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释放两千天平军降卒的消息,果然是如朱温所料一般,犹如一阵疾风,掠过黄河,不到五天的功夫,就传到了尚在青州的陈从进耳中。
此时的陈从进还在准备搞定李绍兴这个铁头娃,眼下渤海水师还未至,陈从进为了不打草惊蛇,故意和这个李绍兴进行谈判。
谈判内容,半真半假,陈从进表示,登莱二州刺史,可以由李绍兴接任,但是,幽州铁骑强悍,步战无敌,唯一的缺陷,就是缺少水师。
所以,李绍兴手下的水军战船,要交给陈从进,最少也得交八成,而这个条件,那就是直接扎在李绍兴的心窝上,那自然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双方眼下仍在纠缠中。
而陈从进得知朱温释放降卒后,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朱瑄是不是准备和朱温联合了。
于是,陈从进急召诸将,开了个军事会议,会议上,刘鄩,李籍赫然在侧,对刘鄩,陈从进觉得此人颇有谋略,而这个李籍,也不知是不是和张蟾待久了,出的主意,都有些毒的感觉。
这时,王猛掀开帐帘,帐外南风呼啸,风裹挟着雨丝涌入,而帐内的众人,却丝毫未受影响。
此时已经是二月末了,天气已经开始回暖,春雨连绵,到今天,已经连下了十来天,忽大忽小的,就没停歇过。
“末将王猛,拜见大王。”
陈从进点了头,随即说到正事上:“本王收到消息,朱全忠释放了两千天平军降卒,眼下可能要到郓州了。”
陈从进声音不高,只是语气中,带着一丝寒意。
王猛惊诧的问道:“朱全忠和朱瑄两人结盟了?”
王猛性子是急了些,但他也知道这其中是什么意思,实在是太粗浅了,朱瑄和朱温斗了好几年了,全军覆没,单骑走马的战事,朱瑄就打过两回了。
这二人之间的矛盾,那浓的快化不开了,但眼下朱温却把俘虏放回去,这在王猛看来,可不就是结盟的表现。
高文集相对沉稳些,他伸手拿起案上的密信,仔细看了一遍,又递还给陈从进,随后沉声道:“大王,这事有些蹊跷,朱全忠素来狡诈多疑,昔日和朱瑄之间的盟约,不过旬月间便撕毁,如今怎会突然变得如此仁慈,这两千降卒放回去,岂不是在帮朱瑄增强实力。”
王猛当即插嘴道:“是啊,所以我说朱全忠和朱瑄结盟了。”
高文集摇摇头,说道:“不对劲,我觉得不是,朱全忠要真想放,可以偷偷摸摸的放,何必如此大张旗鼓的释放,我看,他这般做,分明是故意为之,就是要让我们知道,他与朱瑄之间,怕是有了勾结。”
“勾结?”张泰愣了一下,随即嗤笑一声,“朱瑄与朱全忠那可是死对头啊,这还能再勾结在一起?”
高文集回道:“大王刚刚夺取平卢军,声势浩大,从淄青一直到魏博,昭义,已然是北方最强大的藩镇,朱瑄居于郓州,东,北两面皆是我幽州军,又西接朱温,可谓是两面夹击,在这种情况下,他心中岂能不慌,和朱全忠勾结,又有什么奇怪。”
高文集的话,说到了陈从进的心坎上,正所谓时易世变,朱瑄与朱温虽有旧怨,但在绝对的实力和威胁面前,那些恩怨又算得了什么。
陈从进吞并平卢军,朱瑄定然是怕了,怕下一步,幽州军便会挥师南下,朱瑄和朱温联合,似乎也不是件想不通的事。
这时,陈从进看向刘鄩,笑问道:“刘将军何以一言不发,莫不是效仿徐庶入曹营。”
刘鄩愣了一下,忙道:“大王恕罪,末将并无此心。”
陈从进哈哈一笑,道:“刘将军多虑了,此笑谈尔。”
虽然是说笑,但是刘鄩也知道不能再一言不发,于是,略一沉吟后,刘鄩缓缓说道:“大王如今手握重兵,甲兵十万,威势惊人,朱瑄心中有疑,以末将之见,是人之常情,不过,若是说朱瑄和朱全忠这么短时间内就结盟,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陈从进点了点头,刘鄩说的很正确,也差不多是废话,随即,又看向李籍,俗话说,读书人心眼多,这个李籍,倒是有点意思。
自己手下的文官,大部分是比较正统的,比如陶师琯,萧郗,卢光启,杨建,韩公望等人,而这个李籍,显然和这些人的气质,思想,完全不同。
而李籍见陈从进的目光转过来,当即给陈从进出了个主意。
“大王,以属下之见,朱全忠故意大张旗鼓释放降卒,这就是做给咱们看的,他是想要离间大王和朱帅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李籍抬头看了一眼陈从进,见他认真的听着自己说话,心中大受鼓舞。
当即接着开口道:“既然如此,大王就绝不能视而不见,以属下之见,不如直接遣使入郓州,声言朱全忠贪鄙无信,邀朱瑄共同出兵,攻打汴州。”
陈从进愣了一下,这时候还邀朱瑄共同进攻朱温,那他岂不是更担心了。
“此举,恐怕朱瑄不会同意啊,就是同意了,本王也怕出现夏彦博的旧事。”
李籍一愣,他的消息来源没那么广,一时间没听出陈从进的意思。
陈从进瞥了他一眼,随口说道:“夏彦博假意归顺孟方立,在大战之际,趁夜突袭大营,孟方立大败,丢了昭义军节度使的位置,听说现在在长安当上了工部侍郎,也挺好。”
一听这,李籍就明白了,不过,李籍心中有很大的把握,朱瑄在这个时候,不会襄助幽州,共讨朱全忠。
李籍躬身道:“大王,遣使者往郓州,是试探朱瑄,而且,可以直接告诉朱瑄,朱全忠此举是故意的,但是大王信任朱瑄,认为朱瑄决不会被朱全忠所蒙骗。”
说到这,李籍又毛遂自荐,自请出使,并言,虽不敢言让朱瑄出兵,率先攻伐朱全忠,但自己有把握,分裂朱瑄和朱全忠之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