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将玉佩摆在一起,正好是“清风明月”。
当时刘谌一时兴起,想到了这个主意。
后来众人天南地北,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四块玉佩还有团聚的一日。
而且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段锦成为了新朝的皇帝,国力蒸蒸日上。
而刘谌,杨悠全都是他的同伴。
只有齐飞鸾,虽然与段锦一样是皇帝,但因为国力比不上景朝,便自动低了一级。
叙旧完了,玉佩也都看了,该进入正题了。
段锦坐在主位,杨悠坐在他左边,刘谌坐在他的右边,齐飞鸾坐在他们对面。
杨悠开口:“五皇子,是你提议来践行玉佩之约的,你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齐飞鸾不答反问:“景帝,阿冉,阿诚,你们现在有何志向?”
几年前,在这里,刘谌便问了同样的话。
如今却是齐飞鸾问出口来。
刘谌与杨悠都望向段锦,示意他先说。
他微微点头,看着齐飞鸾,目光坚定:“我想着能够统一江山,还百姓太平盛世。”
他并未称朕,而是称呼我。
杨悠也一笑,开口说:“我愿意辅助陛下实现他的梦想。”
刘谌也道:“我的志向与阿冉一致。”
齐飞鸾喃喃道:“统一江山。”
“不错。”段锦转头面对着关二爷庙:“这便是我的志向,而且我势在必得。”
他转头望向齐飞鸾:“我们都说了,你的志向?”
齐飞鸾叹气:“景帝应该明白我的用意。”
段锦与杨悠对视:“不错,但朕需要你亲口说出来。”
齐飞鸾在原地待了半晌,跪在地上,艰难开口:“景帝,在下也愿举蜀地投降,成为您的麾下。但是我必须还要留在蜀地。”
段锦看了他半晌,然后走过来将他扶起来,拍拍他的肩膀:“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多谢陛下了。”
刘谌与杨悠对视,蜀帝之前那么野心勃勃,没想到也是纸老虎,还没有打仗就露出破绽了。
不过这确实是最佳选择。
段锦示意他坐好:“蜀王,你有什么其他要求,尽管提出来。”
“陛下,我希望您能派兵降服蜀地各部落。”
段锦与杨悠对视,终于明白他为何急匆匆要投降了,原来他只是表面上占领了蜀地,其实里面还有很多问题。
“放心。”段锦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件事便让阿诚去。”
刘谌刚要谢恩,杨悠却说:“陛下,不可。”
“那阿冉的意思是?”段锦望向杨悠,语气很温和。
“陛下。”杨悠轻声道:“对于蜀地各部落不宜用武。”
段锦沉思,明白了杨悠的意思,需要以德服人。
那该派谁去呢?
“阿冉,你有何推荐?”段锦低声道。
“陛下,我觉得明哲可以。”
“明哲?”
“不错。”杨悠沉声道:“明哲是陈夫子的优秀弟子,我觉得他适合。”
“好。”段锦基本不会否定杨悠的决定:“那便让明哲去。”
“陛下。”刘谌上前:“臣有话说。”
段锦摆手示意他说下去。
“陛下,阿冉说得没错,不可用武,但蜀地部落全都是粗人,如果不让他们见识咱们的实力,我觉得他们不会服气的。所以我请愿与明哲同去。”
段锦与杨悠对视,点头:“好,那蜀地之事就交给你与明哲了。”
“多谢陛下。”刘谌大喜。
“来人。”
方平过来:“陛下。”
“摆宴,为两位王爷接风。”
“是。”
很快,关爷庙前面便燃起了篝火,篝火前面是摆放着桌椅。
段锦与齐飞鸾携手来到宴会上。
段锦与杨悠坐在主位上,刘谌和齐飞鸾分别坐在两侧。
很快,美味佳肴端上来。
众人一起畅饮,倒也痛快。
齐飞鸾举着酒杯,起身:“陛下,臣有疑惑,想要请教您?”
段锦摆手,示意他问。
齐飞鸾低声道:“父皇是否还活着?”
段锦与杨悠交流眼神。
二圣是被蜀地的奸细杀死的,因为他们发现及时,并未让他将情况报告给蜀王,只是没想到他还会问出来。
段锦不答,气氛有些凝重,在篝火面前舞剑的士兵也渐渐收了势,最后只剩下火柴噼里啪啦的声音了。
齐飞鸾见到这样,心里一沉,难道他派出的奸细已经得手了,难怪段锦登基的时候并未说任何关于禅让的事,因为禅让已经不可能了。
他苦笑一声,将手里的酒仰头喝下去:“臣明白了。”
宴会继续,但总归是蒙上了一层阴霾。
杨悠举杯问齐飞鸾:“王爷,请问晋修竹晋兄在何地?”
齐飞鸾轻叹:“修竹还在蜀地。”
当时他要来赶赴这个盟约的时候,晋修竹已经看出来他的打算,他心灰意冷,将蜀帝授予他的印章挂在门口,飘然离开,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这样。”杨悠点头:“这次怎么没随您过来?”
齐飞鸾勉强一笑:“先生与我理念不同,他不愿意过来。”
杨悠与刘谌对视,他们两个熟悉晋修竹,如果他不愿意,那么他现在绝对不在蜀地了。
只是不知道他去了何处,此生可还有相见的机会。
宴会持续到了晚上,段锦见众人都有醉意了,便起身说:“诸位,如今夜已深了,散了吧,等蜀地彻底和平了,咱们再聚。”
众人起身:“是,陛下。”
第二天清晨。
齐飞鸾与刘谌出发回到蜀地,开始于各部落周旋,很快明哲也过去,三人齐心协力,希望实现蜀地真正的和平。
段锦与杨悠也回到应城。
此时,应城皇宫已经修建完毕。
二人择一吉日,正式入住皇宫。
自此,景朝才真正像个朝廷,段锦也慢慢变得像个皇帝了。
但他与杨悠的感情却丝毫未变。
这日早朝,礼部尚书林博禀告:“陛下,前熙和帝与其文武百官押回来了。”
段锦与旁边杨悠对视。
何林攻占临安以后,便派人将熙和帝和文武百官全都押到应城。
而他自己则继续南下攻城掠地。
这些人渡过长江,通过沐城,终于来到了应城。
段锦沉声问道:“在何处?”
林博躬身禀告:“陛下,现在都在使馆里。”
杨悠心里有些恍惚,他低声问道:“可有前朝太师郝信阳?”
他有些关心老师,怕老师会出事。
林博有些茫然,他看得文书里面并未有此名字。
杨悠的心沉了下来,难道老师真的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