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嫂:“三块?娘,我一个月要是赚十块,一半要还钱,再给你三块,我……”
周二嫂话还没说完,李母就往她脑袋敲去:“你要是住在这,不能赚钱,一分钱都没有呢,老娘养你这么大,给你看孩子,每个月三块钱你就嫌多?你良心哪去了?”
“你可别忘了盼儿还在农场受苦呢,这全是因为你。”
最终,周二嫂还是答应了下来。
江璃回到家的时候,周母看见后车厢那么一堆东西,惊呆了。
“老四家的,这马上秋收分粮了,你怎么一下子买那么多米面?”
得知江璃要出差一段时间,周母想到什么,心都提了起来。
急忙关上门,把江璃拉到客厅:“老四家的,娘知道你工作特殊,你跟娘说实话,你这次要去哪?有没有危险?”
“没有没有,娘你放心,我这次去是去干大事,参加秘密项目,就等于去新单位。”
“事办好了能拿一大笔钱呢,你在家帮我看好木头石头,这些吃的你省着,家里有钱,让孩子顿顿细粮。”
“我这里还有肉票,糖票,工业票,什么都有,你都拿一点存放着,记得别不舍得用。”
周母把票都接了过来,钱却坚决不要:“娘现在赚钱,有钱,而且你还留了那个应急的存折呢,用不上。”
“你去新单位,是像机械厂一样的单位吗?”周母问。
江璃点头:“差不多吧,工作也差不多。”
周母突然想到江璃第一次带她去机械厂的场景,把领导到龟孙子教导的场面。
又想到江璃跟周梅花吐槽工作的那番话,一阵忧心。
不放心地开口叮嘱道:“老四家的,这领导既然许诺你完成项目奖励丰厚的报酬,那你干活的时候就上心点。”
“别总想着偷懒,想着下班,拿着钱,得帮人把事办好,良心才过得去,是不是这个理?”
“你也别嫌娘啰嗦,娘就是怕你去新单位跟人吵架,说话稳重点,特别是别顶领导的话。”
江璃心里默念:她什么时候偷懒?
什么时候吵架?
她分明是在教他们知识,指出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的做法,指正错误!
话虽这么说,但江璃还是点头答应周母:“娘你放心,能好好说话我绝对不骂人。”
“能骂人,我绝不动手打人!”
周母一噎!
“娘的意思是让你说话的时候婉转点,别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数落你领导。”
江璃瞪眼:“做错了还不让说?”
“娘是让你婉转点,语气好点,给人留点面子。”周母苦口婆心道。
江璃却一脸嫌弃:“做错我没骂人没打人就不错了,还让我给他留面子,那不能!”
见劝不动,周母又往另一方向进攻:“那你去新单位后打起精神,努力干活,别想着偷懒,一大笔奖金呢。”
江璃还是喜欢看周母无奈的样子,就故意唱反调:“要不我不去?”
周母一脸无语没好气看她:“你都答应了还想反悔啊?”
江璃摊手:“那你让我不能骂人,不能打人,还要多干活,不偷懒,那去工作还有什么意思。”
周母真是没话说了:“行行行,娘不唠叨了。”
随后,周母去喊周大哥过来帮忙,把后车厢的东西全搬进屋里。
周大哥也是感叹江璃的大手笔,对孩子们的舍得。
全吃细粮,这一年吃多少才够。
更别说那两桶十斤装的花生油,看着就香。
虽然答应去研究所,但江璃并没有着急出发,而是在家悠哉悠哉摆烂了几天,才启程。
然而,她开车的方向并不是往省城那边研究所的方向去,而是往西北农场的方向走的。
越往西北开,就越荒凉,尘土飞扬,江璃车窗都不敢开。
整整三个小时,江璃才来到大西北农场。
这里就是江城,魏明珠,江燕,苏玉四人下放的农场。
每个农场都有一个管理员,而江璃想要进去找人,那也简单。
就没有钱摆不平的事。
如果不行,那肯定是钱给得不够多。
那管理者看着江璃递来的大团结,再看看江璃身后的车,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
“同志,你来探朋友是不是?里面在挖石头,挑土,修水渠的比较脏,我帮你把人叫出来吧!”
“江城一家现在在干什么活?”
闻言,管事的愣了下,隐晦的看了眼江璃的脸色,猜不透她什么心思。
试探性的笑道:“你说的是三个月前下放到这的四人吧,他们一家负责修水渠,你放心活都不重的。”
“要知道他们是同志你的朋友,我肯定多多关照,明天,明天就让他们休息一天,之后分点轻省的活怎么样?”
江璃挑眉:“谁说是朋友?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来探亲的?”
然后又掏出好多张大团结推过去:“日后,不出人命的条件下,给我往死里整,懂吗?”
管事的一愣,立马眉开眼笑:“懂,懂,明白!”
“你放心,他们一家来到这不停的闹事,已经给他们分配了最苦最累的活。”
“那个男的每天都在苦哈哈的搬石头,挑石头,人都快废了。”
“下放到这的不死也脱一层皮,江城一家作风不良,上面已经发话,必须让他深刻体会自己犯下的错,我们每天都有看着他们,不让偷懒的。”
江璃点头:“他们在哪个方向,我去看看。”
那么多钱,管事的哪里会有什么不满,恨不得江璃天天来。
再说了,要是让他行个方便,放人或者是让他多照顾,那还不好办呢。
如今情况明显反转,让他尽忠职守,管好分内事,分明就是给他送钱的。
能来这,不是探亲就是寻仇,这么多年,他见多了。
不过来寻仇能出手那么大方,还真是第一次见。
所以管事并没有拒绝江璃的要求,而是给她指了个方向:“这会正是吃饭的时候,他们应该在那边的茅草屋。”
“你到了茅草屋那一片,一问就知道是哪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