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各地上交公粮的方式略有出入,奋斗公社这边是按照人头计算。

没有成年的囡囡,大龙,小凤尚不具备劳动能力,不用缴纳公粮。

王家剩下的几个,有一个算一个,需要定额上交公粮。

这里头,又去掉在东风林场上班的王山。

王川,徐秀云,张二丫,王淼,王川的爹娘。

一共六口人,合计750斤公粮。

“哥,你的自行车太难骑了,给我弄个女式自行车票,我出买车的钱,行不?”

已经成为公社宣传队员的王淼,一脸抱怨地找到王川。

想让王川帮忙送一张二六自行车票。

上了班,王淼每月有16元工资。

吃喝在公社,住在家里,基本不用花钱。

攒几个月,就能攒够买车钱。

“到时候再说吧,二六自行车票不好弄,遇到碰运气。”

说罢,王川催促王淼赶紧去上班。

最近几天,王淼天天迟到。

管着宣传队的李副主任嘴上没说什么,心里肯定已经不高兴了。

“你是我的妹妹,人家才对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咱们也不能一点情都不领。”

“看看人家抗美,天不亮就把三个孩子接走。”

王川说道。

“哥,你别总数落我,你的自行车贼沉,有好几次差点把我给压趴下。”

王淼一脸委屈地数落王川的自行车上结构复杂。

二八自行车经过改装,加装了发动机和零部件,重量比一般的二八自行车沉了三四十斤。

王淼个头小,力气也不大。

每次骑车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

“小兄弟,这边有礼了。”

兄妹二人讨论着购买女式自行车的问题,不远处过来一名上了岁数的老人。

老人身上穿着土布衣裳,脚下是一双露着脚趾头的布鞋。

引人注目的当数头发。

长长的头发盘在一起,中间插了一根筷子。

这身打扮,咋看都不像贫下中农。

倒是有点像道士。

“老大爷,您有什么事吗?”

王川摆了摆手,示意王淼赶紧去上班。

老人笑呵呵地说道:“小兄弟有劳了,听说张百顺张支书回到张家屯,我想打听一下,他现在的身子骨怎么样?方不方便见客?”

得知对方来找张百顺,王川随口说起张百顺恢复得差不多,可以下地行走,干一些简单的农活。

老人笑容不减地说道:“能不能麻烦小兄弟将张支书叫过来,我有些话想和他说。”

“大爷,您认识张支书,干嘛不自己去找他呢?”

王川随口问道。

“有劳小兄弟了。”

老人答非所问,请王川帮忙带话。

王川点点头。

对方既然不方便去见张百顺,猜测必然有些难言之隐。

如果真是道士,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不方便去见张百顺。

这个年月里,无论道士还是和尚,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

“老大爷,您不去我家院子里等,看您应该是从老远的地方过来,进去歇歇脚,喝口水。”

“多谢小兄弟,我是不受待见之人,无论到哪都会引起麻烦,听闻张支书返回张家屯休养,我才会过来探望,若非如此,我是万万不会来这儿的。”

见老人不肯进院,王川索性随他。

片刻后,王川来到张百顺家。

此时,张百顺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

“老支书,这两天感觉咋样?”

张百顺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两下胳膊腿,说道:“一时半会还死不了,你怎么有空过来?”

“老支书,您千万别这么说,咱们全屯子两千多口人,都指着您带我们过好日子呢。”

王川先是寒暄了几句,说起有个道士打扮的老人过来探望张百顺。

“快,带我过去!”

王川话音刚落,张百顺急匆匆地让王川带路。

很快,王川把张百顺带到了自家门口。

老人坐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闭目养神口中念念有词。

“李道长?”

见面后,张百顺态度客气地询问老人身体恢复得如何。

王川又一次犯起了嘀咕。

老人说是看望大病初愈的张百顺。

刚刚见面,张百顺反而问起付方的身体恢复情况。

老人过来时,迈着四平八稳的四方步。

与王川说话的语气更是中气十足。

举手投足看不出丝毫老态。

看年龄,应该有五六十岁。

这个年岁的老人,能把路走四平八稳,身子骨自然不会差。

“劳烦你关心贫道身体,还算凑合,一时半会没有大碍,这次过来见你,是为了报当年的救命之恩。”

“我这里有一张药方,每天定时服用,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祛病消灾的功效。”

老人淡淡一笑,拿出一张纸递给张百顺。

王川瞥了一眼。

上面的内容是用毛笔写的。

字体苍劲有力,书法造诣不简单。

张百顺随手塞进兜里,搀扶老人说道:“李道长还没吃饭,小川,你家里有吃的吗?”

“有。”

王川推开院门说道:“老支书,你们进来,我去外屋地给你们拿吃的。”

老人闻言再次推辞,张百顺死活不肯撒手。

半拖半拽地将老人带到王川家的院子。

没过多久,王川端出早晨蒸的馒头,吃剩的土豆丝和一盘卤肉。

“老大爷,我家暂时只有这些东西了,也不知道您吃不吃肉,要是不吃的话,我再给您整点素菜。”

对方既然是道士,王川也拿不出人家能不能吃荤。

“世外之人没这么多讲究,小兄弟,多谢了。”

老人冲王川合手道谢,接过饭菜低头吃了起来。

担心老人噎得慌,张百顺又让王川拿了一杯水。

不论说话还是吃饭,老人都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

大白馒头,荤油炒的土豆丝,飘着香气的卤肉。

换成谁看到都会狼吞虎咽,唯恐吃慢被人抢走。

反观这名老人。

细嚼慢咽,一副见过世面的派头。

“李道长,您将生死置之度外,世间没什么能让你担心的事情,不过再咋样,吃完安生饭比啥都强,现如今,我们屯子的几个祸害全都完犊子了,要不您就住在这里吧。”

接下来对话过程中,张百顺一口一个道长,态度十分恭敬。

老人摆摆手说道:“四海为家多年,即使遭遇不测也是天意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