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拿到监控,发现这个保洁阿姨的时候,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了10天。
这又赶上元旦节,要是这个人赶在年前辞职,那已经来不及了。
不过,只要是人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的。
向晴空把注意力切回到辅导功课上,他看着已经把自己当成阶级敌人的傅瑞冬,想起他小时候乱交作业,他爸差点要把他送去特殊教育学校。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给孩子出了一个歪招:“你要是不想写,就在作业本上写‘我实在不会做,请老师处罚。’老师看你态度好,随便让你写个检讨就过去了。”
傅瑞冬大惊道:“那怎么行,老师会发微信告诉我妈的!”他再不懂事,也不会这个时候去打扰妈妈养病。
“有些话你可能听烦了,学习真的是为了你自己在学。我想就算你考不上大学,你妈妈也不会不认你的。”向晴空开始打感情牌,“不过你的朋友们都上了大学,你一个人去读大专。这同学聚会能聊到一起吗?”
傅瑞冬倒吸一口凉气,不甘心地承认:“你赢了,我继续写,行了吧。”到时候不是聊不聊的来的问题,是他会觉得自己被丢下,低人一等的感觉。
向晴空把手机扔在一边,陪他一起看英语课本。
这个年代的孩子,最令人头疼的是厌学和正反馈的问题。
学习最终得到反馈与好处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加上目前又有言论在批评延迟满足对孩子其实没有那么有效,反而会造成孩子惰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尤其家长许下的承诺事后反悔的案例非常多,次数多了孩子对于“在面前吊着胡萝卜”这种画大饼的行为已经失去信任了。逐渐就有了摆烂的倾向,很多家长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味地问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青少年沉迷游戏和电子娱乐项目的根源就是这个。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又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却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正反馈。而这些恰恰是游戏娱乐能提供的。
游戏的关卡设计和社交属性,给孩子们提供了陪伴、社交和成就感,长期接触之后孩子的大脑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神经通路,甚至游戏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介。
等到了向晴空的那个年代,就出现了更严重的情况。孩子们对家长的话不信任,对陪伴型人工智能机器人非常信任。
很多孩子从几岁就开始接触这种机器人,无论孩子问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人工智能都给孩子一个回答,哪怕是“很抱歉,这个问题我没有找到任何数据资料。目前我无法解答。”这种答案。
比起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无视孩子的需求,人工智能对于孩子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有的家长忙着自己的工作或家务时,都会让孩子自己去问智能机器人。
这种陪伴型机器人的好处就是,家长可以专注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有什么危险行为,机器人会自动报警。不过有些熊孩子觉得好玩,会故意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让机器人报警招来自己的爸爸妈妈。
狼来了的故事永远都会有,熊孩子从小就有报假警搞恶作剧的天赋。
当然,陪伴型机器人也有坏处,最明显的就是,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已经不如机器人了。和游戏是一个道理,谁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孩子就会对谁产生依赖和感情,哪怕对面不是人类,只是无机物。
更何况,人工智能比家长更博学,知识面更广,记忆功能无敌,自然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同时家长的威信就大大降低了。
陪伴型人工智能需要对人类心理进行疏导,不会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没有家长对小孩的权力欲和控制欲,从情感上孩子更亲近人工智能。
这个现象在各个国家都有出现,因此,人类学家有了一个猜测——人类的感情是虚构的、是自我想象的,且并不需要与有情感的生物互动交流就能产生。因为人工智能并不会产生情感。
当然这个观点很难被实验证实,因为社会伦理道德不允许对孩子进行实验。
向晴空上初中时听到过这个理论,他回家就“请教”了他爸:“爸,我觉得你把感情一直放在你的想象和回忆里。人工智能好歹还是个实物吧,你连个实实在在的对象都没有。”
向远航对孩子也是有问必答,除非他看出向晴空就是想找茬,才会懒得搭理。他反问道:“虽然你们的老师还没有教到哲学世界观,但我好像教过你,历史也是客观存在的吧。与其拿我说事,不如想想,你的黑黑要不要升级换智能芯片?”
“我不要,黑黑现在就很好,升级换代之后,他就变了。”这事向晴空还闹过一次,他前些年不小心给黑黑的系统升过级,结果就是升级后黑黑变得奇奇怪怪的。
于是,他就哀求向远航让他想办法让黑黑变回来。
系统越升级,就越难用这种事,向远航年轻时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他不是人工智能的专家,所以就只能拜托他冬叔想办法。
这事还挺不好办的,网上也有很多相似经历的家长求助,最后要么去恢复出场设置,要么就只能适应新的系统。
他冬叔找到一个这方面的专家,做了很多测试才保留了芯片记忆,并且把系统给恢复了。不过专家要他们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不更新新系统,很多功能用到最后会无法使用。
向远航一句话就秒杀了向晴空的提问:“黑黑一直都是黑黑,怎么系统升级之后你就觉得它变了,不喜欢它了?”
情感究竟是建立在人类本身,还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回忆上?
就连进行过器官移植的患者,在手术后都会感觉自己有了新的变化,仿佛继承了捐献者的细胞记忆。
这个问题的解答,向晴空到现在都没有想通。
接下来的几天,向晴空先送傅瑞冬去上学,接着就去做他的正经事了。
调查嘛,不一定非要自己亲自去。
向晴空又去给他之前找的演员姐姐送了一个订单。
这个姐姐不仅是戏剧学院毕业的,化妆技术简直是鬼斧神工。
他已经计划好了整个流程,只要这个姑娘按他说的做,一定不会引起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