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王长年的话音落下,靠近的两人赶紧让开一道缝隙。

迎面的研究员把手中一块不到两掌长宽的轻薄面料递到他的手中。

由于没有进行染色所以面料看上去真的如同蚕丝那样透亮。

王长年试着用手拉伸一下。

发现居然跟真丝差不多。

轻轻揉动几下之后摊在手掌上也能很快恢复原状。

“没有褶皱,而且之前的脆性已经基本消失了。”

“这样看来是真的成了。”

王长年的声音有些激动。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面料递给李明。

“之前一直找不到解决脆性的办法。”

“还是小江昨天不小心把茶水洒在浆液里一点才偶然发现茶多酚居然能有改性作用。”

“这次实验我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没想到居然真的成了。”

郭培杰在李明摆弄布料的时候开口解释着。

口中的小江就是之前被他批评的那名研究员。

“我看丝线上还有一些毛刺。”

“这是工艺问题造成的吗?”

李明迎着光线观察着布料。

“后面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我们研发的防水涂层还没能解决低温脆性。”

“这样一来面料的适应温度就只能局限在零度以上。”

郭培杰又开始介绍后面的难点。

“溶剂回收问题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回收率还不到一半。”

“而每吨溶剂的进口价格都将近十万。”

“这样的成本咱们根本花费不起。”

“即使做出来也卖不出去。”

李明听到这里心脏猛地一突。

“太贵了,现在国外是个什么情况?”

郭培杰听了李明的问题以后摇头道:

“国外目前也没有好的办法。”

“所以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家企业开始量产莱赛尔。”

李明自语了一句:

“国外也是这种情况吗?”

说完他抬头看向王长年。

“那咱们现在基本上就算跟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了。”

“集中力量加快进度。”

“如果咱们能先于国外找到办法。”

“那未来的收益简直无法估量。”

“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固有思路上。”

“比如现在的方法是溶解分离。”

“那能不能试试吸附。”

“拆散杂质是方法,让杂质抱团不也是方法吗?”

“咱们自己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研究那就再去联系其他单位。”

“花钱请人家帮忙也好,甚至直接高价挖人也行。”

“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钱的事你们完全不要操心。”

李明说这些完全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可这些话听到王长年他们这帮搞研究的人耳朵里却仿佛一声惊雷。

“反其道而行?”

“或者干脆双管齐下?”

郭培杰喃喃自语。

一旁的江姓研究员却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突然眼前一亮。

他抬头看向郭培杰。

嘴唇蠕动了半天却没敢开口。

李明看到他的动作问道:

“江哥有什么想法?”

“李总、三位所长...”

小江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我...我想...”

“想到嘛了?快说!”

郭培杰催促道。

“我想说,茶多酚就是一种植物分子。”

“那我们或许能从这方面想想办法。”

“比如其他生物分子或是生物酶。”

“也许有能够吸附或者分离杂质的作用。”

“...”

小江的话说完以后王长年三人全都直愣愣的看着他。

李明不明所以只能在一旁保持沉默。

良久以后王长年突然一拍自己的大腿。

“啪...”

“这个想法完全有尝试的必要。”

“传统方法要经过多道分离程序。”

“每一步都需要大量水电等能耗。”

“可如果采用生物法...”

“那么即便回收效率相同都能让成本大幅下降。”

他的话说完郭培杰马上接口:

“我再去查查文献。”

“说不定哪个单位就有针对咱们这些杂质的处理办法。”

“正如李总说的咱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嘴里说着转身就走。

甚至都没想到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讨论。

“那个...李总。”

董大运这时突然开口。

见李明看向他以后继续说道:

“你不是还关心毛刺的问题吗?”

“这个其实除了跟原液中的杂质有关之外还有设备问题。”

李明一听设备方面的问题反倒轻松了。

“您说说看。”

“或许我能想想办法。”

“也是啊?你就是研究这个的。”

董大运客气了一句。

随后继续道:

“想要生产出接近天然蚕丝的原丝就需要用到精度极高的喷丝板。”

“而咱们国内又没有生产喷丝板的设备。”

“进口的喷丝板使用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维护。”

“这又需要把东西运去国外。”

“所以...”

董大运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李明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成本怕是也不小吧?”

董大运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这是产线设计中一个无法解决的难点。

“如果只是这个困难那您就不用担心了。”

“再有不到半年我的机械厂就将建成。”

“到时候我肯定能拿到目前国际上最顶级的加工设备。”

“帮您解决喷丝板问题完全不在话下。”

“最顶级的机床?”

“怎么可能?”

董大运惊讶的说道。

他就是搞纺织设备研发的。

国内企业面临的困境他怎么会不知道。

“详细情况我不能多说。”

“总之喷丝板肯定不是难点。”

“您还是说说产线中还有哪些设备上的困难吧。”

李明不能说出郑刚在西德的那些操作。

不过还是给董大运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样吗?”

“那剩下的就只有回收塔了。”

“人家国外...”

董大运接下来的一席话让李明刚刚提起来的一点自信瞬间化为乌有。

莱赛尔面料生产中需要用到的原料回收塔在国外早已是一项成熟技术。

然而由于全部专利都握在外国厂家手里。

国内从生产回收塔所用的特种钢材到核心部件蒸发器全都无法生产。

所以整套设备只能高价从国外购买。

而每套设备的价格高达三四百万。

“艹”

“又是特么的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