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奴婢给敬贵妃请安,皇后娘娘叫奴婢来和您说一声,弘晏阿哥今儿在储秀宫用膳。”

尚嬷嬷眼角的纹路渐深,瞧着是个再和善不过的老嬷嬷。实则储秀宫的一应事务和后宫奴才的考核都是尚嬷嬷亲手打理的,很少有宫人能插科打诨仗着主子的恩宠蒙混过关。

后宫安宁,冯若昭的收入却没有减少。

算天象算孕气算孩子算家族,她的业务可谓是蒙括了各个方面。

再加上弘晏一天天长大,耳濡目染下确实也有这方面的天分。尤其是对天文天象,更是有超乎这个时代的敏锐和聪慧。

冯若昭一直认为,孩子擅长什么就要培养什么。更何况弘晏是皇子,和皇后的嫡子弘昊的关系又很亲近,今后不论是做研究还是深耕学问,都有大把的资源和人才辅助。

“中天主星所照方向,星辰摇曳失序,隐有赤气一缕缠绕,预兆嫡子健康有损,需防疾恙。”

和敬贵妃打交道这么久了,尚嬷嬷很了解敬贵妃的话有多大的份量。

闻言立刻躬身行大礼:“多谢敬贵妃指点。”

这个时候,即便是小小一场风寒也不容小觑,能提前预防着警惕着,总是好的。

这几年光是富察氏送进来的珍玩字画奇珍异宝就有无数,更不要说银票金条等硬通货,基本每个卦象都能叫冯若昭赚的盆满钵满。

跟着先祖打江山的老牌家族果然底蕴深厚,就冯若昭这些报酬,可能也只是叫人家的家产破了个皮儿罢了。

皇上日渐年迈,好在能让他防备的人也不多了。

年世兰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皇上的愧疚,成功恢复位分至华嫔。

不过她身为答应的那些日子可真不好过啊,毕竟前有压她一头始终不睦的乌拉那拉贵人,后有感受自己时日无多拼着最后一口气戳穿了年世兰盛宠的幻象的齐月宾。

可是齐月宾机关算尽还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年家尚在。年羹尧在富察氏一族的打压下已经从皇上的心腹大患变成了还算好用的臣子。

富察氏不可能像废后那般,任由一个汉军旗的后妃压在自家皇后的头上。再加上家族确实起来了,有皇后有嫡子,皇上那点不痛快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

一个完整的,蛰伏多年的家族运行起来的时候,年家那点微末的特殊早就被取代干净。

没了捧杀和独一份的倚重,再加上年世兰断崖式的降位,年家和年羹尧早就收敛起了不合时宜的傲气,兢兢业业的打工为年世兰增添底气。

家人之间互相成就,年世兰也不会因为对皇上失望,对那个孩子的死亡的痛恨,而置家族于不顾。

刚烈又如何?骄傲又如何?年家尚在,又备受富察氏的压制,年世兰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家里人打算。

