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炙肉烤好的时候,刚好粥也好了。

因为现在天气热,所以两样东西都不容易变凉。

等温度降下来一些,林歆才开口说能吃。

杨濯闻到香味,早就迫不及待了,听娘说能吃,立马大快朵颐起来。

杨穗也闻到这霸道的香味,在杨北怀里眼巴巴瞧着满桌子的食物,嘴巴嗫嚅着,一张白嫩的小脸上明晃晃的说着想吃。

杨濯夹一块炙肉,放到杨穗嘴边,假装要喂她吃,等她张口想吃的时候,筷子一转,将香喷喷的炙肉放到自己嘴里嚼嚼嚼,一边吃一边感慨:“可真好吃呐!”

杨穗被哥哥戏弄了,顶着张奶萌奶萌的小脸,凶巴巴嘲着哥哥的方向“啊”一声,后面似乎还不解气,一直朝着杨濯吼叫着。

儿子这贱兮兮的模样,杨北都没眼看。

再看下去,他这个当爹的都想揍他一顿了。

杨濯逗过妹妹后,就专心干饭了,任凭她在自己对面怎么叫唤,都不看她一眼。

久了,杨穗也觉得无趣,重新将目光看向旁边的娘,张大嘴巴:“啊——”

林歆放下吃东西的筷子,端起蛋羹,用小勺子喂她。

杨穗嚼嚼嚼,将嘴巴里的蛋羹咽下去后,指指桌子上香喷喷的炙肉:“啊——”

林歆又端起绿豆粥喂她。

绿豆粥里放了糖,甜滋滋的,虽然不是吃到自己想吃的,但是杨穗也吃的津津有味。

等将嘴里的粥咽下去后,再次指向炙肉,但林歆就跟没看见似的,又往她嘴里喂一勺蛋羹。

杨濯本来专心干饭的,见到这一幕,也不由得笑起来,提醒:“娘,妹妹想吃的是炙肉。”

杨穗就跟听懂了似的,鼓着小脸点头。

杨北看他一眼:“吃你的饭,妹妹现在还不能吃这个。”

“好吧!”那妹妹就没口福了,杨濯遗憾的想着。

没一会儿,又喜滋滋的吃饭。

妹妹没口福也没事儿,他能吃,他多吃点儿,就当把妹妹没机会吃的那一份给吃了。

他帮妹妹吃了,等于妹妹也吃过了。

后面杨穗没再吵着闹着要吃炙肉,林歆和杨北都以为她心思歇了。

但后面杨穗突然就趁夫妻俩不注意的时候,小手往杨北夹着炙肉的筷子上一抓,然后就将东西往嘴里送。

林歆没反应过来,炙肉就被她塞进嘴里了。

杨北也愣了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一手捏她嘴巴,一手往她嘴里抠。

这死孩子,动作咋这么快呢!

他吃的炙肉可是放有辣子的。

杨穗可能也感受到嘴里异样的感觉,顺从的张着小嘴。

林歆倒了杯黎檬子蜂蜜水给她喝,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闻到了黎檬子的味道,死活不张口。

杨濯去堂屋倒了碗凉水:“娘,这个给妹妹解辣。”

果然,没了黎檬子的味道,杨穗乖乖张口喝了。

有了这回事儿,杨穗也不吵着闹着要吃炙肉了,而是乖乖吃她的蛋羹和粥。

第二天林歆抱着孩子在附近遛弯,遇见龚婶子,她凑上来道:“林妹子,住巷尾那妇人生了个男娃!”

林歆愣了愣,人家生男生女关她啥事儿?

点头:“嗯。”

说了这话后,龚婶子就走了。

林歆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回家和杨北将这事情一说,杨北一拍脑袋:“龚婶子估计是想告诉我呢!昨天我出去买菜,遇见这事儿好奇一问。”

