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980红顶商人 > 第647章 失传的国宴水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阴差阳错,被迫放弃了传统广告形式,转而采用植入式,反而歪打正着,绕开了一些程序上的障碍。

现在央视出面搞定后续申报,这不得不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因祸得福,误打误撞。

不管过程如何曲折,最终的结局是好的,甚至超出了部分预期!

顾方远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感到一阵轻松。

当他带着顾大壮等人离开央视那栋气派的大楼时,外面早已是华灯初上,夜幕笼罩了北京城。

寒风依旧凛冽,但顾方远的心情却颇为舒畅。

他索性大手一挥,带着一行人直奔大名鼎鼎的全聚德烤鸭店,要好好犒劳一下大家,也品尝一下这闻名遐迩的北京味道。

在全聚德古色古香的店里。

看着师傅现场片鸭,那刀工精准,片出的鸭皮薄如蝉翼,色泽枣红油亮。

顾方远学着当地人的样子,用薄薄的荷叶饼卷上几片酥脆的鸭皮、带着些许脂肪的鸭肉,配上清爽的黄瓜条、葱丝,再蘸上甜面酱。

一口咬下去。

鸭皮的酥脆、鸭肉的嫩滑、面饼的柔韧、酱料的甜咸以及配菜的清香。

在口中层次分明地融合,带来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他不禁想起了南江市本地有名的红皮鸭子。

虽然同属烤鸭大类,但做法和风味截然不同。

南江的红皮鸭子烤制后,会再经过一道秘制的卤汁浸泡工序,使得鸭肉更加软嫩入味,带着一种独特的香甜气息。

皮虽不如北京烤鸭酥脆,却别有一番风味。

两者工艺相似,却走出了不同的道路,造就了迥异的口感,实在难分高下。

只能说各有千秋,代表了南北两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智慧。

酒足饭饱之后,兴致未减的顾方远又带着众人溜达到了东华门夜市。

这个时期的东华门夜市,还处于一种自发形成的状态。

就在故宫筒子河外侧、东华门附近的路边。

因为没有官方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摊位显得有些散乱随意,沿着马路牙子一字排开。

由于缺乏路灯照明,只有各个摊点上悬挂的昏黄灯泡和滋滋作响的瓦斯灯提供光源。

整个夜市甚至显得有些昏暗。

人影在光影中晃动,别有一番市井风情。

虽然条件差了点,但这里的热闹程度和烟火气息,却丝毫不输给后世那些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夜市。

空气中混杂着各种小吃的香味——卤煮火烧的浓郁、爆肚的脆嫩、豆汁焦圈的独特、冰糖葫芦的晶莹……

摊主们热情的吆喝声、食客们的谈笑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活力。

除了琳琅满目的小吃夜宵。

还有卖应季蔬菜瓜果的,卖袜子、手套、头绳等日用小百货的。

以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用竹圈套泥人或瓷娃娃的传统娱乐摊子。

顾方远一行人,每人拿着报纸包着的一小包瓜子,融入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着这八十年代北京城特有的、质朴而鲜活的夜生活。

仿佛一天的疲惫和紧张都在这一刻被这浓浓的烟火气所驱散。

.......

大年三十,夜晚。

北京城沉浸在一片辞旧迎新的喜庆氛围中。

鞭炮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家家户户飘出的年夜饭香气。

大多数商铺早已关门歇业,回家团圆。

然而,前门附近的全聚德烤鸭店却有些不同。

原本应该漆黑一片的老楼区域确实已经熄灯闭店,但与老楼相连、不久前刚竣工投入使用的气派新楼,此刻却依旧灯火通明。

尤其是三楼那间视野最好、面积最大的包厢。

巨大的玻璃窗内人影绰绰,谈笑风生隐约可闻。

没错,此刻聚集在这间包厢里的,正是过年期间选择逗留北京、未能返回江南省的顾方远一行人。

偌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全聚德的招牌菜。

正中自然是几只油光锃亮、刚刚片好的烤鸭,周围环绕着各种精美炒菜和凉碟,杯盘交错,气氛热烈。

不过今天,除了顾方远和他的核心随从之外,席间还多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黄小山。

这位正是之前叶皓介绍、帮顾方远顺利提到那几辆奔驰车的“贵人”。

两人自从上次在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结识后,发现彼此脾气相投,颇有几分“臭味相投”的意味,关系迅速升温。

这半个月来,只要得空,两人便会凑在一起,不是喝酒畅谈,就是由黄小山领着顾方远领略北京城那些不为人知的“地道”去处。

当然,这其中有顾方远刻意维护人脉、拓展京城圈子的考量,但更多的,是黄小山这个人本身确实对顾方远的胃口。

黄小山早年大部分时间跟随家人在国外生活,见识广博,思维活跃,眼界远超国内同龄人。

即便顾方远偶尔在交谈中不小心带出一些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话题或观点,黄小山往往也能接上几句。

甚至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让顾方远颇有遇到知音的感觉,交谈起来十分畅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包厢里暖意融融。

黄小山端着斟满茅台的白瓷酒杯,用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顾方远的手臂。

带着几分酒意和惯有的豪爽说道:

“老顾,不是我说,这全聚德虽说名气大,但跟国外一些地方比,这环境和排场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他扬了扬下巴,眼神中带着几分见过世面的傲然,

“等以后有机会,你真得跟我去一趟美国,我带你去纽约或者旧金山的唐人街,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国宴’水准!那才叫一个地道,一个排场!”

顾方远闻言,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

他知道黄小山这话并非吹嘘。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内很多身怀绝技的御厨后人或者名厨,面临的选择并不多:

要么是在各大国营饭店里拿着固定工资,受限于物资匮乏,很多精湛厨艺难以施展甚至渐渐失传;

要么就是想办法远渡重洋,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开餐馆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