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最后的堡垒】
1944年1月15日,承德城外零下二十度的寒风中,华北野战军完成了对日军的最后合围。
李云龙踩着厚厚的积雪来到前沿观察哨,呼出的白气在胡茬上结成了细小的冰晶。他举起望远镜,镜头里承德城墙上的日军哨兵正在跺脚取暖,钢盔下的脸冻得发青。
\"老李,看这个。\"丁伟递过一份电报,\"关东军派出的增援部队在赤峰被我们截住了。\"
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这下可真是瓮中捉鳖了。\"他转身对传令兵吼道,\"通知各团,把最后那点白面都拿出来,今晚给弟兄们包饺子!\"
夜幕降临,炊事班的大锅里翻滚着白菜猪肉馅的饺子。战士们围坐在战壕里,呵着热气享用这难得的盛宴。突然,观测哨的哨兵跌跌撞撞地跑来:\"团长!城东...城东挂白旗了!\"
指挥部的将校们立即放下碗筷。孔捷皱眉道:\"会不会是诈降?\"
李云龙已经披上军大衣:\"走,去看看!\"
城墙上,一面用床单制成的白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日军联队副官小林少佐举着铁皮喇叭,用生硬的中文喊道:\"请求...停战谈判...\"
赵刚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看他们的状态,确实撑不住了。城墙上的士兵连棉衣都不齐整。\"
老总沉思片刻:\"通知炮兵停止射击,派侦察连前出警戒。李云龙、丁伟,你们带一个排去接触。\"
当夜,临时搭建的谈判帐篷里,煤油灯将人影投在帆布上。田中联队长笔直地坐着,军刀横放在膝头。他的嘴角有一道冻裂的血痕,但眼神依然倔强。
\"我军可以投降,\"他的中文出奇地流利,\"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保证士兵人身安全;第二...\"
李云龙猛地拍桌:\"败军之将还敢谈条件?!\"
老总抬手制止,平静地问:\"第二是什么?\"
\"允许我们...焚毁联队旗。\"
帐篷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日军视联队旗为比生命更重要的存在。
【第二节:受降仪式】
次日上午十时,承德城门在冰封的铰链声中缓缓开启。
一队队日军士兵拖着冻伤的脚步走出城门,在刺刀监督下将武器堆成小山。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掷弹筒...这些曾经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武器,现在像废铁般堆积在雪地上。
李云龙带着警卫连在一旁监督。他注意到一个日军少佐在交出军刀时,手指在刀柄上摩挲了许久。\"怎么?舍不得?\"他冷笑道。
少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怨恨:\"这把刀...是明治天皇御赐...\"
\"啪!\"李云龙一记耳光甩过去,\"你也配提天皇?金陵城里的冤魂答应吗?\"
受降台前,老总身披将校呢大衣,面容肃穆。田中联队长解下佩刀,双手捧着上前。就在交接的瞬间,日军队伍中突然冲出一个年轻中尉,举着南部手枪嘶吼着冲向受降台。
\"天皇陛下万岁!\"
警卫连的枪口立即抬起,但李云龙的动作更快。他像猎豹般扑出,一记扫堂腿将袭击者放倒,夺过手枪顶住对方太阳穴:\"狗日的找死!\"
田中脸色惨白:\"他是...联队旗手...精神失常...\"
老总缓缓起身,声音传遍全场:\"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他转向所有日军俘虏,\"但中国人民不会像你们那样滥杀无辜。现在,我命令你们列队前往战俘营!\"
突然,一个满身血污的老百姓冲出人群,扑向日军队伍:\"还我闺女!\"更多的百姓涌来,哭喊声此起彼伏。警卫连连忙组成人墙,赵刚举起喇叭高喊:\"乡亲们!血债一定会讨还!但现在请相信政府!\"
混乱中,李云龙注意到田中联队长偷偷抹了抹眼角。
【第三节:焚旗仪式】
傍晚时分,承德城外的空地上搭起了松木台。战士们将从日军指挥部缴获的联队旗展开,丝绸质地的旗面上,金色的菊花纹章已经褪色,边缘处还残留着弹孔和血迹。
\"这面旗,\"老总向围观的军民解释,\"曾经在金陵城头飘扬过。\"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怒吼。李云龙接过火把,大步走向旗台。他的皮靴踩在积雪上咯吱作响,火光映照着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疤。
\"小鬼子们看好了!\"他声如洪钟,\"这就是你们狗屁荣耀的下场!\"
火把接触旗帜的瞬间,火焰\"轰\"地窜起两米多高。丝绸在高温中迅速卷曲,金色的丝线熔化成液态,滴落在雪地上发出\"嗤嗤\"的声响。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这面象征侵略的旗帜在烈焰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为灰烬。
孔捷突然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上万人的合唱震撼了整个山谷。歌声中,一阵北风刮过,将灰烬卷向天空,像一群黑色的蝴蝶飘向远方。
丁伟望着飘散的灰烬,轻声道:\"结束了。\"
\"不,\"李云龙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向东北方向,\"关东军还有七十万部队等着咱们呢!\"
人群中,那个失去女儿的老人突然跪倒在地,捧起一抔混着旗灰的积雪,老泪纵横。
【第四节:新的征程】
深夜的军事会议上,墙上的作战地图已经换成了东北全境。参谋们正在标注日军防区和苏军推进位置。
老总敲了敲烟斗:\"中央指示,华北野战军即日改编为东北野战军,五日内必须出关。\"他指着地图上的铁路线,\"但奉天至长春的铁路被日军破坏,我们要做好徒步行军准备。\"
李云龙盯着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预报,眉头紧锁:\"咱们南方来的战士怕是扛不住啊。\"
\"所以陈部长连夜赶制了这批防寒装备。\"赵刚展示新型的加厚棉衣和毛皮靴,\"还有这个——\"他掀开幕布,露出几辆造型奇特的装甲车,\"雪地坦克,专门为东北战场设计的。\"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独自走到院中。雪又下了起来,落在他的肩章上。他摸出烟盒,却发现最后一支烟已经给了站岗的小战士。
\"给。\"丁伟递来一支\"大前门\",\"听说关东军的战车联队装备了最新式的97改。\"
李云龙点燃香烟,深深吸了一口:\"正好试试咱们的新家伙。\"他突然压低声音,\"老丁,你说...苏联人会不会...\"
丁伟望向北方:\"斯大林的心思,谁能猜得透呢?\"
远处,一列装载坦克的军列正鸣笛启程,汽笛声在雪夜中传得很远很远。
次日拂晓,先头部队已经开拔。城门口,老百姓自发组成欢送队伍。一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跑过来,把一篮子煮鸡蛋塞给战士:\"叔叔,打跑鬼子!\"
李云龙跨上战马,回望这座浴火重生的古城。朝阳照在城墙上,那些弹孔和炮痕依然清晰可见,但城门上已经插上了鲜艳的红旗。
\"出发!\"他挥动马鞭,率领钢铁洪流向山海关进发。风雪中,行军队列像一条巨龙,缓缓没入东北的茫茫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