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80:从赶海开始狂飙 > 第152章 谈判一定要沉得住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谈判一定要沉得住气

八十年代初期,国内电话是很少的,只有一些单位上才会安装,个人家庭里面基本没有。

唐建国他们现在也算是大单位了,就算杨卫东不给他们安装电话,自己也会找人帮忙安装。

有时候唐建国还是很感叹,港城那边到处都是电话亭,特别是米国农村上已经很普及了,可是国内少之又少。

史密斯骄傲不是没有原因的,和他们国家相比,祖国确实是落后太多。

唐建国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以后将建国集团每年百分之十的利润分割出来,他要拿这笔钱去投资科技。

别人可以搞的东西,自己也可以搞,别人不能搞的东西,自己还是要搞。

他深深知道,米国只是将祖国划定为一个廉价工厂国,只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廉价的商品,不会允许祖国碰高科技的东西。

既然别人不让自己碰,那么自己悄悄去碰,你想封锁我,我就韬光养晦,等贸易战和科技战打响后,我们便一鸣惊人。

唐建国是何等骄傲的人,活了两辈子从来不会向别人低头,骨子里面刻满了骨气。

“建国,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正式投入生产?”杨卫东问他。

现在工厂已经搞得差不多了,由于是以前纺织厂留下的地盘,他们除了把设备搬走,很多基础东西都保留着。

唐建国想了想说:“过两天等设备到齐了再开工吧!”

林二蛋还没有回来,原材料没有落实,工作岗位也没有完全调整到位,急急忙忙投入生产并不理想。

“那行,到时候我再送你一些见面礼。”杨卫东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唐建国点头,也知道他什么意思,开工之前他肯定会帮忙拉一批订单,工厂代表了整个东莱镇,杨卫东肯定会尽全力去扶持。

两人在工厂走动,聊着一些相关事情。

目前工厂招了一百多号人,这两天虽然没开工,但是把工厂打扫出来了。

唐建国的目标是,至少要招一千人左右,因为他购买了五百台机器,两班倒的工作模式,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手去操作机器才行。

杨卫东当然高兴,这相当于解决了一千多就业人口,直接撑起了东莱镇的经济脊梁柱。

他也知道唐建国的压力很大,养那么多人,每个月仅仅是工资都要好几万块。

两人在工厂走了一圈,杨卫东离开时说,会想办法帮他寻找一些订单。

订单才是工厂的经济来源,工人每天有事情做,企业才能长期维持下去。

时间已经不早了,唐建国叫大家下班,自己也准备回村。

他刚想离开,便看见外面有人进来,仔细一看原来是林二蛋和几个陌生人,他们都背着大包裹。

“哥,你先别走,我有重要的事情找你。”林二蛋急匆匆跑过来拉着他。

唐建国看出来了,那几个陌生人是以前纺织厂的员工,因为他们都穿着纺织厂的工作服。

这家伙把纺织厂的工人带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说:“有什么事情,我们去办公室聊吧!”

随后几人来到办公室坐下,林二蛋给唐建国介绍了几个纺织厂工人身份,都是一些高管。

他们将包裹打开,里面都是各种布料碎片,其中一人说:“唐老板,你们工厂的情况我们单位已经了解,我们单位也特别希望和你们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纺织厂本来就是生产布料这些东西,唐建国恰巧又是搞的服装厂,两者刚好可以形成供需关系。

这就是林二蛋花两天时间弄出来的结果,唐建国叫他去看原材料,他跑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以前的纺织厂。

但是林二蛋没有采购经验,自己不敢随便拿主意,只能把纺织厂的高管带过来让唐建国选择。

这些高管当然愿意来,唐建国开的工厂那么大,如果能达成合作关系,对纺织厂来说也是一个超级大客户。

“小雨,你看看布料质量如何。”唐建国并没有急着做决定,而是让苏小雨去检查原材料质量。

其实不用检查也是放心的,以前纺织厂就是东莱镇的核心企业,他们做出来的布料质量肯定很好。

唐建国摸了摸布料,手感还是可以的,苏小雨则是叫人端来几盆水,将布料浸泡在其中。

这些高管,几乎把纺织厂所有款式布料都带来了,目的就是让唐建国验货。

那人继续说:“唐老板请放心,质量都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保证不会掺假。”

他们本来就是国企,生产出来的东西必须大于等于国家标准,否则出了问题是要担责的。

过了一会儿,水并没有变颜色,苏小雨还把布料清洗了一下,拿出来仔细检查,发现布料也没有褪色现象。

“按照这个质量,基本没什么问题。”最终苏小雨点头。

纺织厂的人没说啥,双方既然要合作,检验产品质量是必须的环节。

唐建国坐下说:“那就谈谈你们的供货价,如果价格满意,我们可以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能跟国企合作当然是最好的,反正都是采购,钱留给祖国赚,也不能留给外国人赚走。

对方拿出了一张价目表,上面标注了各种布料价格。

“价格有点贵啊!”唐建国看了一眼,手指在桌面轻轻点动说道。

他也不是很懂,上辈子没干过服装生意,但是生意人的本能开口就是价格贵,说不出具体贵多少,让别人去猜就好。

对方高管露出苦笑说:“这还叫做贵呀?”

“比起市面上的布价,整整降低了三倍,已经是很优惠了。”

来之前,他们肯定做好了供货价格,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价格高了是谈不成合作的。

像唐建国这样的企业,需求量特别大,供货价自然会比别人低很多。

“嗐,咱们是做企业的,怎么能和市面上的布料相比呢?”唐建国笑着摆手。

他也经常拿布票换布料,自然知道世面上的布料很贵,现在谈的是企业跟企业之间合作,哪能那样去对比。

他想了想,挑选一种布料出来说:“小雨,你帮我计算一下,用这种布料做一套员工服需要多少成本。”

既然没有参照物,那就用莫经理单位的员工服价格来对比,如果做出来的成本高了,证明对方供货价比较高。

苏小雨立即测量尺寸,仔细计算一套衣服需要花多少成本。

等核算完毕,她才在唐建国耳边小声说:“一套衣服大概需要花费七块钱布料,算上人工和其他所有成本,大概不到十块钱。”

他们给莫经理单位提供的员工服价格在十二块五,这还是打了五折的情况下,意思是以现在原材料的进货价格,做一套员工服还能赚两块多,看来纺织厂的价格没有报高。

唐建国没说话,手指依旧在桌面上点动,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谈价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必须装深沉,给对手心里造成压力。

纺织厂来这么多高管,报出的肯定不是最低价,他们也知道会谈判,必然还有让价的空间。

“如果唐老板愿意和我们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后所有原材料都由我们单位来提供,价格方面我们还能再减两成。”

果然,他能沉得住气,对方已经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