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穿过几道安全门,李明远来到了404基地最机密的区域之一——电子实验室。这里是\"长风\"导弹的\"大脑\"——导航计算机系统的诞生地。

实验室内,数十名电子工程师正在紧张工作。与外界想象的高科技实验室不同,这里的设备看起来有些粗糙甚至原始。但李明远知道,在这些看似简陋的仪器背后,是他带来的远超时代的电子技术。

\"李总工!\"王博士看到李明远,立刻迎了上来,\"太好了,您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刚刚完成了地形匹配算法模块的测试!\"

李明远快步走到中央工作台前,那里摆放着一台半人高的设备——这就是\"长风之眼\"导航计算机原型。相比真正的导弹搭载版本,这台原型机要大得多,但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专用计算机之一。

\"测试结果如何?\"李明远直奔主题。

王博士兴奋地打开测试数据:\"非常成功!我们按照您的设计,将预先存储的地形数据与模拟雷达高度计输入进行实时比对,系统能够在5秒内完成位置修正计算,精度误差小于50米!\"

李明远点点头,这个结果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在没有GpS卫星导航的年代,这种精度已经是极限了。事实上,这种地形匹配导航技术,在他原本的时代直到七十年代才真正成熟。

\"逻辑通了,这是关键,\"李明远说,\"接下来测试抗干扰性能。模拟各种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导航精度变化。\"

\"已经安排好了,\"王博士指向另一侧的设备,\"我们设计了一套电磁干扰发生器,可以模拟从简单的自然干扰到复杂的定向电子战干扰。测试将在明天开始。\"

李明远走到计算机主机前,打开机箱盖,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电路板和元件。这些电路看似杂乱,实际上是他根据后世集成电路的原理,结合当代可用材料设计的半集成系统。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微处理器,但已经远超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

\"存储单元扩容了吗?\"李明远问道,\"我们需要存储更多的地形数据,特别是关键目标周围地区的高精度数据。\"

\"已经按您的要求扩容到128Kb,\"王博士回答,\"虽然这个容量令人咋舌,但我们用了您设计的多层磁存储技术,成功实现了。\"

李明远满意地点点头。128Kb的存储容量在这个年代简直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存储地形数据和导航算法来说,依然捉襟见肘。不过,通过他带来的数据压缩技术和优化算法,已经足够支持\"长风\"导弹的基本任务了。

\"继续优化代码,\"李明远下令,\"每节省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就能多存储一块地形数据,就能提高导航精度。\"

\"明白,李总工,\"王博士郑重地点头,\"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李明远最后看了一眼那台嗡嗡作响的导航计算机原型,心中充满了自豪。这台机器,凝聚了两个时代的智慧,将成为\"长风\"导弹穿越重重防御,精确打击目标的关键。

……

离开电子实验室,李明远走向基地另一侧的材料锻造车间。远远地,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和金属撞击声。

推开厚重的防护门,热浪扑面而来。锻造车间内温度高达50多度,工人们赤裸着上身,汗水如雨下。车间中央,一台庞大的万吨水压机正在运作,几名工人配合着,将一块炽热的金属锭送入模具。

\"压力上升到800吨...900吨...1000吨!\"操作员大声喊道。

伴随着一声巨响,水压机完成了一次冲压。当模具打开时,一个闪着金属光泽的涡轮盘毛坯展现在众人面前。

\"李总工来了!\"有人注意到李明远,喊了一声。

车间主任马上迎上来:\"李总工,您来得正好!我们正在锻造第五批涡轮盘,使用的是您配方的新型高温合金。\"

李明远点点头,走近检查那个刚出炉的涡轮盘毛坯。这种特殊合金是他根据后世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知识,结合当前可用元素研发的。它能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保持强度,是\"风暴之心\"发动机的关键材料。

\"锻造质量如何?\"他问道。

\"非常好!\"材料工程师兴奋地回答,\"我们已经完成了前四批的测试,金相组织完美,高温强度超出预期20%!这批应该会更好,因为我们优化了锻造工艺。\"

李明远仔细观察着涡轮盘表面,满意地点点头:\"送去做无损检测,确保内部没有缺陷。然后加急加工,'风暴之心'的批量生产需要这批涡轮盘。\"

