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击败宋金刚夺回长安城之后,唐军上下还没有来得及欢呼他们的胜利,坏消息就接二连三传了过来,让他们的心情一个比一个沉重。
东面,柴绍献潼关投降了隋军,秦昇率隋军杀入了关中,直取长安而来。
南面,山南大都督秦琼兵临武关,阻断了唐军的南逃之路。
北面,李靖和苏烈联手攻下了萧关,彻底断绝了唐军远遁西域或漠北的可能。
最让唐军上下不能接受的是,巴蜀的徐世积已经率隋军攻破了绵谷城,皇帝李建成饮鸩自尽,巴蜀之地几乎尽入隋军之手,彻底断了他们的退路。
如今他们的处境可以说是四面临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唯一能算得上是好消息的是,就是随着李建成的身死,他们所效忠的秦王李世民虽说之前已经明确拒绝了自己大哥的禅让,可此时大唐江山后继无人,只要李世民愿意,随时可以正式登基称帝。
可之前宋金刚登基之时,便对关中的官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清洗,将那些忠于唐朝的官吏杀的杀,贬的贬,转而全部换上了他的人。
如今宋金刚一死,这些人不是弃城而跑,就是献城投降了隋军。
可以说,如今大唐的,只剩下了长安这座孤城。
李世民此时登基,又有多大意义呢!
以一城之地对抗四面八方而来的三十万隋军,更是难如登天。
长安城中的将士和臣民都在看李世民最终如何抉择。
是献城投降隋军,保全自己和李家最后仅存的血脉?
还是避敌锋芒,弃城而走,另外寻找一线生机?
又或者干脆据城而守,与隋军决一死战,要么最终守住长安城,要么玉石俱焚?
可此时的李世民既没有派遣使者出城去见秦昇,也没有如往常那般大战之前必出面去激励城中的将士,反而带着三弟李玄霸来到了感业寺,想看看自己的妹妹李秀宁。
见是李世民来了,感业寺的住持自然是不敢怠慢,不仅带着寺中一众僧侣尼姑出山门相迎,还亲自领着李世民去李秀宁修行的庵堂。
只是他们一行人在路过寺中的一处偏殿之时,李世民注意到殿门外有一名尼姑在扫雪,从身形和背影上看有几分眼熟,忍不住又多看了两眼,突然忍不住微微一怔。
因为他发现此人竟是李元吉原来的王妃杨氏。
住持也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目光,看了一眼那名尼姑,随后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跟李世民解释道:
“宋金刚篡位之后,本想立她为皇后,但她抵死不从,一心只想落发为尼,余生与青灯古佛为伴。
宋金刚也是难得发了一回善心,并没有再强迫她,反而破例准许她在感业寺出家。”
李世民听完一时默然不语,许久才长叹一口气,最后看了杨氏一眼,并没有惊扰她,而是默默离开了。
不多时,住持就带着他们兄弟二人来到了一间庵堂前。
他先一步走进庵堂内,对着正在低头闭眼敲木鱼的李秀宁道:
“慧心,秦王殿下来了。”
木鱼声顿时停了下来。
但很快,李秀宁就像是什么都没听到那般,既没有起身也没有回头,只是重新敲起了木鱼。
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忍不住默默叹了一口气。
倒是李玄霸有些按捺不住,冲着李秀宁的背影高声喊道:
“三姐,我和二哥看你来了,你怎么不理我们呀。”
李秀宁就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一样,依旧低头闭眼敲着自己的木鱼。
李玄霸还想再喊,却被李世民制止住,他看着李秀宁的背影,轻声对她道:
“秀宁,二哥今天来不是存心打扰你清修的,只是我想来看看你,希望你今后照顾好自己。”
说罢,李世民最后深深看了李秀宁一眼,便带着一脸懵逼的李元霸离开了。
“二哥,我真的错了!”
