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官场里的女人 > 第517章 尘封的底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南调查中断后,陈志明秘密返回首都,凭借更高级别的授权,进入了国安部档案中心一个不对外的、保存着大量未解或悬案原始材料的区域。他的目标明确:寻找一切与“1989年宁州第一化工厂爆炸案”相关的、未公开的调查记录。

在浩如烟海的胶片和纸质档案中,他花费了数天时间,终于在一个标注着“89.7.22宁州化工厂特大事故 - 内部协查存档(绝密)”的陈旧档案盒中,有了惊人的发现。

盒子里除了一些与已公开信息大同小异的报告副本外,还有一个密封的牛皮纸袋,上面手写着“现场勘查原始照片(部分未采纳)”。

陈志明小心翼翼地打开纸袋,里面是一叠已经泛黄的彩色照片。照片的清晰度不高,充斥着那个年代胶卷的颗粒感,画面内容触目惊心:扭曲的钢结构、烧焦的残骸、救援人员模糊的身影,以及覆盖着白布的遗体。这些照片的视角和选取的场景,远比当年官方公布的有限的几张照片更为真实和残酷,显然是因为“影响过大”而被审查压下的。

陈志明一张张仔细检视,不放过任何细节。当他看到其中一张拍摄于爆炸核心区边缘、背景是严重损毁的厂区办公楼的照片时,他的目光猛地定格了。

照片近景是几名穿着防化服的人员正在处理现场,而远景的角落,一群穿着当时武警制服(或类似制式服装)的士兵,正在从一辆军卡上卸下几个看起来异常沉重的、带有密码锁的绿色铁皮箱。士兵们的动作显得训练有素且目的明确。

引起陈志明极度震惊的,是站在士兵旁边,正在指挥着搬运工作的一个年轻军官的身影。尽管照片年代久远,像素模糊,但那侧脸的轮廓、眉宇间的神态,以及那种独特的、带着冷峻和掌控力的站姿——

与后来他们掌握的“园丁”吴雅琴(化名吴梅)年轻时的照片,高度吻合!

陈志明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高倍放大镜和便携式高清扫描仪,对这张照片进行了局部放大和数字增强处理。

增强后的图像更加清晰:那个年轻的身影,穿着一身当时并不多见的、带有特殊标识的军官制服,肩章模糊但能看出级别不低。他手指着保险箱,嘴唇微张,显然是在下达指令。周围士兵对他的态度显示出绝对的服从。而那几个被搬运的保险箱,样式规格统一,与普通工厂使用的财务或资料保险箱截然不同,更类似于某种重要单位使用的、用于存放机密文件或特殊物品的容器。

化工厂爆炸现场,为何会出现需要动用士兵和特殊保险箱来转移的物品?这些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指挥这次秘密搬运的人,会是年轻时的“园丁”?

一个可怕的推论在陈志明脑海中形成:那场造成重大伤亡(并被瞒报)的化工厂爆炸,或许根本就不是一场意外!它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用以掩盖某个极端秘密行动(比如转移或销毁某种极度危险的违禁品、敏感研究资料或巨额非法财富)的烟幕弹!“园丁”及其背后的势力,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利用混乱和救援的掩护,潜入现场,转移走了他们真正想要保护或隐藏的东西!而那145条(官方公布98条)无辜的生命,很可能只是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冷酷牺牲的棋子!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韩山要不惜一切代价瞒报死亡人数——不仅仅是为了仕途,更是为了掩盖这场事故背后的真实目的,保护“园丁”及其组织的秘密行动!周正阳后来经办补偿金并截留款项,或许只是这个庞大阴谋中顺带进行的一次利益收割。

陈志明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白梅花”组织的起源和性质,将比他们想象的更加黑暗和恐怖。它可能从一开始,就与最高级别的国家机密、巨大的非法利益乃至更危险的勾当纠缠在一起。

他立刻将这张关键照片进行高精度扫描,并通过绝密渠道发送给林悦和中央纪委审查组核心成员。同时,他继续在档案中寻找更多佐证。他发现,在事故发生后初期,确实有一支隶属关系模糊的“特殊勤务分队”以“协助救援和维持秩序”的名义进入过现场,但相关的记录极其简略,且这支分队在事故报告最终成型前就神秘撤离了,没有留下详细的行动日志。

所有的线索,都隐隐指向那个年轻而冷酷的“园丁”身影。他站在冲天的火光和弥漫的毒烟中,冷静地指挥着士兵搬运着神秘的保险箱,身后是无数死难者的冤魂和家属的悲痛。那一幕,被偶然拍下,尘封了三十多年,终于重见天日。

这张照片,不仅将“园丁”与化工厂爆炸案直接联系起来,更可能成为揭开“白梅花”最初罪恶的钥匙。陈志明知道,他们距离那个深藏在历史迷雾中的、最血腥的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了。