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秋光偷渡韶华 > 第332章 艺术馆的午逅与紫藤萝的秘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2章 艺术馆的午逅与紫藤萝的秘密

五月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法桐树叶,在江城大学校园的柏油路上洒下细碎跃动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新叶的清新气息,其中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花香——那是校园四处盛放的月季和蔷薇的味道。初夏的序章刚刚奏响,处处流淌着一种蓬勃而舒适的慵懒感,但高三教学楼里,气氛却与这份惬意截然相反,绷紧的弦从未放松。

午休时间,高三(1)班的教室里却依旧不算安静。书本翻动的沙沙声,笔尖划过纸张的刷刷声,以及偶尔压低声音的探讨声构成了主旋律。再过不到一个月就是高考,每个人都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林雪萍站在讲台旁,刚刚为前排的几个学生讲解完一道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大题,此刻正在整理试卷。她的眉宇间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连续几周的密集复习和模拟考,不仅考验着学生,也在持续消耗着她的精力。连续的低咳让她下意识地抿紧了唇,咽喉深处带着微微的干痒。

一杯温水轻轻递到了她的手边。林雪萍微怔抬头,撞进江韵华清亮而带着关切的目光里。

“林老师,喝点水。”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只有周围两三个同学能听到,语气自然,却又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关切。作为课代表,他留意到老师讲课的尾声里那几声压抑的轻咳。

林雪萍心头一暖,那点不适感仿佛被这无声的体贴消融了些许。她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递到手心:“谢谢。”她小口抿着水,清润的水流缓解了喉间的不适,也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缓。

江韵华看着她喝水的动作,几不可察地松了口气,又迅速低下头,继续攻克自己桌上那道复杂的电磁场难题。作为学生,他对林雪萍这位尽职尽责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直怀着由衷的敬意,不仅仅因为她是哥哥的爱人。她的专业、严谨,以及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的耐心与温暖,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分量。刚才的举动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

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许清瑶正对着错题本上的一道函数压轴题眉头紧锁。午后的阳光映在她微微鼓起的脸颊上,细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柔和的阴影。她悄悄抬眼,正好看到江韵华递水的一幕,嘴角弯起一个小小的弧度,随即又投入与函数的“搏斗”之中,眼神更加专注。

午休后半段的铃声终于响起,宣告了短暂的自由时间。

“好了,都放下笔,趴在桌子上休息半小时!不许看书,闭上眼睛养神!”林雪萍放下杯子,提高声音对全班说道,语气是不容商榷的坚决。教室里迅速安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依言趴伏在课桌上,珍惜这宝贵的补眠机会。连续的高强度用脑,午间的小憩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刚需。

林雪萍也感觉疲惫如潮水般涌上,太阳穴隐隐作胀。她没回办公室,直接在讲台后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单手支着额头,阖上了眼睛。瞬间,教室里只有清浅的呼吸声和窗外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响。她需要这片刻的放空,让高速运转了几个小时的大脑得以喘息。教室里的安静氛围,本身就像一种抚慰。

然而,当她闭目几分钟后,一种不安的感觉开始在空气中无声发酵。原本均匀的呼吸声里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抽气和压抑的哽咽声。声音极其轻微,却像细小的针尖,刺破了午休的宁静假象。林雪萍悄然睁开眼,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瞬间锁定了声音来源——教室后方角落的座位,那里,一个瘦小的女生将脸深深埋在臂弯里,肩膀微微耸动。

周晓晓。一个平时安静内向、成绩中游但非常努力的女生。林雪萍的心猛地一揪。她知道周晓晓家庭情况普通,父母对她期望很高,这次模考她发挥严重失常,排名退后不少,离她自己设定的目标线差距明显。

林雪萍没有丝毫犹豫,站起身,脚步轻得像猫,无声地穿过趴着睡觉的学生们,来到了周晓晓桌边。她俯下身,温热的手掌极其轻柔地覆盖在女孩瘦削微颤的肩膀上,声音低得如同耳语,充满了安抚的力量:“晓晓?”

