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思考片刻回答道:“我看过剧本,不得不承认写得相当出色。
”她接着补充道,“剧本中的女乞丐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她曾经历过许多事。
”
在剧本中,乞丐并非主角,但在常规看来,她充满故事性。
“我知道这是一位复杂的角色,我只是担心自己驾驭不了她的深度。
”实际上,杨桃更不愿挑战这样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角色。
1972年
常规清楚地意识到,演员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意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得到粉丝的认可。
他想起了曾经因角色引发争议的张国强事件。
张国强是一位备受喜爱的男演员,但由于接演了一个男扮女装的角色,遭遇了不少粉丝的强烈反对。
尽管他外形出众、性格积极向上,但这一选择显然超出了部分观众的接受范围。
这件事让常规更加坚定地认为,选角需要精准把握。
他告诉杨桃,他们的项目绝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或许你不了解这个角色的具体背景,她并非天生如此,而是误入歧途才陷入困境。
”
常规观察到,杨桃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让他坚信她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人选。
对于这种直觉,他难以用语言详细描述,但却无比笃定。
提到杨桃的作品时,常规提到了她塑造的一个花季少女形象。
虽然理论上应该充满朝气,但她演绎出来的感觉却显得有些暗淡。
这种特质恰巧符合他对这个新角色的理解。
“许多成功的导演在挑选演员时,确实会像您这样有着清晰的目标。
”小麦点头回应道。
1973年
“我认为,这是一名优秀导演的基本能力。
读完剧本后,我对每个角色的合适人选都有自己的见解。
”然而,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并非易事。
常规逐渐意识到,看似事与愿违的情况,有时反而是命运的巧妙安排。
那一次,常规成功说服了杨桃。
仔细研读剧本后,常规内心感慨万千。
这不是普通的女乞丐形象,而是无数迷茫女性的写照。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然而,女性往往背负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个角色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只有具备实力的女演员才能诠释好她的灵魂。
”常规郑重地说道。
杨桃听后,深受触动。
“真的吗?我读完剧本后只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何她会选择一条近乎自我毁灭的道路?”杨桃坦诚地说出心中疑问。
“人性本就复杂,有时个人的选择在外人眼中难以理解。
”常规冷静回应道。
在他看来,这位女乞丐的选择是对生活的一种补偿。
她的日常单调乏味,围绕琐碎事务打转。
而这个突如其来的男人对她而言,既新鲜又充满诱惑,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为了这份新鲜感,她愿意付出代价,敢于冒险。
“我相信当你扮演这个角色时,你会真正理解她内心的挣扎。
”常规语气坚定。
“看来这个角色确实很有挑战性,我想试试看。
”在常规的引导下,杨桃开始动摇。
“我还以为我已经让你明白,这个女乞丐不仅是个乞丐,更像是生活的探索者。
”常规笑着说道,言语间既有玩笑之意,又饱含深意。
1974年
杨桃感慨地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这确实就像你说的那样,是一个真正的冒险家,也是生活中的真实勇士。
”
最终,杨桃塑造的女乞丐形象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也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挑选演员时,我会以剧中的角色视角去观察。
我会思考,如果他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会是怎样的人。
”常规的回答非常认真。
小麦深有感触地表示:“艺术源于生活,这些表演展现的不正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吗?”
常规回忆道:“有一次,我原本打算让刘佳乐出演某个角色,但由于档期冲突,最后由刘嘉欣代替了她。
”
起初,他对刘佳乐的选择非常坚持,甚至让朱国良不断尝试说服她。
刘佳乐当时在香江炙手可热,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经过多次沟通,她终于答应参与试镜。
试镜结果不出常规所料,刘佳乐表现最佳,刘嘉欣紧随其后。
然而有一天,常规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正是刘佳乐。
“苏总您好,有一件事想向您说明。
”她的语气充满歉意,“关于电影拍摄的事,实在抱歉,我的档期已经无法调整,抽不出时间参演,真的很抱歉。
”
常规皱眉沉思,刘佳乐没有直接联系朱国良,而是特意来找他,这本身就表明了问题的重要性。
1975年
原本预计本周就能完成的电影拍摄计划因导演临时决定前往外地拍摄结尾场景而被迫延期。
“布景出现问题”是这次调整的主要原因,作为团队成员之一,刘佳乐自然得随组同行。
常规接到消息后显得十分不满,他很少如此动怒,但当前状况让他无法保持冷静。
“确定由你出演”的事实被打破,这让常规感到难以接受。
“抱歉苏总,这不是我能左右的事情。
”刘佳乐解释说,“加入剧组三个月以来,我已经受制于导演安排,此时退出无疑会损害我的职业声誉。
”
挂断电话后的常规虽情绪不佳,却清楚必须迅速应对眼前的问题。
“既然刘嘉欣对剧本熟悉且试镜表现尚可,不如让她顶上?”朱国良提出建议。
然而常规直接否决了这一提议。
朱国良继续劝说:“目前一切已就绪,只待开拍。
难道要一直等刘佳乐那边结束?公司每天都在为此支出成本。
”尽管语气略显焦急,他仍试图以理服人。
最终,常规妥协,同意启用刘嘉欣。
实际拍摄效果证明,这一决定并未影响整体质量。
“最后一个疑问,问完我就结束今天的采访了。
”
1976年
小麦充满好奇地提问:“我们都知道苏总是个顾家的人,但很多人在家庭和事业间难以兼顾。
苏总还管理着不止电懋这一家公司,大家都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这两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