杨北将昨天的事娓娓道来。

林歆就当个八卦听着,丝毫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

一家四口在镇上住了十多天,就到中秋节了。

按照现在的习俗,是父母在不分家。

杨家因为特殊情况分了家,但只要父母还在,逢年过节的就要聚一起吃饭。

否则就是不孝。

杨奶奶还健在,所以每年杨家都是到杨大伯家吃一顿团圆饭。

在回村前,杨北带着媳妇孩子到林家送节礼,一家人还在林家住了一晚上。

时隔半个月回村,林歆发现院子里堆了不少竹子。

不用说,就知道那是杨满月要编东西用的。

有些竹子被削成薄薄一片,边上还有编到一半的半成品。

最吸引林歆的是,有些竹子削得尖尖的。

想到走路还踉跄的闺女,林歆打定主意要将她看牢了,不能让她靠近那边,太危险了。

林歆回房了也叮嘱杨濯走路绕着那些竹子。

杨北想到家里孩子挺多的,在屋里往外边喊:“爹娘,那院子里的竹子堆好些不行啊!放得乱七八糟的,一个不注意将人绊倒咋整!”

杨老头还没说话,杨老太开口了:“你眉毛下面两个东西白长的啊!那么大个竹子看不见,还绊倒,绊倒个屁!”

杨满月听见了,有点不好意思,但没管。

她只负责编,破竹子的活儿是杨家二老干的。

杨老头:“你要看不过去你就去整理整理,动一下手,多难的事儿!”

杨北嗤笑一声,没管。

反正他家也不在这儿住几天。

但回头就再三叮嘱杨濯别往那边走。

杨濯乖巧点头应好。

那边杨南听见这话,也觉得有道理,转头也叮嘱自己几个孩子注意一点。

这平时还没啥,只有二房三房的孩子在,男娃平日里去学堂读书,女娃都是听话的,自然不用担心啥。

但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大房四房几个孩子也回来。

这孩子一多,打闹是避免不了的事儿。

三个孩子听到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王芳和杨西倒没将这事儿放心上,因为自家两个孩子一向懂事,谁出事儿都不可能是自家两个孩子。

大房一家除了杨东去府城参加秋闱了,其他人都是临到傍晚才回来。

吃过晚饭后,李霞来和林歆商量:“我和我哥他们说过了,等过了中秋节我们就进山。”

林歆点头:“那过完节我就不急着回镇上。”

那边的杨南也在和杨北说着这事儿,杨西蹲在边上听着:“二哥四弟,你们要去找山货咋不喊我一起?”

都是一家人,怎么能因为分家就生分了!

杨北睨了一眼自己这个三哥,反问:“作坊的活儿你不干了?”

还喊上他,要是喊上他不知道他那三嫂背后怎么蛐蛐他呢!

杨南也附和:“就是,不喊你是为了你考虑。”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老三啥都听他媳妇儿的。

不满婆娘补贴娘家,屁不敢对三弟妹放一个,就净找他抱怨。

他听一次两次的还没啥,听多了,他也腻。

杨南小声嘀咕:“你们不喊我是一回事,你们喊了但我不去又是另外一回儿事儿!”

被兄弟排除在外,挺不好受的。

杨家本来就是外来户,要是他不和其他几个兄弟相处好,别人看他好欺负,都来欺负他咋整!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总之,处好关系准没错。

他也知道因为他婆娘的原因,大嫂和四弟妹都不想和他家来往过密。

她们妯娌几个可不能影响到他们兄弟间的情谊。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往兄弟身边凑。

“那你现在知道了,想去就一起去呗!我又不拦着你,不过你得先问二哥的意见,这回我们是跟着二哥的几个舅子一起去的山上。”杨北耸肩。

对于板栗能卖银子这事儿,他不打算嚷嚷的谁都知道。

要是他这三哥下定决心跟着去,后面他也会知道,要是不跟着去,就更没必要让他知道了。

杨南:“你想去就去呗!就像四弟说的,腿长在你身上,路也在那儿,我们还能拦着你不成!”