被碰触的瞬间,周晓晓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几乎想把自己缩得更紧。

“嘘……”林雪萍的手用了点力,温柔却稳定地按着女孩,阻止她把自己完全埋藏,“看着我。”

周晓晓泪眼朦胧地抬起红肿的眼睛,脸上是未干的泪痕和压抑不住的羞惭、恐惧与绝望。她的眼神躲闪着,不敢看老师。

林雪萍没有急着问“怎么了”,也没有立刻说教。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女孩的眼睛,眼神平和而充满理解,像包容一切的大海。几秒钟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这无声的注视传达着一种信息:我在这里,我看到了你的难过,它是被允许的。

然后,她才用更低、更缓的声音说:“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还是……和这次模考有关?”她猜到了八九不离十。

周晓晓用力咬住下唇,眼泪又开始大颗大颗地滚落,她拼命摇头,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没……没用的林老师……我真的…真的不行了……我太笨了…什么都记不住……考不上了……”她的声音破碎,充满了自我否定的绝望。

“谁说你笨了?我第一个不同意。”林雪萍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些许,带着教师特有的、斩钉截铁的威严,不容置疑地切断了女孩自我贬低的话语流。她抽出口袋里的纸巾,细心但有力地替周晓晓拭去眼泪,“你看,教室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很努力,都很疲惫,都在咬牙坚持。你觉得只有你自己这样吗?错了,孩子。”

她的目光扫过教室里许多趴着的、也许同样在承受巨大压力但选择了默默坚持的背影。“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方式和反应不一样,有人沉默,有人急躁,有人哭泣,这都很正常。现在哭,不代表放弃。哭完了,擦干眼泪,把心里的难受和不甘喊出来——在心里喊也行——然后,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里卡住了?模考暴露出的问题是什么?漏洞在哪里?”她的声音清晰而沉静,带着强大的安抚力,将女孩的注意力从情绪漩涡硬生生拉向更具体、更可操作的层面。

“没有可是,”林雪萍打断她即将出口的自我否定,语气异常坚决,“现在不许想‘我考不上’这几个字。只许想,‘那张卷子上,哪些题我本该拿分却丢了?为什么丢?’ 把错题本拿过来。”她直接下达指令,不给女孩沉浸在情绪中的余地。

带着一种近乎被催眠的顺从,周晓晓抽噎着,却依言开始翻找桌子里的错题本。泪水还在流,但身体已经不颤抖了。林雪萍拉过旁边一张椅子挨着她坐下,当女孩翻开错题本找到模考分析时,林雪萍逐题逐项地低声和她探讨起来。

周围趴着的学生们,或许真正睡着的不多。有些人悄然睁开了眼,默默听着林老师那不高却异常清晰、充满力量的声音。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崩溃的女孩在绝望哭泣,而是一位战士被暂时打倒后,正被她的指挥官冷静而有力地扶起,擦拭血迹,重新武装,分析战术,准备再次冲锋。

这无声的一幕,胜过无数空洞的加油口号。它让学生们明白:压力与挫折并非软弱者的专利,关键在于如何面对。而老师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风雨如晦时,成为那道稳定人心、指明方向的岸堤。

教室里重新安静下来,只有林雪萍和周晓晓极低的、专注的探讨声。阳光无声地移动着光影的界限。坐在不远处的江韵华和许清瑶,尽管还闭着眼,但他们都听到了。江韵华的嘴角微微抿紧,许清瑶搭在胳膊上的手指则轻轻蜷缩了一下。

午休结束的铃声很快响起。当大家纷纷坐直身子,揉着惺忪的睡眼时,周晓晓已经擦干了眼泪,手里紧紧攥着那份被勾画分析的错题页,虽然眼眶依然红红的,但眼神里那种濒临崩溃的绝望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了许多,甚至带着点“破釜沉舟”意味的认真。

林雪萍站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恢复了日常讲课的清亮:“好了,都打起精神来,准备物理课!午休是充电站,不是终点站!现在,能量满格,目标明确,冲!”