\"明白!\"车间主任立刻安排人手。

李明远环顾四周,锻造车间内火光冲天,工人们挥汗如雨,却干劲十足。这里生产的不仅有发动机部件,还有导弹机身的关键结构件、控制面和其他高强度部件。每一件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因为在\"长风\"导弹的极端工作环境中,任何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辛苦了,同志们,\"李明远向工人们致意,\"你们锻造的每一个零件,都是龙国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在这个封闭的军事基地里,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参与的具体是什么项目,但都明白这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

李明远的最后一站是总装车间。这是404基地最大的单体建筑,内部空间足以容纳几个篮球场。相比其他区域的忙碌喧嚣,总装车间目前相对安静,因为\"长风\"导弹的各个分系统还在最后的测试阶段,距离正式总装还有一段时间。

但今天,有一项重要的预演在这里进行——导弹各主要段的对接测试。

李明远站在高处的观察平台上,俯瞰着下方的操作。三个巨大的圆柱形结构——推进段、制导段和载荷段接口——被分别安装在特制的支架上。工程师们正在使用激光准直仪,仔细测量每个接口的尺寸和位置。

\"对接准备就绪,\"总装主管报告,\"激光准直完成,偏差在0.02毫米以内,符合标准。\"

李明远点点头:\"开始对接演练。\"

随着他的命令,巨大的吊车缓缓启动,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推进段。车间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这一关键操作。推进段与制导段之间的接口必须完美吻合,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导弹在飞行中结构失效。

\"距离5厘米...3厘米...1厘米...\"操作员紧张地报告着。

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两个段完美对接。接口处的锁紧机构自动啮合,将两个段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对接成功!\"总装主管兴奋地宣布,\"所有参数正常,接口压力分布均匀,密封性良好!\"

李明远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接下来,载荷段接口也顺利与制导段对接。三个主要段连接在一起后,\"长风\"导弹的雏形第一次展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这只是一个结构模型,没有内部设备和系统,但它的外形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修长而优雅的弹身,锐利的前端,流线型的气动外形,展现出一种冷酷而致命的美感。

\"它看起来...太美了,\"总装主管忍不住感叹。

李明远静静地站在那里,注视着这个由他设计、在他带领下一点点变为现实的战略武器。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知道\"长风\"导弹在原本历史上要到几十年后才会出现。但在这个平行世界里,龙国将提前获得这种改变战略格局的武器。

\"三周后开始正式总装,\"他下令,\"确保所有分系统按时交付,质量必须万无一失。\"

\"是,李总工!\"总装主管敬了个礼,\"我们一定不负重托!\"

……

一天的巡视结束,李明远回到中央控制室,查看各个部门提交的最新进度报告。从推进系统到制导系统,从结构测试到材料验证,\"长风\"计划的各个环节都在稳步推进,有些甚至超前于计划。

\"今天的发动机测试结果出来了,\"张部长递上一份报告,\"连续运行2小时,所有参数稳定,推重比维持在8.7:1,没有任何异常。郑教授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发动机。\"

李明远点点头,翻阅着报告:\"通知郑教授,准备进行批量生产的准备工作。第一批10台发动机,用于导弹系统集成和飞行测试。\"

\"已经安排了,\"张部长回答,\"另外,制导系统的地形匹配测试也非常成功,王博士非常兴奋。材料和结构部分同样进展顺利。按照目前的进度,我们有望比原计划提前完成首枚样弹的总装。\"

李明远走到巨大的进度图前,那上面详细标注了\"长风\"计划的每一个里程碑和时间节点。他拿起红笔,在\"首次飞行测试\"的日期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向前移动了两个月。

\"告诉所有部门,我们将首飞时间提前两个月,\"他坚定地说,\"有困难也要克服,必须按新计划执行。\"

张部长有些担忧:\"这会不会太冒险了?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研制这种复杂的战略武器。\"

李明远转过身,眼神锐利:\"冒险?张部长,真正的冒险是让龙国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中没有自保之力。我们的对手已经嗅到了风声,正在全力追赶。时间,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他走到窗前,望着灯火通明的制造车间:\"星条国和北极熊国的卫星上天了?很好,让他们再高兴几天。我们的'长风',才是真正能守护国门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