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 第269章 许苗要举报,有点奇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9章 许苗要举报,有点奇怪

许苗似乎在村外,视频里都是呼呼的风声,她说话都有点听不清了。

许关奇怪道:“怎么了?被谁踩住尾巴啦?”

“关哥,你说什么呢?我哪里有尾巴?”

许苗一开始听出来许关话里有话,不过很快反应过来:“哦,你是不是在说我像个动物?动物才有尾巴!”

许关:“咋咋呼呼、上窜下跳的,你说像什么?”

许苗“切”了一声:“我才不像猴子呢!关哥,你别闹,我跟你报告一件大事情。”

“啥事儿?”

许苗煞有介事地道:“我刚才听人说芝麻村在收麦子,我很好奇,现在麦子刚拔节,连麦穗都没抽出来,怎么收?

“我不信,跑到地头边一看,他们那边真的在收麦子,收割机都开过来了!”

许关也有点奇怪:“你没看错?是收割机吗?”

许苗把视频镜头转过去:“不信你自己看啊!那边那几台不就是联合收割机?直接把小麦贴着地皮就割了,打碎了倒进旁边的卡车里。

“你看,是从咱们村和芝麻村的交界的地上开始收的,已经收了一大片了,看那样子,是要一路收过去的。”

许关看了几眼,道:“看这个样子,应该是在收青储。”

许苗不解:“啥青储?干啥的?”

“青储就是青储饲料,农作物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全株收割掉,存起来给牲口当饲料。”

许苗感觉不可思议:“湿漉漉不发霉吗?”

许关道:“要进行无氧发酵的,一般不会发霉,发霉了那是没处理好。”

“还能这样?这样不浪费吗?感觉好可惜啊,好端端的麦子就这么割了?不能种点专门的牧草吗?”许苗疑惑道。

许关轻轻叹了口气,道:“看人家怎么想的吧,对于爱惜庄稼的农民来说,是会感觉有些可惜。

“但从收入方面来说,更划算。

“只是我很奇怪,现在这个时节小麦收青储有点不划算啊。”

许苗被搞糊涂了:“怎么一会儿划算一会儿不划算的?到底划算不划算?”

许关解释道:“小麦成熟卖小麦能卖多少钱?一亩地也就一千多块吧。

“收青储呢?一亩地虽然也是1000多块,但可以减少小麦的生长时间啊。

“不仅节省土地肥力,还能节省肥料钱、灌溉电费以及收割费。哪个更划算?”

许苗点点头道:“青储划算!但你为啥又说不划算?”

“你想啊,现在还不到4月份,小麦刚拔节,还没有抽穗,更没有灌浆,远远不到最重、营养最多的时候。

“人家收青储的又不是傻子,肯定会压价啊,当然不划算了。”

许苗:“那就奇怪了,他们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为什么还要现在收呢?”

许关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估计是其他品种的青储饲料不够用,临时买一点小麦青储。

“毕竟这个季节除了小麦,我们这里也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收青储。

“你还是别操那个心了,跟你、跟咱村都没什么关系!”

许苗皱皱鼻子,有点不服气道:“怎么没关系?我觉得可惜,心疼庄稼,影响我心情。”

许关觉得许苗似乎有点言不由衷:提议道:“你要是看不惯,就去问问吧,看看上面管不管。

“小麦收青储这种事情上面应该是不鼓励的,青储饲料还是专门的牧草更好。

“或者用玉米或高粱也可以,这些做青储都比小麦产量高,而且营养更充足,还不会影响主粮的产量。”

许苗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问道:“关哥,我可以去举报吗?”

许关更加诧异,许苗似乎有点反应过度了。

“我也不知道,你自己研究去。你不是有公务员朋友么,去问问呗。”

“那行,我问问县局那个同学吧。”说完,许苗就挂了视频。

许关越想越觉得奇怪,许苗还真是执着啊,好像她遇上跟芝麻村有关的事情总是那么“上心”。

之前有过好几次了,就像上次,芝麻村和流浪博士团的合作的事情,她还问过自己,后来又专门跑过去现场看热闹。

看到合作闹掰后,她表现得非常开心,恨不得放鞭炮庆祝。

虽然说因为分村等一些琐事闹得很不愉快,大家都对芝麻村没什么好脸色,但许苗似乎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加“苦大仇深”。

难道,她和芝麻村之间还有什么其他过节?

还是得找个时间问问她,免得她钻进死胡同出不来,甚至出点什么事情。

----------------

新庄。

许关凑空去查看了那500亩大豆试验田。

之前播种的时候时间是2月份,刚过完年,河阳地区的温度还很低,不适合种植大豆。

但许关为了赶时间,也就不计成本了,让七里庄的村民铺设了双层的地膜,铺成了低矮的拱形,既保温又保湿,还不长草。

等大豆苗长到十几厘米左右的时候,天气基本上也转暖了,到时候就可以把地膜撤掉了。

许关随便找了一块地,轻轻一弹,把地膜里面附着的密集水珠弹掉。

然后把土扒掉,轻轻掀开地膜的一角,顿时一股混合着泥土气息的潮湿热气扑面而来。

大豆苗已经有差不多10厘米高了,长得很不错,嫩绿,矮壮,生机勃勃。

现在基本上可以定时通通风,降降温,让豆苗适应适应外界的温度和空气了。

等适应得差不多了,地膜就可以撤掉了。

通过观察,许关发现“许家庄1号”大豆比起其他几种大豆的长势要更好一些。

不仅茎秆粗壮,而且个头一骑绝尘。

通常来说,大豆植株高度有限的话,那么产量肯定有限,就算从头到脚长满大豆,产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要大幅度提高产量,增加株高是必然的选项之一。

但增加株高也有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可能会增加倒伏的风险。

所以,还必须增加茎秆的强度和韧性,这样才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不然大豆过早倒伏,就会有减产的风险,甚至能减产50%以上。

大豆营养丰富,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高,所以想要高产是很难的。

有时候不是大豆本身不努力,而是土地肥力的限制。

实验室里,在充分的营养供应下,大豆亩产超过1000斤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大田里,想达到1000斤,很难,非常难,几乎不可能,究其原因,就是肥力跟不上。

所以高产品种、肥力是相互关联的,只要有一个条件达不到,大豆品种再有潜力,也无法发挥。

现在对许关来说,这两者都不是问题,他拥有高产潜力的品种许家庄1号,还有最好的肥料玻璃复合肥,另外还有新型根瘤菌。

许关很期待,在玻璃复合肥和嗜硅酸盐菌的双重加持下,许家庄1号大豆到底能有多高的产量。

亩产能不能超过小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