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日子,冯兴城老爷子和窦国公二人,就着手组建镇海侯府的班底。

“一般来说,侯府可以有总管两人,管事官四人,护卫队长四人,护卫三百人,仪仗官四人,仪仗二百人。外管事若干,庄园管事若干,我们要先抽人把这些能填充的都填充起来。”

“另外这瀑布泉别院的防御力也不行,得另外按照侯府的规格建造侯府。”卫继业思考一下也提议道。

“其实说起来这一片的防御力都不算好,毕竟周围一马平川,抵挡不住大规模的军团的进攻。说起来朝廷给的镇海县其实不错,背靠大海又深处半岛之上,进可攻退可守!”

听卫继业这么一说,杜猛不禁沉默了先前隆德帝说镇海县的时候,他还有点不愿意呢。毕竟这里的土地已经是垦熟的,每年的出产也不少。

而且民团的人多半都是这边佃户家的子弟,让他们背井离乡地从极西之地迁徙到极东之地的大海边,要跨越二千里的山河。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实在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现在这就成了一个难题。一边是人和一边是地利,真的很难选择啊!

而且就算自己愿意过去,其他人愿不愿意过去还是二说。而过去之后,他还得重新开始。

但这边确实不太安全。主要是虞国一旦发生内乱,西戎一定会趁虚而入。

而处在边境第一线的北河谷底,势必会成为两国大战的战场。

别看如今杜猛在这里过得如鱼得水,让两国的高层都头疼不已。

但若是身在数十万人的大战场里,就算杜猛勇冠三军,也只能保住自己无碍,却未必能兼顾其他都的安全。

要是从这方面考虑的话,那还是选镇海县吧!

于是杜猛在思考过之后,便准备给陛下上书,同意归藩镇海县。

折子送走了之后,大家就先把这事搁在一边,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宜。

当杜猛的折子送抵奉天殿之后,隆德帝几没有一丝犹豫就同意了。

不但同意把镇海县作为他的封地,还把相邻的宁海县也一并划给他。

这倒不是隆德帝大方,而是这两个县都在海边,土地盐碱化,当地人也野蛮不受王化,根本就收不到税赋。

两县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到四万人,连内地的一个下县都不如。

而杜猛接手之后,他就要负担两县的税赋。

对于国家来说,这个事情并不亏。

于是隆德帝立马就同意了,并把圣旨一并送了过来。

当然等圣旨到的时候,这里已经有要开始春耕了。

就在开春之前,杜猛已经将自己准备前往镇海就藩的事情跟各个庄子的管事说了,并征求众人的意见。

与他设想的一样,故土难离,众人基本上都不大愿意离开这里。

倒是民团的民兵,愿意跟着杜猛离开。可是他们的家人都在这里,杜猛也不希望他们骨肉分离。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去了镇海之后一切都跟这边一样。”

即使这样,也有一半人不想离开。

但杜猛走之前,势必要把这里的土地转让出去,他们又将回到过去高地租的日子。

过惯了现在的日子,他们是绝对没办法再过从前那种食不果腹的生活。

许多人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跟杜猛一起走。

至于这里的家产,能带的带走,不能的就减价处理了去。

只要跟着侯爷,还怕日子过不好么?

搬迁的日子就定在秋收之后,如今还早着呢。

只是那边需要派人过去打前站,开始规划侯府的布局,然后汇合当地官府丈量土地,确定地界。

这些事情最后就交由窦家长子窦承宣带着先遣队前往。

而跟他们一起去的,是杜春华。

“春华,你一个女孩家跟着他们过去,这不合适!”对此冯珂是反对的。

但杜春华却坚持要过去。“爹,既然是给咱们家做事,那我们不去一个人总不合适是吧?若青河再大一些,那这些事有他做,自然就用不到我了,这不是弟弟还小么?”她笑着说道:“爹你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见她这么坚决,而那边也确实是少不了人监督,杜猛便同意了。

“行,回头我送你们过去。”

他过去不止是跟当地官府打招呼,也是想亲自看一眼侯府的选址。

在种子下地之后,第一批前往镇海的人出发了。这里包括两百位民兵,以后他们就是侯府的护卫队了。

然后是窦家的窦承宣和窦承业,杜春华,以及她的几个丫头。

四月初六,一行数百人正式出发。一日七十里,共计走了一个月,才终于抵达镇海县境内。

在他到达之前,已经有音信传到镇海县令这边。

“那位侯爷亲自来了?”柴县令有点不敢执置信。

这镇海县地僻人穷,要是有一丝法子,也不会往这里来。

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只是个没关系没背景的穷进士,来到镇海县五年了,每次考校都是下等,故而总是得不到升迁。

主要的问题一是土地贫瘠没有优势,二是这里有豪强,他根本就斗不过。

如今杜猛能来,他可是欢喜不尽。这下子可好了,有人可以跟他分担一点压力了,有事的话,他也终于能找到人商量一下。

“下官见过镇海侯!”柴县令远远地望见车驾,心里就开始雀跃欢喜起来,还不等杜猛下马车,他就深深地一躬到地。

“可是柴县令?不必多礼!”杜猛下了车,笑着说道。

“大人请进城吧,虽然镇海荒僻,但也请大人不要嫌弃,倒也有些吃食是别处比较难吃到的,还请大人品鉴。”

“行啊,那就有劳柴大人带路了。”

一行人进了镇海县城。说是县城,这就是一个土围子。整个县城也就几百步阔,人数也就几千。若是在内地的话,大概也就是一个镇子的规模。

城墙是夯土的,高不过一丈,还有很多缺口。只要腿脚利索的壮汉,大概都能从墙上翻过去。

县城如此,那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