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跨过8900亿光年 > 第265章 我们本可以不必如此仇恨彼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5章 我们本可以不必如此仇恨彼此

俊仁对于右翼的反问成了左翼的完美弹药,他们开动宣传机宣传这场捐赠本来是一件低调的事,结果变成了全世界都知道,但是当左翼报刊询问他对于应该和中国大陆建交还是台湾建交的看法的时候,他说:“这是政府的事,如果政府认为应该和台湾建交,那只能说明和台湾建交更适合当下的情况,反之亦然。”

对吉田茂来说,这样的表态对他们来说再适合不过 。

左翼原本想利用俊仁的捐款大做文章,指责右翼过度反应,从而凸显自己的\"理性亲中\"立场。但俊仁轻飘飘一句:

\"这是政府的事,我只是普通捐款。\"

瞬间将左翼的弹药化为无形:\"低调行事\":捐款本是民间行为,被媒体炒作成\"外交事件\",责任在记者而非他。

\"不抢政府风头\"暗示左翼别想借他的名义推动激进政策,皇室不参与具体外交决策。

这一招让左翼既无法将他塑造成\"亲中英雄\",又不能批评他\"冷漠外交\",只能干瞪眼。

右翼最怕俊仁明确支持大陆,逼迫倭国政府转向。但他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模棱两可:\"如果政府认为该和台湾建交,那就说明台湾更适合;反之亦然。\"

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政府说了算\":把决定权完全推给外务省,皇室不干涉政治(符合战后宪法)。

\"哪种选择都合理\"既没说\"必须和中国大陆建交\",也没否定台湾,右翼找不到攻击点。

\"现状优先\"暗示维持日台关系(当时倭国尚未与新中国建交)也是一种\"合理选择\"。

右翼本想借题发挥,逼俊仁站队\"反共\",结果被他一句\"政府决定\"堵得哑口无言。

吉田茂内阁当时正艰难推动\"日美同盟优先,暂缓对华建交\"的政策,俊仁的表态简直是及时雨:

\"不逼宫\"皇室没有施压政府立刻与大陆建交,避免外交路线冲突。

\"留后路\"如果未来倭国决定转向大陆,俊仁的\"台湾也行\"言论可被解读为\"早有预见\"。

\"转移矛盾\"把民众对政府外交迟疑的不满,转移到\"媒体炒作捐款事件\"上。

吉田茂暗自庆幸:\"不愧是'神族'比我们的外交官还会打太极!\"

对内,用\"神族超然\"身份规避政治站队,既保持影响力,又避免被任何派系绑架。

对外,通过模糊表态让各方都能\"脑补\"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最大化皇室的外交缓冲价值。

终极目标让倭国社会意识到——真正的\"现人神\"不需要参与党争,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秩序的基石。

右翼无法利用他煽动反华情绪,因为他的立场\"不可控\"。

左翼无法将他包装成\"亲中象征\",因为他的态度\"不承诺\"。

政府反而因他的沉默获得操作空间,外交政策不再被舆论绑架。

或许,这就是\"神族\"的智慧——不直接干预人间纷争,却能以\"不作为\"重塑游戏规则。

吉田茂的女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论点,“也许俊仁亲王,他平等的爱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呢?毕竟神都是博爱的,就像上帝一样。所以他给红十字会捐款,是因为他看见有人因为战争受害而感到难过。爸爸,你想想你跟他接触这么多次,他没有一次逼你做过什么事吧?”

吉田茂想了想点点头,“所以他去举报服部那一帮人是为了救我。”

吉田茂的女儿听到这话顿时茅塞顿开,“对呀,爸爸,你要是死了,这帮人上台,也许战争又要开始了。”

吉田茂女儿提出:\"也许俊仁亲王平等地爱着世界上所有的人,就像上帝一样。\"这句话看似简单,却直接击穿了战后倭国政治的底层逻辑:

右翼将天皇\/皇室工具化为\"民族象征\",用仇恨(反共、仇中)凝聚支持。

左翼将俊仁塑造为\"亲中英雄\",试图利用他的影响力推动外交转向。

普通人在民族主义叙事中非黑即白——要么\"亲美反共\",要么\"反美亲中\"。

但俊仁的存在打破了这种二元对立:

他给红十字会捐款,不是因为支持某个政权,而是单纯怜悯战争受害者。

他举报服部卓四郎,不是为了打击右翼,而是为了保护吉田茂(以及背后的和平体制)。

他对台湾\/中国大陆问题避而不谈,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他的爱不分国界。

这种\"无差别慈悲\"让习惯于政治站队的吉田茂父女一时难以理解,但仔细回想后,却不得不承认:俊仁的行为确实从未被仇恨驱动。

吉田茂女儿的反问:\"他没有一次逼你做过什么事吧?\"让吉田茂瞬间醒悟——俊仁的\"干预\"恰恰是通过\"不干预\"实现的:

如果俊仁是右翼,大可以借\"皇室权威\"逼吉田茂镇压左翼、扩军备战。

如果俊仁是左翼,完全可以利用影响力推动倭国立刻与新中国建交,激化日美矛盾。

但他什么都没做,只是默默守护那些可能被仇恨吞噬的人(如吉田茂),用捐款减轻战争伤痛。

这种\"不强制、不操控\"的姿态,反而比任何政治施压都更有力量——他让吉田茂自己选择了和平道路,而非被迫服从。

父女俩的对话最终指向一个残酷真相:俊仁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战争机器的制约。

服部卓四郎等右翼将领若掌权,必然重启军国主义,而吉田茂是当时倭国和平宪法的主要维护者。

俊仁举报服部,表面上是\"正义之举\",深层逻辑却是\"保护吉田茂=保护倭国不重返战争\"。

他的\"博爱\"本质,是防止人类因仇恨而自我毁灭。

吉田茂女儿的话无意间道破了天机:俊仁不是在\"帮助\"谁,而是在阻止整个人类文明走向疯狂。

俊仁的存在证明:当一个人不被仇恨或权力腐蚀时,他的行动反而能最有效地维护和平。

这一刻,吉田茂终于明白:

真正的\"神\"不是用来崇拜或利用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类——我们本可以不必如此仇恨彼此。

而俊仁亲王的\"神性\",恰恰在于他拒绝成为任何政治势力的工具,只忠于自己内心的慈悲。这种超越时代的智慧,或许正是战后倭国最需要的答案,也是所人类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