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捷的消息如同疾风般传至大荆都城鹿中时,整个城市瞬间沸腾起来。
百姓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神情;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在谈论着这场伟大的胜利。
在宏伟壮丽的宫殿之中,荆武公张邺正端坐在龙椅之上,处理着日常政务。
突然,一名传令兵匆匆闯入大殿,单膝跪地,激动地高声禀报:“君上!大喜啊!崤谷关传来捷报,我军大获全胜!”
张邺听闻此言,猛地从座位上站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急切问道:“快详细说来!”
传令兵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回君上,三位大将军肖导成、陈实、南霸率军作战英勇无比,不仅一举消灭了雁国百万有生力量,更是乘胜追击,挺进了崤谷关,如今已攻入雁国境内!”
张邺听后,仰天大笑:“好!好!此乃上天佑我大荆也!”
他背负双手,在殿中踱步几圈,随后转身对身旁的丞相白驹异白老说道:“白老以为如何?”
白老微微躬身行礼,神色庄重地说:“君上,此战意义非凡,乃是我大荆开疆拓土、威震诸侯之良机。如今我军势如破竹,应趁热打铁,进一步造势。”
张邺点头赞同:“正合孤意。”
这时,御史大夫崔钰也出列奏道:“君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昭告天下,揭露雁国曾灭大乾天子之恶行,师出有名,方能凝聚人心,使各国响应我军号召。”
张邺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得有理,那便依卿所言。”
次日清晨,张邺召集文武百官于朝堂之上,共同商议向天下发布共击雁国的檄文一事。
大殿内气氛严肃庄重,众臣分列两侧,屏息凝神等待张邺示下。
张邺环视四周后开口道:“诸卿,今日聚于此,是为商讨一件大事。如今我军于崤谷关取得大胜,然雁国素行不端,昔年以臣克上之名行侵略之实,灭大乾王朝,此等暴虐行径人神共愤。
吾欲以此为契机,颁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
户部尚书汪宇率先站出来发言:“君上圣明!只是这粮草辎重的供应需得提前筹备妥当。若各国联军云集,消耗必巨,不可不慎啊。”
张邺微微颔首:“汪卿所言极是,此事交由你部负责筹划。”
兵部尚书李轩接着说道:“君上,军事行动亦要周密部署。各路人马如何协同作战、行军路线怎样规划等诸多事宜皆需细细斟酌。”
张邺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李卿乃军事奇才,这些细节就劳烦你多费心了。”
工部尚书商子衍拱手道:“君上,若要长期征战,兵器甲胄等物资的生产更新也至关重要。臣愿督造更精良的武器,确保我军装备优于敌军。”
张邺笑道:“甚好,有卿把关,孤放心。”
此时,丞相白驹异白老轻抚长须缓缓说道:“君上,这檄文的内容至关重要。既要痛斥雁国之罪恶,又要彰显我大荆之正义,措辞须得恰到好处。”
张邺点头称是:“还请相国亲自执笔。”
白老躬身应诺:“臣遵旨。”
退朝之后,白驹异白老来到书房,铺开宣纸,蘸墨提笔开始构思檄文内容。
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
窗外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专注的脸上,映出斑驳光影。
一旁侍立的幕僚忍不住轻声问道:“相国大人,这檄文当如何着手?”
白老停下手中之笔解释道:“首段先述雁国灭大乾之事,言其悖逆天道、罔顾伦理;继而列举其历年来侵犯他国之劣迹,以证其狼子野心;再阐明我大荆兴师问罪乃替天行道之举;最后呼吁各国摒弃前嫌,携手抗敌。”
幕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布局。”
经过数日精心撰写与修改,一篇气势磅礴、义正言辞的檄文终于完成。
其中写道:“夫雁国者,虎狼之邦也!昔以臣凌君,篡逆乾坤,致大乾倾覆,生灵涂炭。观其往昔所为,侵扰邻境,掠杀无辜,罪恶滔天……今我大荆秉天地正义,举兵讨之,望诸君侯深明大义,同襄盛举……”
张邺看过后抚掌称赞:“妙哉!此文定能激起天下共鸣。”
随即命人将檄文誊抄多份,派快马送往各国。
檄文传出后,各国反应不一。
云国云王齐盘阅毕檄文后拍案而起:“好个雁国,竟做出这般禽畜不如之事!吾当即起兵响应!”
公子辛也道:“吾叔荆武公举大义灭雁,此乃为正义之举!君父,我云国自然不应落于后,儿臣以为当以举兵攻雁之中州。”
齐盘笑声“善!”
中州之地,本来各诸侯都在此占有疆域,云国又与荆国联盟,率先对雁出兵,自然顺理成章。
不过,云国也不傻,断然不会出兵去帮助荆国攻占雁国本土,转而盯上了中州之地。
同样如此想法不在少数!
昌国大臣们经过商议也认为时机已到:“此时不随大荆之后讨伐雁国更待何时?”
坤国虽稍显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加入联盟:“既已至此,若不从大势恐招祸端。”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立即表态支持。
寒骊公书单收到檄文后冷笑一声:“哼,不过是想借机扩张罢了。”却全然忘记了,他攻离国,是荆国帮他钳制雁国的。
公子书余却不以为意,道:“君父,荆国助我寒国攻离,此为盟义,我寒国应当应盟义之举。”
臣子温良却不同意,道:“君上,我寒国刚刚经历一场战争,虽吞并了离国,但尚不稳定,不足以响应荆国攻雁”
寒骊公最终虽未明确反对,却也按兵不动观望局势发展。
川国、顺国等小国则因实力薄弱而心存顾虑:“万一战事不利该如何自处?”
面对种种不同态度,张邺并不着急。
他对众臣说:“凡事皆有先后缓急之分,且让他们先去思量一番也好。”
果然没过多久,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表明立场支持大荆,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国家也开始动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