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星的绝境信号
银河系边缘的“枯寂带”存在着一颗被联盟标记为“G-73”的荒芜行星。这颗星球曾因富含灵能矿石被寄予殖民希望,却在百年前的一场磁暴中失去大气层,地表沦为寸草不生的赤红色荒漠,仅在两极残留着微量液态水。然而这一日,炎夏设在枯寂带的远程监测站突然捕捉到G-73发出的异常信号——一段由灵能波动构成的求救代码,其频率竟与炎夏古法中的“稼穑符”有着微妙的同源性。
负责信号解析的是农业科学院的年轻研究员楚禾,她的祖父曾参与过地球时代“灵能水稻”的培育。当信号被转化为可视化波形图时,楚禾的指尖在屏幕上微微颤抖:“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波动,你看这组脉冲——和我们实验室里灵能稻种在缺水时发出的求救信号,相似度高达92%。”她调出G-73的行星档案,眉头紧锁,“可这颗星球根本不具备植物生存的条件,除非……”
消息传到林烨案头时,他正与苏瑶调试能模拟地球重力场的“地脉矩阵”。这段灵能信号被输入矩阵模拟器后,原本稳定的能量场突然泛起涟漪,矩阵核心的全息投影中,竟浮现出G-73地表的三维图像,其中一处峡谷的阴影里,隐约可见淡绿色的微光在规律闪烁。
“是人为投放的种子。”苏瑶迅速锁定微光坐标,“信号源深度约30米,周围的土壤样本显示有被改造过的痕迹,其中含有炎夏特有的‘息壤’成分——那是陈老当年主导的‘星际农耕计划’研发的改良土壤,能在极端环境下锁住水分。”林烨忽然想起陈老临终前的嘱托:“枯寂带藏着炎夏的后手,当灵能与生机共振时,荒芜也能开出花来。”
三日后,搭载着楚禾与农业团队的“丰饶号”补给舰抵达G-73。登陆舱刚打开,赤红色的沙尘就如潮水般涌来,便携式检测仪显示地表温度高达78c,紫外线强度是地球的17倍。楚禾穿着特制的灵能防护服,跟着信号指引走向那处峡谷,当她用探测仪穿透30米厚的沙层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一行数据:“检测到活体植物信号,灵能波动稳定,品种:炎夏灵能稻V3型。”
灵能稻种的逆天生存
沙层下的景象让整个团队震惊——一片约半亩地的空间里,数十株灵能稻正顽强地生长着。稻秆呈淡青色,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金光,根系盘根错节地扎进息壤中,每一条根须都缠绕着细小的“聚水符”纹路,将沙层深处的微量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穗部。更神奇的是,稻穗上凝结的不是普通谷粒,而是半透明的晶体状颗粒,里面流转着微弱的灵能光芒。
楚禾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株样本,发现稻秆内部的纤维结构竟与炎夏古法中的“锁灵阵”高度吻合:“它们在自我进化!”她指着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这些稻细胞能将紫外线转化为灵能储存起来,聚水符纹路是根系自主生成的,就像……像在修炼我们炎夏的吐纳术。”
随行的地质学家发现,这片息壤下隐藏着一条断裂的地脉。虽然能量微弱,但足以支撑灵能稻的基础生长。而那求救信号,正是稻穗在灵能充盈到临界值时,自动向宇宙发出的“共鸣波”——这是陈老在稻种基因中植入的特殊机制,当作物在陌生星球实现稳定繁殖时,便会发出信号呼唤人类。
然而危机也随之浮现。夜间,团队的监测仪突然发出警报,沙层外传来异动。楚禾通过夜视仪看到,数十只形似蜥蜴的本土生物正试图挖穿沙层,它们的鳞片能吸收灵能,显然是被稻种的能量吸引而来。更麻烦的是,检测仪显示,地脉的能量输出正在衰减,若不加以干预,一周后这片息壤将彻底失去活力。
“不能用常规武器驱赶。”林烨的通讯影像出现在指挥屏上,“这些生物是G-73的原生消费者,破坏它们可能引发连锁生态崩溃。楚禾,想想《农桑要术》里的‘共生之道’。”楚禾猛然醒悟,祖父留下的手札中记载着炎夏古代“稻田养鱼”的智慧——利用不同生物的习性形成生态闭环。
古法与科技的共生闭环
团队连夜制定出方案:在息壤周围布设三层“引灵阵”,第一层引导地脉能量向深处延伸,扩大灵能覆盖范围;第二层将灵能稻释放的多余能量转化为温和的“滋养波”,吸引本土生物前来;第三层则用改良后的“固沙符”加固沙层,形成一个直径百米的生态圈。同时,楚禾从稻种中提取出灵能晶体,与G-73的本土藻类混合,培育出一种能在高温下繁殖的“灵能藻”,作为蜥蜴生物的替代食物。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沙尘时,奇迹发生了。引灵阵激活的地脉能量在沙层下形成淡金色的网络,灵能稻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稻穗上的晶体颗粒愈发饱满。那些本土蜥蜴被滋养波吸引,却不再攻击稻根,转而啃食周围人工培育的灵能藻。更意外的是,它们的排泄物落入息壤后,竟与聚水符产生反应,生成了一种能缓慢修复地脉的微量元素。
“这就是陈老的深意。”苏瑶通过远程数据分析后激动地说,“他留下的不仅是稻种,更是一套完整的‘星际农耕模板’——用古法阵法构建能量循环,用生物链实现资源转化。G-73的地脉衰减,很可能就是因为原生生物缺乏足够的能量来源,导致地脉能量无法正常循环。”
一周后,当丰饶号准备返航时,那片半亩地的灵能稻已扩展到三亩。楚禾在生态圈中心埋下了新的“种子库”,里面包含着经过基因优化的12种炎夏作物,每一种都植入了与灵能稻相似的“共鸣机制”。临行前,她最后一次检测灵能波动,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是来时的五倍,且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返程的星舰上,楚禾望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G-73,手中捏着一枚灵能稻结出的晶体。晶体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握着一颗跳动的绿色心脏。林烨的声音再次响起:“记住,宇宙殖民从来不是征服,是共生。炎夏的脚步走到哪里,就要让生机在哪里扎根——这才是比任何武器都强大的文明力量。”
远处的G-73上,引灵阵的淡金色光芒在赤红色荒漠中格外醒目,像一枚镶嵌在枯寂带上的绿宝石。那片由灵能稻、本土生物和人类智慧共同构成的小小生态圈,正用最温柔的方式,宣告着炎夏文明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不是索取,而是共生;不是征服,而是滋养。而这,或许正是陈老留给后辈最珍贵的星际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