那些恨和绝望,混着血泪被她咽到肚子里,利用皇上那点不多的愧疚,从答应到嫔位,每个月还有不算少的宠爱,足够她后半生和年家的平安顺遂了。

去年皇后提议大封六宫,冯若昭虽然位分不能再升,但可以再多享高一级的份例。毕竟雍正四年因改土归流激化了苗疆的苗民反抗情绪,引发了大规模的动乱。

冯若昭以天象一卦阻止了皇上一意孤行流官无偿役使苗民修城筑碉,并打消了皇上非要勒令苗民改变祖传服饰发饰的想法。

云贵总督鄂尔泰和急调云,川,湘等六省两万多的清军才不至于惨败。

皇上知道苗疆向来有些手段,鄂尔泰传信回京形容的那些惨状,被他冷落时日不少的敬贵妃及时制止,倒是免去了他下诏承认开扩苗疆的决策是错误的。

对此,皇上难免会吝啬承认自己的失责,便只能从这份例和赏赐上弥补。毕竟战前求卦是他自己送上门的,冯若昭给了批卦他自己又要拉脸,真是没出息的男人只会甩脸子的典范了。

冯若昭倒也不是好心给这个倒霉的帝王留个好名声,只是苗民实在倒霉,历史上这位皇帝也确实没什么成绩。

若说揭竿而起反清立苗也就罢了,怎么和还珠格格一样,就因为一身衣裳,山高皇帝远的就要被扒了。

清朝的统治就是这么恶心,因为自己入关称帝的手段不清白,便格外的重视那身衣裳和那个丑陋的辫子,好像叫所有人都成了这副见不得人的模样,就统治了人心一般。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圣旨到黔今东南的路途远了些,在大大小小的暴乱中,果郡王允礼阵前捐躯。这不幸的消息打击到了在凌云峰修行的冲静师太,缠绵病榻一年,也跟着去了。

有这样一个功劳后,冯若昭便收起了自己的铜钱,很少再给后宫人批卦了。

就连皇上来也不好使,有皇后照应着,皇贵妃的份例享受着,弘晏也大了,和弘昊称兄道弟的更是亲密无间。更别提世家总有些阴私佐料需要冯若昭这一手的秘密处理,皇上想要动她这个贵妃,也是得掂量掂量。

不说皇上想不想,单说他舍不舍得。

即便冯若昭很少起卦,但是世家也是有默契的,私下里,给足了金银之物总会求一个安稳。

皇上既然不领情,那他的生意就不做了,左右挣的钱早就超过了这次任务的付出,专心把弘晏培养出来,专门研究天文不是更好?

至于其她人,齐妃得皇后的照顾晋位齐贵妃。

祺嫔自废后下台后便把那串红麝香珠封存了起来,她身子本就健壮,不知不觉自己养好了,也得了一个漂亮的公主,现在皇后不愿她和齐贵妃撞了封号,便改了瑾字做封号,称为瑾妃。

慧贵人的生育能力确实被乌拉那拉宜修那段时间的疯狂行动精准打击,如今为了补偿,也得了一个妃位,为慧妃。

珍贵人庆幸对付自己的是当初的华妃,下手留了些情,调养两年一举得男,为珍妃。

四妃的最后一个是蒙古来的小郡主博尔济吉特氏,皇上虽然不大记得,但皇后是个周全的,赐了封号安,为安妃。

兴贵人得了一个漂亮的公主后并没有晋位,只在大封六宫时跟着晋为了嫔。

瑜贵人倒是得了皇子,晋为了瑜嫔。大封六宫皇上权衡了一番,这个妃位还是没有给她。

兴嫔和瑜嫔对自己的位分很满意了,一宫主位,两人瓜分了永和宫的前后殿,不争宠不作妖,安安分分养孩子,比之前过的更舒坦。

陆陆续续进宫的常在贵人还在熬资历,冯若昭已经躺平开始养老。

除了弘晏得她的教导,其余人连约卦都很难了。

一晃眼,皇帝就死了。

就算没有甄嬛的毒,他也没能熬过十三年的冬天。

虽然弘昊还不算成熟,但他有强大的外家和已经继承了敬贵妃衣钵的弘晏支持,十分顺利丝滑的继承了皇位。

冯若昭到底还是如了愿,只不过并非是先帝下旨,而是新帝弘昊的亲笔圣旨,圆明园归在了敬皇贵太妃的名下。

虽然大臣们有些哗然,但头前懂行的都了解其中缘由,后头那些不足够涉及皇家新闻的也不敢冒头。

冯若昭安安稳稳的带着所有身家,不顾太后的挽留包袱款款的到圆明园继续养老。

弘晏被封为昌亲王,新帝十分信赖弘晏那一手能掐会算的本领,小事从不麻烦弘晏出手,并且给足了弘晏自由和资源。

看着儿子年过四十于天文一道已经颇有建树,冯若昭安心的闭上眼睛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