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八祭灶,小年来到,小妮要花,小孩要炮。

“娘!我肚子饿的咕咕叫,你还没熬好呢!”苏文佩起床还没梳洗就喊。

“快啦,这腊八粥啊,要小火慢熬,熬的才香才好喝。喝这腊八粥啊,是有讲究的。先晾晒被子,去去晦气,再礼佛上香……”文佩娘一边在灶房忙活,一边念叨。

“娘你把我的被子晒一下,我先上茅房。”

“多大的人了,害不害臊,等过些天你嫂子进门,你可长点心。”文佩娘进屋把苏文佩的被子搭在院里抻好,“洗手,喊你爹来吃饭。”

苏文佩打着哈欠,冒着白气,坐下端起碗尝了一口,嘻嘻一笑:“娘熬的好喝,就是这个味。”

住在槐花里的陈世俊,本是温县陈家沟人,因讲义气跟着登封贼寇李际遇上山‘起义’。祸乱巩南,被保民营击败。

周怀民知其精通武术各般武艺,犹擅太极拳。又能写会算,还懂些医术气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便吸纳他加入,成为文教堂知事,并在槐花里为他提供住宅一套,到温县接了家人。

“今天是腊八节,昨日我去周家沟杂货店买了多色粥米和大枣,你多喝一些。”陈世俊妻子早早起来,在灶房忙活。

槐花里在周家沟北,黄冶村南,两村之间新开辟的村庄,紧挨着南北方向的文明路。

“你给装一些干粮,我今天要到任庄,在那里待上几日,顺便再去拜访一些登封的老友。”

陈世俊妻子端着腊八粥,一勺一勺的喂着儿子,一边唠叨:“莫非你还去找那些耍枪弄棒的武人?周会长对咱可是不错。你可别再糊涂。”

“我这是奉了周会长之命,去开拓登封农会的。你和孩子关好门窗,注意安全。”

陈世俊在院里做完晨操,吃了饭,扛起包袱便上路。

上了文明路,一路向南,不过三里地,就到了周家沟村口,迎面来了一辆公交马车。

下来两个人。

一人是格物堂知事苏绍喜,一人是保民报社苏文佩。

这堂兄妹俩是来周家沟上工的。

“陈知事,这是要出远门?”

“去任庄办学堂。”

待陈世俊走远,苏文佩噗嗤一笑,对苏绍喜说:“喜哥,这陈知事可真是个怪人,有马车不坐,愣是扛着包袱走过去。”

“他可是习武之人,听说他还兼着保民营的体术教头,周会长的眼光不会错的。”

苏文佩哈哈大笑,打趣他:“就像收留你这个偷煤球专利的贼对吧?”

苏绍喜讪笑:“说来,改天还要专门拜谢三家铺的闫二牛。”

周家沟村里娃哭,鸡叫,狗汪,炊烟袅袅。

晨雾如丝,后山朦胧。

煤渣路两边的枯草挂着寒露,空气中弥漫着柴草的火燎味和腊八粥的清香。

平安大院食堂,大嫂刘世芳端来碗菜。

周怀民、三妹周怀月、大嫂的义女小翠、刚周岁的小侄子二柱一家人围着桌吃饭。

大嫂看着这一桌子,惆怅道:“李升娘、年叔、禹叔他们都搬去了槐花里,之前在这里吃饭多热闹,现在只剩咱们几个,怪冷清。”

周怀民抱着二柱坐在腿上,喂了他一口腊八粥:“大嫂,一会我去给陈大哥送点腊八粥吧,你给我多盛点。”

保民报社知事陈应魁,只身一人带着一个五岁儿子住在槐花里,估计这会还没做上饭。

大嫂撇嘴一笑:“行,伤筋动骨一百天,也不能让允贞强撑着做饭,她那懒爹更是不会干活,你去给他家也送点。”

周怀民被她看透心思,讪笑道:“那也行。”

“我说,马上到年关,过了年你虚岁就二十,是该成家了。你守孝一年,就当是冲喜。你给我个准信,其他你不用管,我自会帮你张罗。咱善婶催问我几次了。”

一旁的三妹和小翠两人端着碗偷笑做鬼脸。

见周怀民发愣不吭声,她急道:“允贞这妮长的好,品行也好,咱们经常在一起吃住,知根知底的,你俩也说得来,再说她也不小了,你可别耽误人家。”

“好,那你张罗吧。”周怀民提着食盒出门。

出门刚走到大柳树下,正撞见苏家兄妹二人。

“周会长,咱上个月讨论的车床,已经做好了样品,燧发枪的零件尝试用车床简单做了几个,正要和你说。”苏绍喜忙打招呼。

周怀民竖起大拇指:“好,我一会就过去。”

苏文佩见周怀民远去,噗嗤一笑:“喜哥,你猜周会长匆匆忙忙的,去哪了?”

苏绍喜摇头,周会长忙的事可太多了。

“笨!”苏文佩和他分开,进了报社。

“燧发枪?”苏文佩抱着挎包,才回想起刚苏绍喜说的话,“不是已经有长枪么?”

槐花里住的大多是外民。

禹家堂屋,禹廷璋正拢着煤炉翻看书卷。

院子栽了一颗柿子树,系着麻绳,另一头挂在灶房墙上。

禹允贞甩着棉被,搭在麻绳上。

这一动,胸前刺疼。

还有一床被子,是她和幼弟小豆的。

她皱着眉头,搭好两床被子。

灶房外的压水井冻着了,她先烧水浇开。

东南角灶房里,禹允贞帮三岁的幼弟小豆穿好冰凉的衣服,把他按在竹凳上,训道:“你给我坐好!别乱动!”

转身提着水桶,胸前吃痛,手上一软,硬扛着疼放好水桶,瘫坐在地,歪在一旁的煤球堆上。

左右瞧着无人,自己扯着碎花棉袄的右衽护领往里瞧看。

从早上起来,看了三回了。

以她自己的经验来看,这三指长的伤口,缝线拆了一定会留疤的,而且还在胸上的位置。

她再三宽慰自己,但还是难过,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想起去年此时,自己在汜水县关的家中,还像个孩子一样,缠着娘亲熬腊八粥。

以后自己再不是孩子了,她心道。

扭头看着正规规矩矩坐在竹凳上的小豆,正冻的哆嗦,一脸害怕的看着自己。

她一把把小豆搂在怀里,脸贴着脸。抚慰着他的后背。

有人叩门。

禹允贞忙放好小豆,整理好衣衫,收拾发髻。

“民哥?”

周怀民递给她食盒,抱起跑来的小豆。

“天这么冷你来回跑什么?”禹允贞低头打开食盒,腊八粥冒着热气,扑鼻而来。

她肚子咕咕叫。

“哈哈,饿了吧。”

她白皙的脸上一红,轻咬上唇,眼睛从睫毛间上看:“有什么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