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乱世边军一小卒 > 第588章 三个条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府卧房内,杨岩依旧“虚弱”地躺着,呼吸“微弱”。

听到外面传来“陛下驾到”的喧哗和密集的脚步声,他紧闭的眼皮下,眼球微微转动,嘴角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

李金刚在李元和冯亮的搀扶下,径直走入卧房,带来一股森严的皇家气度。

李娟连忙跪迎。

“杨兄弟,朕来看你了。”

李金刚走到床边,看着床上“憔悴”的杨岩,尽量让语气显得平和关切。

他以臣子相称,而以当初兄弟相称,可见其态度。

杨岩“艰难”地睁开眼,露出“茫然”之色,随即挣扎着要起身,声音“沙哑”颤抖:

“臣……臣不知陛下驾临……死罪……臣抱恙在身,未能……”

动作迟缓,显得十分吃力。

李金刚连忙按住他的肩膀:“你有病在身,不必多礼,安心躺着。”

他顿了顿,看着杨岩“苍白”的脸,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

“兄弟可知河北战事?马宗亮大败,十四万大军溃散,兀术铁骑不日便可南下。国难当头,朕……需要你啊!望兄弟以国事为重,勉力为之!”

杨岩“艰难”地喘了口气,摇头道:“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

“然臣戴罪之身,恐难服众,且久疏战阵,精力衰颓,实恐……误了陛下大事,铸成大错……”

“朝中良将如云,冯相智计百出,定有……退敌良策,臣……实不敢当此重任……”

冯亮在一旁听得心中暗骂“老滑头”,却不得不挤出忧国忧民的表情,上前劝道:

“杨相过谦了!满朝文武,谁不知杨相文武全才,韬略深远,尤善守御,正是应对当前危局的不二人选!”

“往日些许误会,陛下早已释怀。如今社稷倾危,江山板荡,正需杨相这般柱石之臣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啊!”

“还望杨相以天下苍生为念,摒弃个人得失,勇担重任!”

李元也上前一步,言辞恳切:“杨相!我知道您心中有气,有委屈。但如今能救大奉、能助皇兄的,唯有您了!”

“请您看在天下百姓,看在我母后(杨岩丈母娘)的份上,出山吧!大奉不能没有您!”

李金刚见杨岩依旧“推脱”,心中焦急如火,但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将姿态放到最低,几乎是带着一丝哀恳说道:

“算朕……算老哥我求你了!以往若有不是之处,皆是朕之过!”

“朕向你赔罪!这大奉的江山,需要你来撑住!只要你肯出战,一切条件,只要朕能做到,无有不允!”

话说到这个份上,帝王之尊几乎是在哀求臣子。

杨岩知道火候已到,再拿捏下去恐生变故。

他这才“挣扎”着,在李娟的“搀扶”下半坐起来,靠在床头,看着李金刚,浑浊的眼神渐渐凝聚起一丝锐利的光彩。

“陛下既然信得过臣,臣……纵是肝脑涂地,亦不敢再推辞!”他声音依旧“沙哑”,却带上了一股决绝。

李金刚、李元、冯亮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长舒一口气。

但杨岩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无比严肃,甚至带着一丝凛然:

“然而,陛下,兀术新胜,气势正炽,我军新败,士气低迷。”

“欲破强敌,非仅凭一腔忠勇可成。若欲臣接此重任,臣有三请,若陛下允准,臣方敢受此节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爱卿但说无妨!朕皆准之!”李金刚毫不犹豫。

杨岩伸出第一根手指,语速缓慢而清晰:

“其一,请陛下立刻以八百里加急,严令赵暮云,命其即刻率兵出大行山,攻打幽州,牵制兀术后方!”

“此乃围魏救赵,若成,可迫使兀术分兵,缓解我正面压力。但赵暮云此人,枭雄之姿,未必遵令。”

“故,若其接旨后十日之内按兵不动,或虚与委蛇,则请陛下立刻下旨,命河北所有残余兵马,放弃相、魏、卫等州,全部南撤至大河南岸,凭河固守!”

“绝不可再与兀术在河北平原鏖战,徒耗兵力!”

这一条,既是在找外援,也是在试探赵暮云,更是在规划最坏的退路,思路清晰,老成谋国。

李金刚略一沉吟,看向冯亮。

冯亮微微点头,表示此计可行,至少能逼赵暮云表态,也能为朝廷争取布防时间。

“可!朕即刻下旨!就依爱卿之言!”

杨岩伸出第二根手指,目光灼灼:

“其二,请陛下授予臣全权指挥京畿及河北战事之权!京营十万兵马,需尽数归臣调遣,一应将领任免、军略部署、粮草调配,皆由臣独断,任何人——包括朝廷使者——不得干涉!”

“此外,请陛下速召马宗亮、牛德胜回京述职,前线战事,无论二人状态如何,皆交由臣一人统筹决断!”

这就是要绝对的不受掣肘的兵权,并且将可能掣肘的败军之将调离前线,避免令出多门。

李金刚此刻也顾不得什么制衡之道了,只要能挡住兀术,什么都可以答应。

“准!朕赐你天子剑,总揽北方军事,辖制诸将,若有不服调遣、阳奉阴违者,无论品阶,先斩后奏!马宗亮、牛德胜,朕即刻下诏召回!”

杨岩深吸一口气,伸出第三根手指,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冰冷的杀意:

“其三,此乃密议,关乎国本,请陛下屏退左右,并恕臣直言!”

李金刚眼神一凝,挥手让内侍和大部分侍卫退下,只留李元、冯亮和两名绝对心腹侍卫在场。

杨岩这才缓缓道:“请陛下密令剑南道节度使杨超,暗中向西京方向输送精良兵甲器械,特别是攻坚所需之重弩、云梯、火药,囤积于边境要地,并令其加紧备战。”

“待臣在北线击退兀术,稳住阵脚之后,大军需立刻掉头向西,以雷霆之势,扑灭小晋王胤稷,收复西京!”

此言一出,李金刚、李元乃至老谋深算的冯亮都倒吸一口凉气,脸上露出惊容。

他们没想到,杨岩在筹划应对北狄这燃眉之急的同时,竟然已经在考虑对付西京,而且如此决绝!

杨岩目光如刀,继续剖析,声音沉冷:

“陛下!兀术乃豺狼,所求者,无非人口财帛,掠边自肥,其势虽凶,然难以久踞中原。”

“而赵暮云、胤稷,方是心腹之患!赵暮云坐拥强兵,占据河东、关内和陇右,窥伺神器,其志非小。”

“胤稷虽稚子,却有大胤皇帝在手,则后患无穷!”

“他们肯定是要夺回我大奉的江山社稷!北狄之患,尚在肌肤;此二人之患,深入骨髓!”

“若不趁其尚未完全坐大,与北狄形成呼应之势前,先行铲除,待我大军与兀术拼得两败俱伤,彼等趁虚而入,则我大奉真将腹背受敌,国祚危矣!”

“欲求江山永固,必须先下手为强,扫平内患!此乃釜底抽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