杨西见另外两兄弟没有将自己排除在外的意思,心底悄悄松了一口气,很想参加这次行动,但没立马应承一起去:“我问问我媳妇儿先。”

不去作坊干活是会扣银子的。

杨北闻言撇撇嘴。

杨南倒是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晚上三房屋里,杨西和王芳说起他想和兄弟上山捡野板栗的事儿。

王芳没犹豫,开口就是否定:“板栗有什么好捡的,它能值多少银子,有那功夫,不如到作坊上工,这才是稳当的活计。”

“你别老是想其它的,既然佰掌柜看重你,选了你当帮忙送货的,你就好好干,别辜负人家对你的器重。”

杨西原本躁动的心听了王芳的话后,彻底歇了。

媳妇儿说的有道理,稳住现在的活儿才是最重要的。

他想一起去捡野板栗,是想好好维护兄弟间的情分。

但兄弟就在这儿,情分什么时候维护都可以。

稳定的活计可不是随时随地就能有的。

这么想着,杨西心里有了决断。

三房在说着去捡野板栗的事情,这边的四房也在说着。

林歆靠在杨北的肩膀上,开口:“捡板栗你去就行,我就不去了。”

杨北抓着她的发丝玩着,看了眼熟睡的两个孩子,小声问:“你之前不是说想一起去吗?怎么现在不去了。”

林歆哼哼:“在家看孩子呀!原本打算孩子让二房的玉兰和玉秋帮忙看着的,但今天回来看到院子里的竹子,我就不放心了!”

继续絮叨:“你那小闺女现在正是好动的时候,要真让你俩侄女看,你觉得她们能管的住吗?”

杨北想了想,摇头:“估计不能。”

小闺女一哭,两侄女可能什么就听她的了。

“那不得了,虽然去捡野板栗可能别有一番趣味,但还是孩子重要。”

“捡板栗以后有的是机会,但孩子如果因为照顾不当出什么意外,影响的可是一辈子的事。”

“你考虑周到,都听你的!”杨北亲了亲她额头,“有你真是我的幸运!”

俩孩子有她这个娘,也是她们的幸运。

林歆撒娇:“那你以后要对我更好才行。”

杨北哼声:“我对你还不够好呀!是我的不是,要对你更好才行。”

说着,手悄悄探进她衣服里……

圆月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乌云遮挡住,静谧的小院中,时不时传来细弱隐忍的哼哼声。

……

林歆第二天是被闺女的小手拍醒的,脑袋一个劲儿的往她胸前拱。

得,这是肚子饿了。

拍拍她小屁股,将往自己胸前拱的小脑袋移开,才撑着手坐起身。

揉揉自己酸疼的腰。

心里暗骂,狗男人,她说的好不是这个啊!

杨北带着儿子进来,就看到母女俩一个推一个往前凑,笑了:“哟!小闺女醒啦!”

说着,将人抱得离媳妇儿远一些,昨晚媳妇儿可累坏了!

可不能让孩子闹腾。

“肚子饿了吧!爹给你蒸了蛋羹。”

说着,父女俩就出门了。

林歆摸摸儿子的小脑袋:“吃早饭了没?”

“吃了。”杨濯点头,“爹做了小米南瓜粥,放了糖,甜甜的,还煎了鸡蛋,我还吃了枣泥糕。”

林歆点头,他们这次回来买了月饼,枣泥糕,绿豆糕,打算带些去孝敬老太太的。

中午吃过午饭后,杨老头杨老太就带着家里的小辈往杨家大房走去。

一大群人,热闹极了。

有群里人瞧见了,和身边人调侃:“这杨家也算是在赵家村扎住根了,你们瞅瞅,这才四代人,这子孙兴旺的,我们祖祖辈辈在这儿扎根的都比不上。”

“说不定再过个几十上百年,咱赵家村要改名叫杨家村咯!”有人玩笑的说着。

“这话不不能开玩笑。名字是说改就能改的吗?”有人严肃开口。

“还是回家多造娃吧!姓赵的人多了,就不用有这个顾虑了!”

“你这话说的简单,养孩子不要银子啊?要有人给我养孩子,让我生多少都乐意!”一汉子摆事实讲道理。

半大老子吃穷老子,家里几个就受不住了,再来几个,他还要不要活了!

村人说的杨家众人都不知道,此刻杨家众人已经到了杨大伯家里。

四世同堂,人有多少自然不用不说。

杨奶奶没见到杨东,也就开口问了出来:“老二,你家老大呢?怎么媳妇孩子都回来了,就他不在,着像什么话。”

杨老太就见不得有人说大儿子的不好,开口反驳:“老大不是故意不来的,他是有不得已的原因。”

杨奶奶冷哼:“我倒要听听是什么了不得的原因,连回家团聚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