩影,既体现了婚姻自由、集体主义的新风尚,又保留了传统习俗的仪式感。

婚礼形式简朴而不失庄重,,流程中融入革命元素,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婚礼依然承载着家庭与社会的祝福。

易中海经常帮院里的住户张罗婚礼,所以对于这些都是轻车熟路。

易中河的婚礼也是随大流,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东西。

易中河的婚礼是由肉联厂的厂长赵德阳主持并且充当证婚人。

结婚的仪式相对后世来说,简单了很多,先是领导讲话,也就是赵德阳讲话。

接着就是新人讲述革命婚史,这个易中河可就擅长了,不过易中河也没有多少什么,主要是感谢国家,感谢组织。

这话听的周围的领导和干部纷纷点头,特别是街道办过来参加婚礼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易中河同志的觉悟高。

紧接着就是朝领袖像鞠躬,体现对领袖的敬仰,这是替代了传统的拜堂。

最后大家一起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这就是这个年代婚礼的特色,大家一起唱红歌。

虽然易中河觉得,谁家婚礼上唱团结就是力量,好感的婚礼弄的跟部队里连队拉歌一样。

不过现在就是这个传统,易中河虽然心里嘀咕,但是也是选择从众。

既然唱都唱了,那就放开吧。

所以易中河就扯着嗓子嚎,虽然五音不全,但是调门高啊。

来的宾客听了易中河的歌,都快憋不住了,你说你唱的难听也就算了,还喊的这么大声。

易中河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唱完,赵德阳宣布婚礼结束。

易中河送宁诗华回了后院。

正月的京城,外面可不暖和,但是易中河屋里倒是不冷,易中河一早就把屋里的炕给烧热了,就怕今天接媳妇回来以后,冻着宁诗华。

“诗华,吃饭还得等一会呢,我得出去招呼客人,这屋里我留了不少好吃的,都在柜子里,你先吃点垫吧垫吧,我估摸着早上你应该也没吃啥东西。”

易中河说完打开旁边的柜子,里面放的都是各种吃的,有糕点,巧克力,糖果,水果罐头,肉罐头。

宁诗华点了点头,“中河,你出去招呼客人吧,哥一个人不定能忙的过来,你就别管我了,我这么大的人,还能饿着不成。”

宁诗华从柜子里拿出几块巧克力,撕开包装塞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