这简短有力的话语,像一声号角。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无形中昂扬了几分。周晓晓深吸一口气,翻开物理书。

午后的课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当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的铃声终于敲响,放学的声浪如退潮般涌向整个校园时,高三(1)班的教室里却还保留着一份相对的肃静——不少学生选择留下来再自习一阵。

林雪萍留下来回答完几个学生的问题,整理好桌面,这才拿起教案准备离开。一天的神经高度紧绷加上中午的小插曲,让她走出教室时感觉身体微微发沉。初夏傍晚的风,带着一丝暖意吹拂在脸上,终于带来一丝可以暂时卸下重担的轻松感。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江明华发来的消息:

【今天工作室那边进度赶得差不多,提前收工了。刚接了个朋友那边的电话,说城西新建的当代艺术馆那边新开了个小型青年艺术家联展,概念挺先锋的,正好跟你之前提过的那本欧洲艺术杂志里探讨的趋势有点关联。怎么样?下班了过去溜达一圈?顺道吃个饭?位置有点偏,展可能六点就要结束了。想去的话我现在开车过去接你,门口见?】

林雪萍看着这条信息,疲惫的眉眼瞬间舒展开来,心底涌起一阵温软的欣喜和期待。城西的新艺术馆她早有耳闻,听说建筑本身也是江明华一个学长参与设计的,只是开馆以来高三的节奏太密,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看。江明华知道她对先锋艺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也关注着最新的理论探讨,这邀约显然是极其用心的安排。在高考复习的“枪林弹雨”中,能抽离几个小时,和他一起去看场新鲜的艺术展,就像是沙漠旅人忽逢绿洲。

她迅速回复:

【要去!超级想去!马上出校门等你!】

脚步不由自主地变得轻快。校门口等待的时间不长,便看到了江明华那辆熟悉的黑色SUV驶近。车门打开,驾驶座上的江明华穿着简洁的灰色亚麻衬衫,袖口随意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他看起来神清气爽,与前日熬夜改图纸的疲惫状态截然不同,望向她的眼神带着笑意和某种完成任务的愉悦。

“上车,探险家女士。”他笑着朝副驾偏了偏头。

车子平稳地汇入傍晚的车流。西斜的阳光透过车窗,将两人身上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车厢里流淌着舒缓的轻音乐,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林雪萍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口气,这才真正感到了放松。她侧过头看他专注开车的侧脸,下颌线条清晰硬朗,带着成熟男性独有的沉稳魅力。

“怎么突然想到去看展?还赶得这么急?”她忍不住问,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轻快和依赖。

“知道你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怕你错过这个小展。展览策展人是我大学社团的师弟,前两天跟我聊了几句,说展品里有些实验性的东西讨论度很高,概念上确实跟你上个月迷的那本杂志里的一个系列对上了号。而且,”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带着点促狭的笑意,“想着带林老师出来换换脑子,顺便……给我们家‘林同学’充充电。”他用了大学恋爱时偶尔的称呼。

林雪萍莞尔,心底像被温热的糖浆浸润:“你这个充电桩倒是选得高级。”车内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她放下了课堂上的“林老师”外壳,找回了恋爱中小女人的感觉。

艺术馆位于城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亮点。银灰色的几何体块交错堆叠,巨大的落地玻璃幕墙反射着傍晚的霞光,极具未来感。他们赶到时离闭馆只有不到半小时了,馆内参观者寥寥无几,反而更添了几分空旷幽静的观展氛围。

联展的主题是“物质·意识·界面”,展品大胆运用了新媒体、光感材料和非常规的综合媒介。林雪萍一进入展厅便被入口处一片悬吊的、由可编程LEd光纤维组成的“光之森林”装置吸引了。无数细密的光束随着传感器识别到人的移动而缓缓流淌变幻色彩,行走其中,仿佛置身流淌的星河。她下意识地伸手,指尖并未真正碰触到光带,但那光影似乎已在心尖跳跃。

