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国的棋局在东西两线同时陷入微妙的僵持,破局需要智慧,更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而文明的魅力,则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最锋利的刃与最温暖的光。

大马士革的客馆,形同华丽的囚笼。王玄策深知,哈里发穆阿维叶的拖延,既是在试探大唐的决心与底线,也可能是在为军事调动争取时间。被动等待,只会让局势愈发不利。

他回想起离京前,陛下李琰曾私下召见,言及:“玄策,此行凶险,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事不可为,可效仿古人,借力打力,以夷制夷。切记,大唐的威严,不容轻侮,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王玄策心中成型。他利用看守松懈的片刻,通过暗中发展的线人,将一封密信送出了大马士革。这封信并非送往长安,而是送往了位于大食东北方向、同样深受大食扩张威胁的另一个强大势力——吐蕃。

此时的吐蕃,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由大相禄东赞掌权,国力正盛,且与大唐既有和亲之谊,亦有边境摩擦。王玄策在信中,并未以大唐使臣的身份命令,而是以“共抗暴虐,同分利益”的说辞,极力渲染大食东进对吐蕃西陲的巨大威胁,并暗示若吐蕃能出兵牵制大食部分兵力,大唐愿在安西方向施加更大压力,并默许吐蕃在特定区域获取一定利益。这是一步险棋,是与曾经的对手进行危险的合作。

几乎在同时,王玄策做出了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在一次有限的“放风”活动中,他公然在聚集了不少各国商旅和学者的市集广场,用熟练的阿拉伯语发表了一场即兴演说。他并未直接指责大食,而是慷慨激昂地讲述了波斯古老灿烂的文明,讲述了丝路上各国和平往来、互通有无的美好往昔,抨击了“某些势力”以武力践踏文明、阻断商路的野蛮行径。他高举一枚从阿黛拉公主那里得来的、刻有波斯古文字的玉佩,声音悲怆而有力:

“文明如水,可滋养万物;刀兵如火,终将焚尽自身!大唐,愿做维护丝路畅通、守护古老文明的擎天之柱!任何试图以暴力扼杀文明之光的行径,都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这场演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大马士革的知识阶层和商贾中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原本就对倭马亚王朝高压政策不满的学者、以及利益受损的商人,开始私下议论。消息不可避免地传入了宫廷,穆阿维叶震怒之余,也感到了压力。他意识到,这个大唐使者不仅胆大包天,而且极其善于利用舆论,若强行处置,恐失人心,尤其是在与拜占庭战事未休的情况下。

王玄策以自身为赌注,将外交斗争从密室引向了公众视野,成功地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大食的民意,为自己,也为大唐,赢得了一丝喘息和转机。他赌的就是穆阿维叶作为成熟政治家,不敢轻易承担“扼杀文明使者”的恶名。

就在王玄策在大马士革掀起波澜的同时,周允率领的探索船队再次返回了“南瞻洲”海岸。这一次,他们选择了一处更深入的海湾建立临时营地,并尝试向内陆进行小规模探索。

在与一个相对友好的、以农耕为主的部落进行贸易时,周允的注意力被一种他们作为主食的植物所吸引。这种植物结着硕大的棒状果实,颗粒金黄饱满。更让周允震惊的是,该部落长老向他们展示了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块茎,煮熟后软糯香甜,产量极高。

周允敏锐地意识到这些作物的巨大价值。他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了大量的玉米和土豆种子,并详细记录了当地人的种植方法。他还注意到,这个部落的贵族佩戴着一种极其耀眼的、色泽纯白却泛着虹彩的硬壳装饰品,以及少量天然的金粒。

“将军,此物若能在我大唐种植,不知能多养活多少黎民!”副手激动地对周允说。

周允重重点头,他命令船队暂停其他探索任务,全力收集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并精心保管。他意识到,这次发现的“金穗”和“地宝”,其长远意义可能远超发现多少黄金。船队满载着希望,再次踏上了归途。文明的交流,有时并非依靠刀剑,而是依靠这些能滋养生命的种子。

南瞻洲发现高产作物的消息,比船队本身更早通过信鸽传回了长安。李琰闻讯,龙颜大悦,在朝堂上当场宣布:“此乃天赐祥瑞,泽被我大唐万民!着令司农寺立刻筹建‘嘉禾苑’,精选良田,待种子抵达,即刻由大农丞亲自督导试种!若果如奏报所言,周允及探索船队全体官兵,记大功一件!”

这个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西线紧张局势带来的压抑感。帝国的根基在于农耕,没有什么比能让百姓吃饱肚子更能巩固国本的了。

而在后宫,文明的融合也在悄然进行。上官婉儿亲自筹划,在御花园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四艺会”,邀请阿黛拉、叶莲娜、伊兹一同参与,内容包含书法、绘画、琴艺和茶道。

阿黛拉展示了她学习的唐楷,笔锋虽显稚嫩,但结构端正,可见其用心之深。她还用琵琶弹奏了一曲融合了波斯风情与大唐韵律的乐章,乐声婉转悠扬,令众人惊叹。李琰在一旁聆听,看着阿黛拉沉浸于音乐时那暂时忘却忧伤的专注侧脸,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叶莲娜则对茶道表现出浓厚兴趣,她仔细询问每一种茶具的用途、每一种茶叶的产地和特性,其好学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让人忘记了她异域公主的身份。她在品茶时,还能引经据典,说出几句贴切的唐诗,引得众人称赞。

伊兹虽然在这些“雅艺”上略显笨拙,但她带来了东洲独特的植物染料,与画师一起调出了从未有过的鲜艳色彩,并用它画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张力的、描绘东洲雨林风光的图画,其大胆的用色和朴拙的笔触,反而别具一格。

李琰看着眼前这四位来自不同文明、各有千秋的女子,在大唐宫廷的背景下和谐共处,各展其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不仅是后宫的和谐,更是他追求的“寰宇一统”文明愿景的一个缩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夜晚,李琰留宿在上官婉儿宫中。烛光下,婉儿为他轻轻按摩着因批阅奏章而疲惫的太阳穴。

“陛下,王少卿身处险境,令人担忧;然南瞻洲嘉禾,又让人欣喜。这光与影,总是相伴而行。”

李琰闭目享受着她的温柔,缓声道:“是啊,治国如弈棋,亦如人生,顺境与逆境皆是常态。关键在于,持心如磐石,目光如炬,方能于黑暗中寻得光明,于纷乱中把握方向。有婉儿在身旁,朕心甚安。”

窗外,星河璀璨。王玄策在大马士革以文明为刃,劈开僵局;周允在南瞻洲以种子为光,照亮未来;而长安宫中,则以包容为怀,融合四方。帝国的破局之刃,已然出鞘,而文明之光,正照亮通往寰宇一统的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