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来转转不是任性。一方面是真的想出来走走,毕竟待在医院里太无聊;另一方面也想试试加快治疗进度 —— 我实在待得烦了,总觉得进度太慢。
和董姝予出了医院后并没走太远。
因为董姝予太过小心翼翼了,眼神充满紧张。我以为她会兴奋的,见她这样我只能心生无奈,告诉她:“没事的,咱们出来做什么,包括刚才我对你说的话都可以告诉刘医生!”
董姝予立马摇头,轻声说:“我听你的!”
我笑了笑,解释:“我没开玩笑,是真觉得你可以说。刚才那些话我直接跟刘医生说不好。而且,你不觉得让医生了解我的真实状态对我有帮助吗?”
她愣住了,下意识回头看了看慢慢跟在身后的我爸,抿了抿嘴,再次无奈道:“我是不是很笨?总感觉...自己好像一个...怎么说呢...”
我挑眉,问道:“猪队友?”
董姝予脸上露出羞恼,伸手就要掐我,可刚抬起来又悻悻放下 —— 她显然意识到我爸在后面跟着。她脸上透着郁闷,嘴上轻声嘟囔着什么,不知道是不是骂我。
我脸上带着笑意,但心里有点无奈。能察觉到药物似乎还在影响我的感觉。现在跟打完镇静剂不一样,能调动支配情绪,但很淡。现在出来也是理智告诉我该出来,实际心里是觉得无聊的。
包括那句“猪队友”也一样。正常逗她的时候,我心里会有笑意,也会期待她的反应,但现在就像正常说话那样,内心没什么太多反应。
我能清晰意识到自己不该出来太久,甚至能知道自己又在使用策略......
......
第二天,刘医生找我单独聊了一次。
他少见地踌躇了。
斟酌了半晌,才跟我说,昨天的情况董姝予已经告诉他了。他有点无奈,然后分析我目前的状态。
首先他明确,我现在的恢复程度超过他的预期。他甚至提到,沙盘治疗按原计划本应在我接受治疗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后才进行。这次能在一周后就尝试,正是因为评估认为我当前的状态超乎预期。
接着他告诉我,现在我使用的药物是SSRIs,效果同样超出预期。因为其他人通常需要两周左右起效,甚至需要四周,所以他一直在评估我的状态是否存在“高功能代偿”或是“假性好转”。
然后他详细跟我解释了十一假期最后那次心理评估显示全面好转、仅存焦虑项的原因。
他举例说明——专业的心理医生都不会自己给自己做心理评估。
因为人类普遍存在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合理化。心理医生在自我评估时无疑会扭曲认知,导致回答量表问题时无法做到真正的诚实和客观。而我在做第三次评估时就存在这个问题。
他指出,虽然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强,那次评估时,我也在无意识地扭曲认知。
因此他现在需要经过详细评定才敢确认。毕竟我一直在尝试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病理化解读,在他看来已经非常深刻,这种情况会导致我不停地将自身状况合理化。所以我认为的“好转”,可能是潜意识制造的假象!
他最后坦言,这些内容通常不会直接告知患者,但考虑到我的认知特点,不告诉我反而会引发过度猜疑,进而影响治疗。然后直言此前都已与我父母沟通过。他一直在尝试调整治疗进度,让我别着急。
说完后,刘医生和我父母商议了一下,测量了我各项身体数据后,尝试开始提升治疗进度。
但我自认为没问题的回答,在刘医生那似乎极度不理想——因为我发觉他开始对我进行生理指标实时检测了。
董姝予则再次成为我的突破口。在我的追问下,她被我逼得说出了刘医生认为我目前属于‘智力性防御’的判断。她显得很担忧,似乎也不太理解,还磕磕巴巴地劝说我按照医生说的做。
我不理解,但理智告诉我不对劲,于是我跟刘医生坦诚地聊了一次。
我直白地告诉他,希望他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我究竟哪里有问题。
刘医生听罢哭笑不得,思索了半晌,带着笑意再次把我父母和董姝予召集到一起。
这次,他带着调侃说他们中间出了个“小叛徒”,但这个小叛徒反而提前证明目前的治疗方案不可行。他决定推翻前面的方案,考虑对我进行暴露疗法......
董姝予显然很郁闷还沮丧,但刘医生反而安慰她,说还好有她这个举动,要不然必然要浪费不少时间。
这时候,距离我离开校园已经过了十天。我本以为刘医生说过推翻前面的方案、换成什么暴露疗法后会立刻执行,哪知道并没有,反而又拖了一个礼拜。
在这一个礼拜中:
我建议老爸先回去,毕竟家里还有生意要照看,但老爸意外地拒绝了。虽然拒绝,他还是回去了一天——家里两个酒店,其中一个还是综合性的,他不可能一直不露面。他回来得很快。
我的手机依然没能拿回来,我也隐隐意识到了什么,就没主动去要。
接着,我开始出现服药后的恶心、呕吐和失眠等状况。刘医生解释说这是药物反应,调整药量后,我的状况才渐渐好转。
最后,董姝予雷打不动地每天下课都来。我妈很喜欢她,觉得她单纯。但我更觉得,老妈是因为董姝予对我足够关心才对她格外喜爱。
老爸对董姝予也还行。之前董姝予因被我诱骗而不小心说漏了嘴,后来这事又被刘医生点破,我爸似乎因此有些不满。但老妈不知道跟他说了什么。他似乎有所反思,之后对董姝予的态度积极了很多:不仅接送更勤快,甚至买饭时还会特意给她带些零食。
随后,在暴露疗法开始前,刘医生跟我聊了聊。
这次聊天也让我知道了所谓的暴露疗法,是通过行为上的面对来间接挑战和改变我对恐惧事物的认知。
暴露疗法的第一步:老妈明确告诉我——那天我在医院看到的孕妇,我以为会死的孕妇并没死,而且顺利产下一个女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