江明华安静地跟在她身侧,他对艺术理论没有妻子那么精深的研究,但他对空间、材料和视觉语言的把握是其建筑设计工作的本能。他更容易欣赏那些结构重组、营造奇异空间感和视觉冲击的作品。

“这个很有意思,”他停在一面巨大的交互投影墙前,墙面上如同水面般荡漾着抽象的彩色光斑图案,“它通过捕捉观众动作产生涟漪,但涟漪里散开的不是水波,是被打碎重构的城市剪影……有种被信息吞噬又被自身活动重新定义的隐喻。”

他的点评专业地切入视觉空间语言的构成。林雪萍闻言,将目光从对光影本身的沉迷上移开,开始关注作品表达的内涵层面,果然看出了更深层次的意味。她眼中异彩连连:“你看到了空间重构的表征,我反而更被这种‘破碎’本身所吸引——城市作为意识载体,被人的活动瓦解又生成新的聚合……这观点和拉图尔的部分论述有微妙的共鸣……”

两人并肩走着,低声交流着对同一件作品不同角度的观感。一个是感性与理论交融的艺术鉴赏,一个是理性与空间视觉结合的解读。有时观点相似,会相视一笑;有时见解不同,又会低声争辩几句,最终发现不过是在不同维度解读同一内核,进而相视莞尔。思想交汇碰撞出的愉悦火花,比任何刻意的情话都更加动人。在空旷的展厅里,他们的声音压得极低,彼此的气息仿佛交缠在那些变幻的光影中。

展览核心区是一组大型多媒体装置,名为“浮游·意识海”。在一个半封闭的暗空间里,巨大的球形穹顶覆盖着超高分辨率的曲面环绕屏,模拟着无边无际、色彩变幻迷离的深海景象。无数半透明的、如同发光水母或神经元结构的半抽象光影在屏幕中沉浮、聚合、飘散,配合着空灵飘渺又带有电子感的音效。观众可以随意坐在中央的豆袋沙发上,完全沉浸其中。

林雪萍和江明华并肩在一个大号豆袋上坐下,身体微微陷下去。深邃、流动、变幻莫测的“意识海洋”将他们包裹。光影在穹顶流淌,偶尔有巨大的、发着幽光的奇异生物剪影缓缓滑过,带着难以言喻的宏大与神秘感。在这个空间里,人变得极其渺小,仿佛只是这广袤意识流中偶然飘浮的一颗尘埃。

林雪萍不由自主地将头轻轻靠在江明华的肩膀上。江明华没有动,只是伸臂将她更紧密地揽住。极致的视觉奇观带来的震撼让他们一时都忘了言语。在这片只属于光影和想象力的世界里,白天里堆积如山的考卷、学生的眼泪、教学进度的压力,都变得遥远而不值一提。他们只是两个渺小的生灵,共享着心灵深处对未知与美感的悸动。

“真美……”良久,林雪萍才低低地发出一声近乎叹息的喟叹。

“嗯。”江明华的声音带着胸腔的共鸣。他低下头,脸颊蹭了蹭她头顶柔顺的发丝,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额际。一种超越言语的理解与契合感在沉默中弥漫开来。他们不需要互相解读看到的美,因为他们共享着这美的冲击和感动。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能与你共享心灵世界最隐秘震撼的人更幸福的事情了。

当闭馆的提示音乐响起时,两人才像从一场不愿醒来的绮梦中被拉回现实。离开艺术馆,外面天色已沉,深蓝色的夜幕笼罩大地。他们沿着艺术馆后一条僻静的林荫道散步,寻找着合适的晚餐地点。清凉的晚风吹散了残存的微醺感。

路旁有一处小小的社区花园,里面居然栽种着不少紫藤萝。时节已入五月末,大部分紫藤的花期早已过了盛期,但这角落里的几株老藤似乎格外顽强,枝条上还悬垂着一串串深深浅浅的紫白色花穗,在昏黄的路灯和婆娑树影下,散发着沉静而迟暮的芳馨。

“看。”江明华突然停下脚步,指向花藤下的一处人影,“像不像我们上大学那会儿?”

