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稷沉默地听着,手中的笔在纸上无意识地划着。昏黄的灯光下,刘大爷粗糙的手指一行行指着账本上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方稷心上。
\"油菜种子13块,放瓢虫和打药抵了,收油菜的人工...\"老人叹口气,\"这还是我自己干活没算工钱。要是请人,一亩地又得多花80。\"
方稷的目光落在最后那个刺眼的数字上:\"-68.5元\"。负号像一把刀,割裂了他所有的理论推演。
夜已深,方稷却毫无睡意。他在硬板床上翻来覆去,刘大爷那句\"咱农民种地,不能做赔本买卖啊\"在耳边反复回响。
第二天清晨,方稷把学生们叫到田埂上。露水打湿了鞋面,所有人都沉默地站着。
\"都说说吧,\"方稷的声音有些沙哑,\"听到刘大爷算的账,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面面相觑。
李明远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可是生态效益呢?土壤改良、环境保护、健康价值...这些难道不算吗?\"
\"问题就在这儿!\"张薇提高声调,\"这些效益对农民来说太遥远了!他们要看的是今年的收成,明年的饭钱!\"
争论越来越激烈。有学生认为应该坚持理念,有学生觉得必须面对现实。
方稷一直沉默地听着,直到大家渐渐安静下来。
\"你们说得都对。\"他终于开口,\"我们既不能放弃生态理念,也不能忽视经济现实。\"
方稷立即调整计划:\"今天不下田,我们去走访农户。\"
方稷最开始的计算方式,像许多学院派研究一样过于理想化——他只简单计算了每亩小麦换成油菜后的籽粒产量和榨油收入,却忽略了太多隐藏在田间地头的真实成本。
\"教授,您看这个。\"张薇拿着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农户反馈,\"刘大爷说收油菜要请人,因为油菜成熟期和小麦不一样,不能等;脱粒要单独准备机械,油菜单独脱粒比小麦麻烦得多;晾晒要占场地,油菜籽容易发霉,必须抢晴天晒...\"
李明远补充道:\"还有油菜秸秆处理比小麦秸秆麻烦,不能直接还田,搬运和堆放都要人工;榨油要运输到油坊,油渣要运回来当肥料,这些运输成本都没算进去。\"
方稷的眉头越皱越紧。他原以为用油菜籽榨油的收入可以抵消部分成本,但现在看来,光是这些隐性成本就足以吞掉全部预期收益。
\"最重要的是时间成本。\"老农李大叔一针见血,\"种油菜要多花多少工?这些工夫拿去打工,一天能挣一两百!你们读书人总不算这个账。\"
方稷感到一阵窒息。他想起自己最初的计算:油菜籽亩产180斤,出油率35%,菜籽油市价8元\/斤...看似美好的数字,在现实的复杂性面前不堪一击。
\"不能靠补贴做,\"方稷喃喃自语,\"那是在建造空中楼阁。\"
但望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想着不用除草剂带来的生态效益,他实在不甘心放弃。这批试验田承载了太多希望——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证明。
\"我们再算一遍!\"方稷突然站起身,\"把所有隐性成本都量化,看看究竟差多少。\"
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一组人去调查农机作业价格,一组人去记录各环节用工量,还有一组人去了解油菜加工销售的全流程。
三天后,一份全新的成本核算摆在面前。结果令人震惊:考虑所有隐性成本后,生态种植模式每亩净收益比常规种植低近500元!
\"500元...\"方稷重复着这个数字,\"对一个种植的农户来说,这确实是个无法忽视的数字。\"
但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
在走访中,他们发现一些农户自发形成的合作模式:几家合用一台脱粒机,轮流使用;合伙购买小型榨油机,降低单位成本;甚至有人尝试用油菜花发展观光旅游...
\"也许,\"方稷若有所思,\"我们不该只盯着单亩效益,而要着眼于整个生产系统的优化。\"
他立即调整思路:不再追求单打独斗的技术完美,而是探索适合不同规模农户的组织模式。
对小农户:推广互助合作模式,共享设备和劳动力
对专业大户:开发全程机械化方案,降低人工成本
对合作社:打造产业链,实现增值收益
新的方案逐渐清晰:通过多用途开发提高综合效益,通过组织创新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
重点是小麦,这样没有除草剂的小麦其实是可以高于目前的市场价的,但是不能让农户自己找出路,也不能贬低原有的小麦市场,
方稷意识到,生态种植的小麦本身就是一个高端产品,但必须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位和销售渠道,既不让农户单打独斗,也不冲击现有市场体系。
\"我们不能让农民自己背着麦子去城里叫卖,\"方稷在团队会议上强调,\"也不能贬低普通小麦的价值。要建立全新的价值链,农户无法帮这些生态小麦找到出路,这是我们提出的项目,我们要来帮农户想办法。\"
方稷带着生态小麦的样品和检测报告,连续拜访了四家知名婴幼儿辅食企业。会议室里的场景一次次重演:
\"方教授,您的小麦品质确实很好,\"某大型食品企业的采购总监推了推眼镜,\"无农残、营养指标优异。但是...\"
这个\"但是\"后面总是跟着类似的理由:成本太高、供应量不稳定、消费者认知不足...
最让方稷受挫的是一位资深行业专家的话:\"现在母婴市场,妈妈们更认'有机'、'进口'这些概念。您这个'生态种植'很好,但需要时间教育市场。\"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招待所,方稷看着桌上那些生态农场的资料,心中有些感慨,什么时候才能不会有谷贱伤农的事情继续上演。
就在这时,bb机响了。方稷找了电话回拨回去,周部长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轻松:\"方稷啊,听说你最近在到处推销小麦?\"
方稷苦笑着汇报了情况。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突然传来笑声:\"你啊,也太不关心部里的动态了!明天上午来部里一趟,有个会你该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