李秀宁虽然还是没有回头,也没有睁眼,却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自从秦昇离开之后,她不知说过多少次她错了,却再也无法改变任何事。
李世民的脚步顿住了。
但他同样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是我们整个李家的错,今后好好保重吧。”
说罢,便带着李元霸快步离开了。
因为他生怕只要慢上一刻钟,就会让人看到他李世民软弱的一面。
李秀宁也没有回头,可两行清泪却顺着眼角滑落了下来。
她知道,这一别,极有可能就是他们兄妹之间的永别了。
可她还是没有与自己二哥见这最后一面,因为她自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脸再见他了。
在她心中,自己二哥之所以会沦落到今日这般田地,她李秀宁就是罪魁祸首。
……
当李世民从感业寺回到秦王府之时,王妃长孙氏已经带着他的一众妻妾和儿女在等他。
之前李世民去巴蜀赴任,依照质子于朝的惯例,其妻妾子女都要留在京城,不能跟随去巴蜀。
不过秦王妃长孙氏为人警觉,当李元吉下令在城中实行宵禁,同时在不断调动城中各处兵马之时,她便猜到长安城要有大事发生,于是带着李世民的其他妾室和子女乔装打扮离开了长安城,去乡下躲了起来。
事实最终证明,她的警觉是对的,李元吉登基称帝之后,丧心病狂对关中的皇族宗室进行了一场无差别的屠戮,甚至连一向待他极好的大哥李建成的妻妾子女都没有放过。
这也是李建成为什么想到要禅位给二弟李世民的原因,因为他已经没有子嗣可以继承大统了。
等到李世民率唐军夺回长安城之后,得知消息的秦王妃长孙氏才带着秦王府的家眷返回了长安,与李世民相见。
李世民与他们一一相拥过后,长孙氏看出李世民有事要跟自己交代,便借口李世民还有公务要忙,让其他人先各自回房歇息。
随后,李世民将长孙氏带到书房,夫妻二人相对无言,沉默了许久,李世民才长叹一口气道:
“我还以为你会问我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长孙氏轻轻摇了摇头,神情淡然道:
“妾身作为殿下的妻子,无论殿下最终做何决定,臣妾都会无条件支持殿下的。”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李世民又是长叹一口气,随后轻轻握住长孙氏的手,神情很是认真道:
“答应我,不论将来发生什么事,你都要照顾好他们。”
正所谓知夫莫若妻,李世民虽然并没有说自己做了什么决定,但长孙氏已然是明白了一切,眼眶瞬间湿润了。
但正如她方才说的那样,她并没有劝阻李世民,只是红着眼重重点了点头。
李世民此时也红着眼说不出话,只是紧紧将长孙氏拥入怀中,似乎生怕她下一秒就会消失……
……
到了晚上,一众将领和谋士齐聚秦王府书房,只是每个人的面色都很是凝重。
李世民命亲兵抬来一口口大箱子,随后指着这些箱子对书房内的众人道:
“诸位皆当世难得的大才,追随世民一场,无非是想为自己搏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为子孙后代搏一场富贵。
只是世民无能,辜负了诸位的期待,这些财物是我变卖了名下的田庄所得,就当是我的一点补偿吧。”
“秦王……”
书房内有人已是泣不成声了,就连侯君集翟长孙这些铁血铮铮的汉子都忍不住红了双眼。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伤感,随后又笑着对他们道:
“你们皆是当世大才,若是就此埋没实在是可惜,如今天下初定,隋朝正是用人之际,诸位不妨去投隋,也为自己和子孙搏一场富贵。”
“什么,投隋?”
众人听到李世民竟然劝他们投隋,一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不知过了多久,还是长孙无忌代其他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殿下劝我等投隋,那殿下自己有何打算呢?”
李世民闻言只是淡淡一笑:
“我李世民只会战死,不会投降!”
……
后半夜,其他将领和谋士陆续离开了秦王府,只有房玄龄一个人留在了书房。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忍不住笑笑道:
“当初先生劝好友杜如晦为我效力,可杜如晦却跑去河北投奔了秦昇。
没想到最终事实证明,杜如晦才是对的那个人!”
房玄龄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
“殿下之所以败给秦昇,只是时运不济,并非是不如秦昇。”
李世民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道:
“我观先生有宰相之才,将来与好友杜如晦同朝为相,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房玄龄依旧摇了摇头,神情很是平静:
“我当初既然选择为殿下效力,岂能再事二主。
既然殿下选择赴死,我房玄龄自然也要随殿下而去。”
李世民闻言不由微微一怔,随后看房玄龄满眼神决绝,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
“这一世是我辜负了先生,若是再有来世,我绝不会再让先生失望!”
房玄龄起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
“若是真有来世,玄龄愿继续为殿下效力!”
随后,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