林雪萍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少年正微微弯腰,手里捧着速写本,另一只手快速地勾画着。他戴着耳机,整个人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他对面几米远的路灯长椅上,一个穿着淡紫色连衣裙、长发披肩的少女安静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书,月光和灯光勾勒出她清丽柔和的侧脸轮廓。虽然看不清正脸,但那静谧美好的氛围,瞬间将他们拉回了青涩的大学时光。他们也曾这样,一个写生,一个看书或做模型,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安静地陪伴着对方。

“真像……不过我们那时候画得没人家好。”林雪萍轻笑,语气里带着柔软的怀念。

“至少我画的你,比这位小哥可差远了。”江明华自嘲道,目光却饶有兴味地停留在那少年专注的笔触上。

就在这时,坐着的少女抬起头,朝少年的方向看了一眼,似乎是注意到他们俩的驻足。当她转过头来时,路灯恰好照亮了她的脸庞——清丽脱俗,眉目如画,正是许清瑶。她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绽开一个温柔羞涩的笑容。显然,她也认出了林雪萍和江明华。

画画的少年也感觉到了什么,摘下一边耳机抬起头。果然是江韵华。看到哥嫂,他似乎有点猝不及防,飞快地合上速写本抱在怀里,耳朵尖在昏暗光线里隐约泛起一点红晕。

“哥?林老师?”他的声音有点不自然。许清瑶也站起身,走到他身边,落落大方却难掩些许羞涩地打招呼:“明华哥,林老师晚上好。”

林雪萍看着他们俩站在一起的样子,又看看那开得正好的紫藤,心里如同明镜。下午课间还看到许清瑶穿了普通的校服,此刻却换上了这身精心挑选的淡紫长裙,坐在这里看书……这氛围,绝非偶遇。她微笑着回应:“晚上好。你们……在这写生?”

江韵华含糊地嗯了一声,怀里的速写本抱得更紧了。许清瑶则坦然地点点头,指了指紫藤花架:“嗯,听他说这边紫藤花期晚,就想来看看。他正好要练习写生。”

江明华走过去,探头想看江韵华的速写本:“画的什么?给我欣赏欣赏高手作品。”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

“不行!”江韵华反应极大地把本子背到身后,耳根都红透了,“画得……画得不好!”少年的秘密被撞破,窘迫得无以复加。

林雪萍见状,立刻出来解围,转移话题问许清瑶:“许同学很喜欢紫藤花吗?这条裙子颜色选得很好。”她看出小姑娘是特意为配合这花、这个约会换了衣服。

许清瑶果然被引导了话题,眼睛亮亮地说:“嗯!很喜欢。它们一串串垂下来,像紫色的瀑布一样,很梦幻,又不张扬。而且……”她突然想起什么,好奇地问,“林老师,我记得书上说紫藤萝的花语是‘沉迷的爱’和对恋人的‘思念’,是真的吗?”她的目光带着纯净的求知欲和对浪漫传说的隐约向往。

林雪萍没想到她会问这个,看着小姑娘纯真又隐含期待的眼神,再看看旁边虽然窘迫却目光始终不自觉追随着许清瑶的自家弟弟,心头了然,但作为老师,她觉得需要给这份朦胧的情感一个更开阔、积极的引导。她微微一笑,声音温和:“花语确实有这种说法。不过在我看来,紫藤更有一种韧性。你看到它缠绕着老树吗?无论向上攀援还是垂挂下来,它都执着地生长,缠绕得紧而不死,花朵也开得密密匝匝,不管是否在最热门的盛花期。这份执着向上、柔韧坚守的姿态,也很动人。”她刻意避开了“沉迷”这种略带沉溺感的词汇,强调了韧性和坚守。

