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稷站在临时布置的示范点办公室墙前,手指划过中国地图上五个新标记的红点:\"黑龙江建三江、河南南阳、四川成都、甘肃张掖、江苏徐州。这五个示范点代表我国主要农业生态类型。\"

他转身面对集结的团队,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每个点派驻一个五人小组,负责技术指导、数据收集和农民培训。李明远带队去建三江,张薇去南阳...\"

分配完毕,方稷特意留下半小时进行安全培训:\"记住,你们不仅是科研人员,更是代表国家项目的形象。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山区和偏远地区。\"

开往建三江的列车上,李明远小组的五名学生兴奋难抑。来自南方的陈浩第一次去东北,脸几乎贴在车窗上:\"快看!这就是东北啊!\"

组长李明远笑着提醒:\"别光顾着兴奋,把安全手册再看一遍。方教授特别交代,东北地广人稀,一定要注意安全。\"

\"知道啦,组长!\"陈浩嘴上应着,眼睛却仍盯着窗外无垠的黑土地。

建三江的示范点设在红星农场。第一天的工作异常顺利:当地农民对生态防控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一整天都被团团围住问问题。

傍晚收工时,西边的晚霞格外绚烂。陈浩看着远处的小兴安岭余脉,心动不已:\"组长,我去那边山上拍个日落,很快回来!\"

李明远正在整理资料,头也没抬:\"别走远啊,天快黑了。\"

但年轻的陈浩完全被美景吸引,越走越远。等他发现天色已暗时,已经迷失在陌生的山林中。

\"救命!\"一声惊呼伴随碎石滚落的声音,陈浩脚下一滑,跌入一个采石留下的深沟。

晚上八点,见陈浩还没回来,李明远开始着急了。问遍农场都说没看见。

\"方教授,对不起...\"李明远颤抖着拨通方稷的电话,\"陈浩可能在山里迷路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即传来方稷冷静的声音:\"立即联系当地林业站和村民组织救援。我马上订最近的航班过来。\"

深秋的东北山区,夜间气温已降至零下。方稷赶到时,救援队已经找到了跌入深沟的陈浩——右腿骨折,多处擦伤,但意识清醒。

\"教授,对不起...\"陈浩看到方稷,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方稷脱下外套盖在他身上,轻声说:\"别说话,保存体力。医生马上就来。\"

凌晨三点,陈浩的手术结束。守在手术室外的方稷和学生们立即围上去。

\"右腿骨折已经固定,需要静养两个月。\"医生摘下口罩,\"还好送来得及时,没有失温。\"

病房里,麻药过后的陈浩醒来,看到守在床边的方稷,再次哽咽:\"教授,您骂我吧...我不该擅自上山的...\"

方稷轻轻按住他的肩膀:\"不,是我的责任。我忘了你们除了是靠谱的科研人员,但也都还只是孩子,是我没有嘱咐好你们最重要的事——安全第一。\"

他转向所有学生,语气沉重:\"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贝人才,任何一个人出事,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次是我考虑不周,没有充分强调野外工作的危险性。\"

学生们都低下了头。李明远红着眼睛:\"不,教授,是我的错。我是组长,应该看好每个人的。\"

第二天,方稷出人意料地没有取消陈浩的参与资格,而是重新调整了工作计划:

\"陈浩养伤期间负责数据处理和远程咨询。其他人在开展田间工作时,必须两人以上同行,配备对讲机和定位设备。\"

更让学生们感动的是,方稷联系当地医院,在病房里架设了视频系统,让陈浩能够实时参与工作。

\"教授...\"陈浩看着为自己忙碌的方稷,不知说什么好。

方稷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养伤,项目还需要你的数据分析能力。记住这个教训就好。\"

利用这次事件,方稷完善了整个项目的安全规范:

每个小组配备卫星电话和急救包

每日汇报行程和人员动态

开展野外求生技能培训

与当地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他还特意请来当地老猎户,给学生讲解东北山区的特点和危险:\"这些山看着不高,但沟壑纵横,采石坑多,晚上特别容易出事。\"

一周后,项目工作重新走上正轨。但这次经历让每个学生都成熟了许多。

陈浩虽然卧床养伤,却成了项目的\"数据中心\",处理各项数据。他的数据分析还为团队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通过气象数据预测蚜虫发生期。

\"没想到因祸得福,\"会议时,陈浩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摔这一跤,我也想不到把气象数据和虫害预测结合起来。\"

方稷欣慰地点头:\"科研路上难免挫折,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和成长。\"

两个月后,陈浩康复归队。当他拄着拐杖出现在示范田时,同学们给了他一个惊喜的欢迎仪式。

\"欢迎回来!\"李明远送上一束野花,\"下次可不许乱跑了!\"

最让陈浩感动的是,方稷特意从三亚飞来,亲自检查他的康复情况:\"腿刚好,不要急着下田,先做室内工作。\"

这件事在整个项目团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示范点也完善了安全制度,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期末总结会上,方稷特意提到这件事:\"科研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田野中的实践。而比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安全和成长。\"

陈浩在分享感言时说:\"那一跤摔得很痛,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感谢方教授没有放弃我,让我有机会继续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窗外,东北的第一场雪悄然飘落。示范田里,金黄的油菜苗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生命与希望的故事。

而经过这次考验的团队,像经过淬炼的钢铁,更加坚韧和成熟。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方稷看着这些成长的年轻人,眼中满是欣慰。科研的薪火,就是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的。而这次意外,反而成了最好的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