许清瑶认真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江韵华的目光也从窘迫中安定下来,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身旁的紫藤和那依附着向上攀爬的藤蔓,又迅速瞥了一眼许清瑶月光下清秀的侧脸。

江明华笑着接口道:“嗯,就跟我们工作一样,好的设计不是一簇即成的,也需要这样的韧劲去磨合去生长。”他又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行了,不偷看你的大作。天色不早了,你们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上课。”

“我们送你们?”林雪萍贴心问。

“不用不用!”江韵华连忙摇头,“我们自己坐地铁就行。”

“对,很近的,谢谢林老师明华哥!”许清瑶也赶紧说道。显然,被长辈们撞破的秘密约会,少年们此刻只想“逃离现场”。

看着他们略显仓促却又并肩同行的背影融入夜色深处,林雪萍脸上挂着温柔的笑。青春的青涩与美好,真是无论何时看着都让人心里柔软。

晚餐他们选了一家新开的创意融合菜馆。环境和菜品都令人满意,舒缓的音乐,精致可口的菜肴,最重要的是对面坐着心意相通的人。两人聊着下午的展览,聊着工作上的琐事,聊着即将到来的高考结束后的安排,言语间都是轻松和对未来的期待。

吃完饭开车回家,已是华灯璀璨。车子在小区地下车库停稳,两人走进电梯。密闭的空间里只剩下彼此的呼吸声,还萦绕着淡淡的饭菜气息和对方身上特有的味道。林雪萍靠在电梯冰冷的金属壁上,一整天的紧绷加上艺术展的投入和一顿温馨的晚餐,困倦感如潮水般上涌。

“好累……”她忍不住低声嘟囔了一句。

江明华看着她微微阖眼、神情放松中带着浓浓疲惫的样子,眼中是化不开的怜惜。电梯门开了,他自然地伸手揽住她的腰,支撑着她有些绵软的步伐走出电梯。

家门打开,柔和的感应灯自动亮起。玄关处放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似乎是下午送来的。

“这是什么?”林雪萍疑惑地问。

江明华微微一笑,没回答,示意她拆开。林雪萍好奇地拆开包装,里面居然是一盆造型优雅的盆景。枝干虬曲苍劲,点缀着青绿的小叶片,在枝蔓缠绕盘踞间,盛放着数串沉甸甸、宛如珠帘般的浓紫色花穗——那是一盆造型别致的紫藤盆景!花朵比傍晚花园里看到的还要密集饱满,在灯光下泛着丝绒般的光泽,馥郁但清雅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与车库里沾染的油烟味格格不入。

“天啊!”林雪萍惊喜地捂住了嘴,“紫藤?现在……还能开得这么好?”她的眼睛因为惊讶和喜悦而睁得圆圆的。

“园艺师朋友的暖棚催花精品。我下午出发前,路过他那特意订的。”江明华走到她身后,温热的胸膛贴近她的后背,双臂从后面环抱住了她,下巴轻轻搁在她的头顶。他的声音低沉地在她耳边响起,带着热气:

“刚才听你跟清瑶讲紫藤的韧性……我就想,我们林老师,是不是也需要这样一盆?不为花语,就为那股扎根深土、不畏风雨、执着向上绽放自己的劲儿。”

紫藤的花香在寂静的客厅里静静流淌,和他温热的气息一起,密密实实地包裹着她。林雪萍低头看着怀里抱着的紫色花穗,感受着背后坚实可靠的怀抱,一整天的疲惫、午间的坚守、艺术震撼的余波、撞见少年青涩爱恋的温柔、晚餐的满足……所有的一切在心头缓缓沉淀,最终融合成一种沉甸甸、暖融融的安稳感。

她不需要回答,只是放松地靠在那个熟悉的胸膛里,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那混合着花香和他身上气息的暖风。窗外夜色深沉,窗内花香馥郁。他们就像攀援在老树上的紫藤,历经年月,深深缠绕,根系相连,共同向着光的方向,彼此支撑,开出一季又一季的花。岁月静好,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